-
李亚南创作日记 对话
松江九渡图
2018-10-01 14:11:50 9 0 1398 -
朱德茂创作日记 对话
今为京友书四尺中堂,致力为公尽毕生之力,参政兴国献有限年华,不忘风雨同舟时,共谱新时代美丽乐章。
2019-12-19 13:39:07 16 0 1398 -
2021-04-19 11:13:32 4 0 1398
-
张清永创作日记 对话
十里荷塘听蝉鸣
2017-12-16 15:09:10 6 4 1397 -
2018-03-24 12:05:35 5 2 1397
-
李亚南创作日记 对话
空谷幽涧
2018-05-21 21:12:49 12 0 1397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中国焦墨画理论与绘画培训班招生简章:
导师简介:马培童,大骞世界书画研习社导师,清华大学书画高研班导师,中国焦墨刻石皴艺术创始人,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美术家协会主席、香港画院院长。
教学特色:
院院长。
教学特色:
本班导师、刻石皴艺术创始人马培童,结合古汉画石刻之精华,兼收并蓄了石窟佛造像和汉画像石刻拓片、岩画、甲骨文、木刻,刻纸、图腾、浮雕等民间艺术之精髓,融入到中国焦墨、枯笔、渴墨当中,整合成为现代的焦墨佛造像图式,以新古典主义风姿呈现了中国焦墨画发展的当代性。马培童老师独创的刻石皴画技法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权。鉴于中国焦墨画法是一种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的求学者皆为适用。
教学形式:
一年制非脱产学习,每两个月集中面授一次共5次,每次5到7天。本班结合焦墨画技法与学员特点,分成中国焦墨画理论与绘画提高、中国焦墨画创作两组进行教学,人物、山水、花鸟均涉及。
教学目的:
1. 中国焦墨画理论与绘画提高班:在学员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创作能力,逐步使自己的焦墨(山水、花鸟、人物等)作品及焦墨拓片技法水平有很大提高,并最终形成自己的个性风格。
2.中国焦墨画创作班:导师借鉴数十年创作经验,对每一位学员进行指导、修改草图、演示落墨,着重挖掘学员的创造潜力,尊重学员的艺术个性,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员独立地从构思立意、修改草图、打磨造型到落墨完成创作作品,提高作品品位与境界,增加参加全国焦墨大展的艺术竞争力和入选获奖几率。
教学计划:
第一阶段
“中国画素描”授课与训练:通过对学员们艺术观念的交流与引导,明确什么是适合中国画焦墨枯笔渴墨表现的中国画素描?它与西方素描有何区别?基本要素是什么?并结合写生、白描、山水、花鸟、人物的传统笔墨基本功进行训练。
第二阶段
“中国焦墨画笔法,点、线,面??荼士誓钩伞笨危和ü坝胍迹寡г泵嵌匀绾谓ü挂环泄鼓髌?。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论把握,并结合新岩画技法及山水、花鸟、人物小品创作,进行枯笔渴墨构成指导,使学员从自发到自觉、再进入自由的枯笔渴墨构成运用高境界。
第三阶段, “进入刻石皴拓片去画观念和技法与传统技法综合运用并进入年末创作阶段”??淌逋仄?,技法打破了近千年来中国画勾线填色的笔墨造型基本套路,上接秦汉遗韵,中接南宋程邃,近承当代张仃,以其原创性神秘高妙的焦墨焦彩的点彩画法,拓展了中国焦墨画笔墨表现的新领域。并在理论观念上使学员们明确东方哲学的道与绘画的内在联系,提高学员们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法修行的自觉性,加强创新意识和高品位追求,向着焦墨画大家的目标奋进。 查看更多2019-07-12 16:35:19 32 0 1397 -
周鹏飞创作日记 对话
吾画多水墨,拍掌叫好者皆高寂之士,拍掌可以,花钱则囧,今作色鸟2只,拍掌购画者当众。从今而后,作好色之徒可否?
