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清宇创作日记 对话
中国式雅致生活”追求的是一种精致的生活态度,而非奢华的生活方式。视觉冲击力不等于艺术感染力。
国画花鸟画作品兰草?清香?,竹画?竹报平安?尺寸三尺竖幅55x100cm。乙亥年夏月新作请欣赏。 亥年夏月新作请欣赏。2019-06-03 16:00:30 6 0 1411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诗歌:杨·忠厚义
大江奔流,
流不尽老杨家人一门血脉!
仰望苍穹,
俯察大地,
又有几人同来?
更有几人青史名留?
伟哉,
大矣!
环顾天宇,
老杨家人忠厚义根魂相随,
文治武功 r>老杨家人忠厚义根魂相随,
文治武功十方三界赞不已!
想我老杨家,
丈夫立志驰骋疆场,
女子思才庭院巾帼。
看如今,
新时代,
海内外数千万老杨家人个个弄潮儿,
处处开花结果儿,
遍洒智慧大世界!
附议:据余之家谱及过去长辈闻说,今陇上安里塬的老杨家系北宋“杨家将”老令公杨继业三十五代后裔!今考知,杨家将族人本源出东汉关西夫子"四知堂″杨震一脉,上可溯至周姬姓分晋国杨侯为始,至唐末五代十国纷乱时,杨继业之父杨信(又名杨弘信)以善武而豪居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市东北二十公里处),筑城戍边,且以"火山王″自名,以"麟州刺史″自封。后,杨继业以武事北汉、后周,多半生活在并州太原,主战场在代州!陕西神木、山西代县、太原、河北保定、河南开封等地是杨家将四五代人主要的活动地域,均与杨家将有着深厚的亲缘?!端问贰ぱ钜荡泛脱钜凇堆钗墓冈贰?、司马光《资治通鉴》、曾鞏《隆平集》均有记载!一一庚子夏杨牧青记于龙城并州 查看更多2020-08-02 08:46:09 6 0 1411 -
周海波创作日记 对话
水彩画《姐妹》,一般的纸质,操作起来,着色方面就是不够好。
2020-10-16 11:01:26 5 0 1411 -
张建辉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仿古山水画《问道》,辛丑年春月张建辉新作,尺寸四尺竖幅68X138CM。请欣赏。
2021-03-22 17:01:35 6 0 1411 -
2022-05-26 10:59:44 6 0 1411
-
杨增超视频分享 对话
杨增超石画 盆景 盘景 装饰画 奇石2017-12-18 17:10:14 7 2 1410 -
于立江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山水新作《紫气绕春山》刚完成
,尺寸248cm x 108cm,于立江2018-04-08 16:00:39 6 0 1410 -
魏太兵荣誉资质 对话
大型文献类珍藏邮册……文化复兴,砥砺前行--中华文化复兴践行者走进迪拜发行。
魏太兵作品欣赏。2020-12-03 15:16:09 6 0 1410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对三星堆文化的几个问题似乎
根据碳14测年数据,三星堆古文化可以被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距今4800年到4100年左右,大约在新石器晚期,与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晚期相当;
第二
第二个时期是距今4100年到3600年左右,大约在二里头文化时期,或者说是夏代到商代早期;
第三个时期是距今3600年到3200年左右,大约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代;
第四个时期是在距今3200年到2600年左右,大约在西周时期。
当然,碳14测算并没有那么准确,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大,前后能相差几百年,这些,也只是考古学家们给出的参考值。
关键的关键是,根据三星堆的器物景状判断,如今对其新的测年似乎还有问题?似乎把它定名为祭祀坑也有问题?似乎上还是在维护、维持、捍卫"中原文化"影响了三星堆文化发展的论调?!如果中华文明探源格局不够大,心胸不够宽广,若为了巩固某个学术思想地位及社科项目与文旅利益价值,那似乎问题就更大?!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21-03-24 12:44:11 8 0 1410 -
李同辉创作日记 对话
重彩山水画,尝试另外一种风格
2018-02-23 19:21:21 2 0 1409 -
巴古宁创作日记 对话
手写台历,自娱自用
2018-04-11 08:58:54 5 0 1409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连载2)杨牧青:《山海经》重要人物帝俊之考述——您将会看到不一样的《山海经》解读,还《山海经》真实的本来——古代史地之奇书!