2019-09-09 09:20:56 12 0 1397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名称:大写意国画《青山待贤者》;
规格:137cm×70cm/8平尺多
款识:青山待贤者,庚子春杨牧青作
附议:读经思考,写生观察,体悟世情,观天鉴地,穷通阴阳,游历河山,挟术以宣化文明是一个中 文明是一个中国书画家的终生大事,非此不以名之为中国书画家矣!其理如同揉面,越揉越筋道,然不得揉面法,则将面会揉死,以而于无面味,只能摊个死面饼。约之,此亦水墨之法,亦如戏曲之唱念作打,虽锣鼓喧天而不能字正腔圆,仅落个胭脂水粉面目而已!(可参阅《杨牧青:中国山水画东西宗论》一文及有关论述。)
概叙之,点、线、面是东西方绘画的共性,若于中国大写意水墨画艺术来说,其似乎更胜几筹,不以写实而胜于写实之感,盖因六识通融的原故!然而,其技、其术、其巧、其思之造化,需从书法累功、读取残经破卷与体悟自然山川中出,假令王维、梁楷、徐渭、八大、石涛及至蒲华、老缶、黄宾虹诸辈天降之英华,旷世之奇才,亦不离依此造化而彰显世道人情,寄点线面之于心田矣!
余今言,所谓大写意者,是中国水墨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在小写意及至工笔壁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是凭空产生的,是需要将书法与画法融汇贯通,是对传统的笔法、墨法、章法等在解散创新中升华拓展,是写的一种文化心境,是胸怀天下的情景增益,并不是简单的技法炫酷与色彩空间的垒积!(详见《杨牧青:什么是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一文有关论述。) 查看更多2020-04-19 10:52:56 5 0 1397 -
鉴藏文化创作日记 对话
展讯 | 且顾且瞻——崔大有庚子作品迎春展
一年终了,多少要有些个总结,回顾昨天,计算得失,并展望下明天,常立志的人总要制定些计划,无甚新意,如此便似了立长志。虽说过去已往,现在不住,未来未来,不需 现在不住,未来未来,不需执着。然生而为人,毕竟做事,总要执着。
人之所着,各有分别,亦不过身之内外。舍他言我,我亦是他。我之所着外者,家乐身安,天予一子。我之所内着不过四者。书,意含双关。先是读书,今年读书算来寥寥,颇觉怠惰,除却杂念几部闲经,其他多是消遣?;赝匪剂浚奔浠蚨啾皇榭嗡?,伏天几乎一日两通帖过。幸而,功夫未曾枉费,不比古今,不参他人,自觉往日之书已不足观,甚慰?;?,越发觉得前人已备,古法已周,再难增益。所以总有遗憾,也不乏惊喜,不过与古所见略同而已。我或许过于的本份,也只好在古人路上尽量的去精神趋同,面貌趋异。所以也不断在试图尝试所谓的创作,一方面是完成自我审美需要和对原有审美对象的审美补充,也只是自我,虽然希望不只是自我。更是一种审美的自问自答,去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当然,有时候发现既是解决。但毕竟想为某山增高一米永远只能是少数几个人的事情。首先要爬到山顶,还要受的住山下人的攻诘。至于篆刻,尚未开工,怕要等入了腊月,择临汉印百方,愿能得一二可用者,不复他求,此亦是年内最后一课。藏,有好都能累此生,我也深受其苦,求不可得,却为之所摄,乐此不疲,为之奈何。
此一道,四全是修养,三绝是能耐,我则处在一个不三不四的年纪,虽朝三暮四但终究不离。能否未知,但心存希冀。
——元旦凌晨记 查看更多2021-01-29 19:51:58 4 0 1397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一批“乳臭未干”的年轻人改变了百年书画史一一既感慨又致敬,更是感动而又是一个心里的五味瓶,人生有限艺无涯!
按: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在北京创刊,成为了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的 动兴起的标志。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大大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神州大地掀起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915年的这一年:政治家康有为57岁,教育家蔡元培48岁,在他们的影响和举荐下,一批“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应运而生,脱颖而出,他们用创新的文化思路,高亢的创作热情和出类拔萃的艺术成就,改变了中国百年文化史。
他们分别是:36岁的陈独秀、34岁的鲁迅、26岁的李大钊、20岁的徐悲鸿、25岁的刘海粟、24岁的胡适、16岁的林风眠……那时,齐白石51岁、黄宾虹50岁、蒋兆和11岁、傅抱石11岁、李可染8岁、石鲁4岁……黄胄还需10年后出生……?。?br>
2012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一何时是梦醒时分??? 查看更多2018-02-09 12:48:20 3 0 1396 -
巴古宁创作日记 对话
小品上墙效果
2018-04-20 11:56:59 2 0 1396 -
陈祖松生活日记 对话
中国梦,邢台情。
2019-05-21 22:56:29 6 0 1396 -
2019-09-15 09:43:40 7 0 1396
-
荆古轩收藏日记 对话
清代线装古藉《大清律例重订统篡集成》此书为清代法律古藉善本保存完好,是我九十年代曾经到西安夫子庙所购四册,但书边有损。
2019-09-17 09:51:12 8 4 1396 -
2020-08-19 17:42:54 7 0 1396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半山情话:我带着我几十年来难以改变的汉唐遗风雅韵"关陇方言″串起的"普通话″为前来半山公社参观交流的什邡老师和书画界同道以"甲骨境象漫游上古文化文明″为题展开互动。有时间我也想,如果川人不讲四川话,陇 我也想,如果川人不讲四川话,陇人不说陇塬语,粤人不言五岭言……那神州大地上的中华民族是否会少了许多魅力所在呢?即兴动情时,我也极尽人的本能之性情,因为艺术、文化需要真性情,需要敢于剖析和直言,行直为德,口正为君,除此别无良法矣!
巴蜀文明,天府之国。
美哉!华夏文化,万年延续;
喜哉!新时代,水墨幻化,美美与共。
古脉今承·杨牧青书画上古文化艺术巴蜀邀请展系列活动正在半山公社举行中,欢迎各界各方莅临指导! 查看更多2020-11-19 05:30:59 3 0 1396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画焦墨以苦作舟》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童心写历(150)
在焦墨石窟佛造像写生创作的过程中,不同的对象,必须寻找不同的笔墨技巧去表现。
枯笔渴墨精神与佛象的传神关系非常密切。要想成功主要 笔渴墨精神与佛象的传神关系非常密切。要想成功主要靠自己的努力,以苦作舟,以勤为径。每感稍有进步,即感念坚持数年之功。 但是每走第一步更可贵。
因为它体现了学焦墨艺术的规律。佛造像中的人物、形体上都很夸张,但牢牢抓住了对象的灵魂,把它表现得栩栩如生。
这些夸张既没有脱离形体的特征,更没有离开佛象的精神。形到不受具体形象的束缚,再到更像的地步,即神似,这是学画的正确途径。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飞跃。去各大石窟写生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研究新的石窟佛象,表现新的佛陀,探索新的技巧。
艺术上的志趣来自各大石窟的研究、来自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让观众跟我一起来感受佛陀之美。
一幅佛像画的成功,基本功与笔墨技巧固然重要,但我感到最重要的还是要熟悉所画的佛象。落墨之果断,用笔之凝练,主要取决于对刻画佛象“神”的把握程度再提高。
查看更多2022-04-26 17:23:46 14 0 1396 -
周牧天创作日记 对话
来一啵
2018-04-07 21:51:12 6 0 1395 -
2019-03-17 13:53:11 8 0 1395
-
已认证
叶仲桥收藏日记 对话
7月30日,云浮中山二大商会到广东朝朝向上酒业有限公司和广东汉莎画院参观考察交流,赏画、饮美酒朝朝向上,精气神,共同发展。
2020-08-03 13:57:37 7 0 1395 -
墨丹创作日记 对话
画一幅云海胜景图,墨丹国画作品
2018-03-30 13:41:32 4 1 1394 -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作品临东坡公的《黄州寒食诗帖》!