引言:上古文化是人类的宝藏,世界的福音,艺术的源泉。一本记述上古时代 的源泉。一本记述上古时代的《山海经》令人心生崇敬,它是涉及古中国的华夏文化文明渊源与世界文化文明的演进!因是,我在画画歇息时就读《经》,在读《经》时就写点心得,反正书是翻不烂的。接着画画、读经、写点心得,日月穿梭,陆陆续续的交替着。每当子丑初上,总觉得文思比平时多些喷涌感觉,但腰椎又告诉我必须停下来。
道高无人,唯有多情,多情始能神游八荒,在星体运行的沧海桑田中就会不经意的生发新认识。依我力倡并主导的“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甲骨文非卜辞说”和“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文明的基本方法?!鼻疤嵯?,参阅诸位学人之论,汲以为基。本着人类上古文化研究之需要,遵循华夏文化文明探源为导向,探析世界文化文明为原则,简成八个条段,约一万六千余字,后或有待增删,今连载发出,文内若有不合时味者,或某些观点与时人冲突者,海涵以赐教!——庚子年三月三日杨牧青于京华第十一次修改稿
条段索引:
一、考述是以苦为乐的八益事
二、神话者即神所说之话
三、后世对帝俊进行了嫁接改造
四、夋俊二字本义本源要弄清楚
五、文字解读可知帝俊是上古农耕时代高智慧的人
六、帝俊在《山海经》各经卷中的记述
七、《山海经》文句释读示略(仅四例)
八、帝俊在《山海经》中的族群世系简述
二、神话者 即神所说之话
《山海经》这本当前约有三万一千多字的“古代史地之奇书”,从公元前6年被大学者刘秀(歆)校注后,历代考述者很多,而且有的人终其一生致力于此书,可谓才哲辈出,诸家林立。
在《山海经》这本书中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帝俊,他的事迹正史未载,先秦诸子鲜言,仅见于此。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也成为文化历史和神话故事中又一个谜团。
顺此,我对“神话”稍作个交代。神话者,即神所说之话。人言鸟语,龙吟凤鸣,马嘶兽吼,鬼哭狼嚎,皆其本性。
神字,以示、申合体是西周时期形成的(如周早期《宁簋蓋》铭文)?!笆尽弊直疽迨羌漓?,这个字很古老,按说在殷墟甲骨文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其形体构造以供桌上有先祖牌位之象形(有些情况下,示、且、主、尸是表达了一个意思),后引申出告示、表示、示现等意思?!吧辍弊纸昀丛级ǔ伤籽灾缟恋?,或谓重申意,甲骨文中用作地支的第九位(这是一个谜,待另文解读)。
其实这个“申”是古人对上苍(天/宇宙空间)旋流气场景状的描写,造字以象其形。犹如后世太极图阴阳炁化互转的景状,也犹似当今天体物理学家给出的宇宙银河星系图,并引申出重复、陈述等意思。后将示、申合体成“神”,以对某些特殊的人物或上苍(天/宇宙空间)以及自然界不解的事物和现象给以名之,敬其为至高。
大约从第四纪冰河末期3万年前左右最早的遂人氏开始,经伏羲、有巢、神农到炎帝、黄帝、帝俊等上古族群时期也就有了“神灵观念”形成与传述,口授心传,直至文字出现,历经夏、商、周至春秋战国,再至西汉“儒家道统观念体系”(这个体系非常重要)彻底的成熟之后,古代人对“神灵观念”就有了更加成熟的表述方式和形式,也因是让中华民族的文化景象显得颇为热闹和神秘(可思参《杨牧青:人类上古文化研究谱系年表》《杨牧青:探究三皇五帝新序位 传承中华文明大血脉》《杨牧青:上古文化研究揭示古中国在昆仑山区域西端》等)。
上古时代,神即人,人即帝,帝非常人,不是一般的普通人。神帝是具有高智慧的聪明人,或掌握、拥有特殊图纹、号令的人,或知道用星辰运行轨迹、山川河流方向进行定位的人,或为一个族群的头领(注意不是原始部落制,也不是联盟联邦制,这种社会学的划分不太适合上古华夏文化文明时代)。
上古的神帝(注意不是民俗意义上的神坻意思),他们具有巫、觋特征,集巫术、医疗、观测天象、勘察地理、发明创造于一体,并能对宇宙信息(天地)有着一种特殊预知和先导改造能力的人。他们是宇宙中具有大能量、大磁场、大德行的非常人,不是一般的人!因此,芸芸众生,泛泛常人,就对他们这些人顶膜礼拜,敬为神灵,感恩戴德,口授心传的备录在案。
若深究之,其实,神与灵就在每个人的先天的自身、自心、自性当中,人人皆神,人人皆灵,人人皆具智慧,只不过我们在后天中没有调动、调用出来而已。因此古人就推出、崇尚、实践各种对后天进行修炼、修习的方法,如打坐、炼丹、冥想、修道成仙等。但是大多以“物化质地观”去认知时就会蒙蔽、丢失了人自有的先天的神与灵,总是自作聪明的认为这是虚的,是迷信的,不科学的。其实,这也是一种“无明”之相!
我们要知道,古中国的华夏文化文明体系中,神话故事大都是对现实生活和客观世界的高度概括与浓缩反映。如盘古开天地、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发明八卦、黄帝采铜、仓颉造字、禹凿龙门……等,都是活生生的来源于现实,来源于人们的切实感受,是比较真实的,不像欧美西方世界的神话,纯是虚幻的,虚构的,宗教化的故事,什么普罗米修斯盗火、上帝耶和华造了人及一切等。即是上古华夏“女娲捏土造人”的故事也是反映了人在客观的物质世界中突显极具能动力的创造精神?。ù挛摹?/span> 查看更多2020-03-27 12:54:29 8 0 1409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焦彩枯笔骨法用笔》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童心写历(108)
枯笔、渴墨、焦彩之雅,关系到中国焦墨画能否表现出富有魅力的创新作品。
焦墨雅俗在枯笔渴墨形态为,黑、古、重、厚、实、深、润 雅俗在枯笔渴墨形态为,黑、古、重、厚、实、深、润、老、拙、和。枯笔、渴墨、点焦彩运用应注意几种形态。
一为刻石皴法用笔之妙。
二要有书法用笔同法之势。
三焦墨笔刻如刀刻石。
四用笔须枯、逆、钻、重、厚、如锥刻石,”如“屋漏痕”,点焦彩如高山坠石,色不吃墨,墨不吃色,无笔痕。
五、为不显笔力之俗。笔力是笔迹之美的特征。
“枯笔骨法用笔”,无论中侧锋,都能表达阴阳中的阳刚或阴柔,笔力感强健、入纸三分有灵感。有灵魂之神。
用笔刻意韵,意在笔先,取神为上。好写生,笔笔刻写到位。落笔之间,感到雅韵,意到笔不到乃佳。为枯墨之雅。
用枯墨求墨骨韵生动、活而不死,要有干枯求润、枯浓枯淡的变化,要枯墨中见笔、见墨法华滋。点彩似不俗。但要追求“色似”,重自然之色,重心源之色。设色赋彩以繁简衡量,以气韵生动为极致。有对比不俗,构成美。用枯墨的“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丰富而生动。中国焦墨画讲求内美,主张抒发性灵,枯笔、渴墨、焦彩都应在感情的支配之下。有内美,成为最高雅艺术。
——马培童记 查看更多2021-09-18 16:27:34 11 0 1409 -
周牧天创作日记 对话
又闻空阶,夜雨频滴
2017-12-17 08:59:56 2 1 1408 -
刘开豪创作日记 对话
《幸福没有标准答案》书法
幸福没有标准答案,快乐也不止一条途径,自己喜欢的活法,就是最好的活法。
竖幅作品尺寸34cmX68cm br>竖幅作品尺寸34cmX68cm2021-12-26 17:51:35 9 0 1408 -
何学忠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人物画钟馗“扶正驱邪英风长在,忠肝义胆豪气弥空”。
2022-11-16 11:58:17 11 0 1408 -
李亚南创作日记 对话
李亚南书画
2018-03-28 20:33:07 7 1 1407 -
巴古宁创作日记 对话
四尺四开行书小品
2018-04-22 09:08:43 2 0 1407 -
郭正明荣誉资质 对话
2018.4.18曰郭正民在敦煌会展中心画展开幕中,图为与著名画家海军创作室主任邹立颖先生,著名画家清华美院博士生导师王玉良教授等艺术家在画展中合影。
2018-05-20 16:03:18 6 1 1407 -
2019-05-12 10:25:13 24 0 1407
-
2019-08-08 22:50:09 4 1 1407
-
林灵志创作日记 对话
今天是庚子岁正月初六, 书“春节快乐”,祝天下好人一生平安!心想事成!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2020-01-30 17:37:25 11 0 1407 -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家陈文斌书录苏东坡《定风波》。我最喜欢的诗句:一蓑烟雨任平生,谁怕!
2023-07-07 09:21:57 8 0 1407 -
2017-12-23 19:09:46 6 1 1406
-
巴古宁创作日记 对话
小楷陶渊明《桃花源记》,一气呵成,可惜中间漏了个“闻”字
2018-12-26 21:33:25 3 0 1406 -
2019-02-01 11:03:20 7 0 1406
-
魏杰生活日记 对话
“两江风骨”中国画作品展于春节期间举行,我的作品参展,分享展会期间人潮涌动的场景照片,以作留念。
2019-02-12 10:43:04 15 0 1406 -
杨振华创作日记 对话
千岩万壑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青山似欲留人住,半醉半醒作奇峰。
2017-12-16 11:11:53 6 3 1405 -
卢俊良创作日记 对话
山水画《太行三月春来早》,《喜看山乡春来早》,小六尺,卢俊良国画作品
2018-01-12 17:51:22 4 1 1405 -
张文健创作日记 对话
张文健国画新作,四尺斗方习作
2018-03-31 22:58:54 5 1 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