2019-11-25 21:32:47 9 0 1394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名称:古文字书法
规格: 50cmx50cm/2.5平尺
款识:西周早期旂鼎铭文,辛丑杨牧青。
附议:此鼎铭文后似"非、子、共"三形符应为合体字"举",表对"彝"这个礼仪的动作,有释为析、冀、护 t;举",表对"彝"这个礼仪的动作,有释为析、冀、护子孙等意义的欠妥。当年容庚先生释"举"字是对的。另,广西花山岩画上最后的那个人形双手向上的符号很多的,甲骨文也有異、举等字形类似。甲骨文"举"到金文"举"之间不过三百多年 ,有学者释为"举"是一个家族,用族徽释义是不准确。后来战国时期这个举字多见,上部为舉形举,战国到甲骨文已近一千多年了,此时"举"字义字意已发生变异了。
材质:宣纸/原创仅此一件
作品编号:202111206BJHG
备注:本作品知识产权、艺术衍生品及刊物印行等权益归作者和最终收藏者所有,未经持有人同意不得它用。作品图照以原作品色彩为准。
艺术+文化+讲座+传承=活着就要动弹的使命一一华夏龙脉正兴,<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和<甲骨文非卜辞说>都是触动中华文化心房的命题,当以尽命是也!记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华山、 查看更多2021-11-09 16:54:36 2 0 1394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中国书法向何处去?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时刻都需要用新的思考结果来回答。
笔者对“中国书法向何处去” 不断的反复发问,旨在期望广大书法学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并且时时能够从书法艺术实践的过 且时时能够从书法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反省进取,而不至于迷惑在丑书恶俗的漩涡中苦费心机,步履维艰!
学习书法是一个艰辛而又轻松的过程。
艰辛是因为要从源头做起,从基础做起,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耐得住寂寞;说它轻松是因为我们不需要被一些莫名其妙的丑书理论增加思想和学习上的多重负担。书者,舒也,按一定的艺术法则随心所欲,发其率真之气!
我们鼓励推陈出新,百花齐放,鼓励百家争鸣,创作自由,但是决不允许丑书恶俗蔓延,或假以丑书恶俗煽风点火,摇旗呐喊,故意曲解书法艺术美的内涵,掩盖其弊,鼓吹颂扬,误导书法欣赏者的视线和学习者的认识。
符合人民对书法艺术美的需要是光荣的,背离人民对书法艺术美的意愿是可耻的。倘若让丑书恶俗肆意蔓延和发展,它则会荼毒广大书法学人的思想,则会意淫更多书法学人的心灵,更甚者是对书法艺术美的一种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最大毁坏,其贻害无穷! 之所以,非是笔者危言耸听。
说句真的,中国书法发展到当今,的确需要回归传统的书法艺术美之中,不能再掩盖以传统之名而走丑书恶俗的路子,需要固守传统书法艺术美仅存的一点精神思想和道德观念是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我们绝不能丢弃传统的书法艺术阵地! (连载待续) 查看更多2018-01-13 09:19:52 13 3 1393 -
2018-01-16 22:00:30 3 0 1393
-
崔华泉创作日记 对话
一道财运水三竹并福生,崔华泉国画作品
2018-03-04 21:04:08 3 0 1393 -
2018-04-12 18:09:20 8 0 1393
-
2023-07-13 15:14:48 15 0 1393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古人不断的造新字,就是为了能够把意思表达的更清楚,如今的后人却为了传古承古的名义或精神,而放弃已清楚的文字表意形体不用,机械式的去假借或通用,或一味的玩固不能开化!
按说,应利用甲骨文的字符特征(偏 (偏旁)再拆合成字,以对应于当今国家颁布的八千多个标准字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如"位"字,甲骨文书法书写时写成"人+立"的"形体"就是对的了,没有必要傻乎乎去固守写个"立"字,然后再去边白注解为"位"?;褂腥缬?、吴、夨这三个字其本身就是一体多化而形成的不同表意,若在甲骨文书法创作时只用"吴"字来通假或通用,估计虞舜、虞国及周太王的后人吴国、夨侯也不高兴了!
变是活,不变是死,易言之深义!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21-07-21 21:47:14 7 0 1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