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3-09 10:17:23 13 0 1451
-
李振军创作日记 对话
创作中
2018-04-08 15:54:45 5 0 1450 -
石梦松创作日记 对话
扇面《吉祥双喜》
背面书:‘’耐得寂寞有清闲,经历苦涩更知甜。此生不求大富贵,醉心田园看蓝天?!?2018-05-16 15:22:56 12 1 1450 -
董献省创作日记 对话
山水国画中有许多自然山水景物,风水寓意美好,欢迎大家欣赏指导。
2020-02-21 11:00:11 4 0 1450 -
暴永和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山水《山居幽赏》,尺寸100x50厘米。暴永和
2018-03-03 18:53:35 7 0 1449 -
周牧天创作日记 对话
来一啵
2018-04-08 20:40:26 6 2 1449 -
2018-04-26 17:33:56 6 3 1449
-
朱德茂创作日记 对话
今创作《绝句春色》三。风和木叶起青烟,溪泛桃花白鹭翩。红杏枝头春正好,绿杨堤畔柳如绵。
2018-05-15 18:45:51 3 0 1449 -
宫一心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家宫一心
部分作品展示收藏
书法艺术是内在修为和外在感观,天赋,灵性,悟性,集古今百家才艺,博采众长,习古退变,写生卷有四时春,脱俗书成一家法。2019-03-27 21:08:44 4 0 1449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玄奘大师在国内行走的这条路线我去过,有的线路与城市节点上我去过十多次的。这条路线上的山水河川与人文风情非常的不一般,这也是催生我2007年10月着手写《中国山水画东西宗论》那篇至少影响了一批人的文稿的 重要源动力之一!在拙文内直接对清初王朝的高级领导人、大书画家董其昌“尚书大人”的观点在一些学者的观点展开延伸,可谓是进行了一个乾坤扭转!这也是十几年前我对大画僧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卓见最直接的自我理论与艺术实践!阿弥陀佛!艺术、文化及至任何行业都需要有“西天取经”的精神不可,非此则不可为之矣!一一庚子二月己酉日杨牧青观阅《唐僧西天取经路线图三维地形展现》有感随记。 查看更多
2020-03-07 20:53:15 16 0 1449 -
2020-09-08 11:54:50 21 0 1449
-
曹金华创作日记 对话
曹金华国画作品,《福禄满堂》,69×34cm
2018-04-21 20:54:12 6 1 1448 -
张杰栋创作日记 对话
美国邮票上的中国艺术名家:张杰栋
世界邮票上的艺术人生:美国,法国,荷兰,比利时。。。。。。。。2018-06-29 18:23:57 6 1 1448 -
2019-07-20 11:16:24 12 0 1448
-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家陈文斌 癸卯秋月 耕云钓月:一种隐士的生活,看云卷云舒,观月圆月缺,表达的就是一种闲适散淡、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情趣。
2023-09-01 16:41:03 2 0 1448 -
王嵩淼创作日记 对话
这是我最近春天来了画了两幅写生迎春系列的画,牡丹是我最喜欢画的题材。我是一善于去大自然中吸收营养和学习的画家,我的作品大部分来原于生活。
2018-04-07 13:55:49 3 2 1447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刻石皴法:
焦墨艺术,一定要给观众精神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因此我自己的精神境界也在不断提高。要把石雕的雕塑刻在宣纸上,把石窟吴哥石窟的石雕精神情感画出来,传递给观众。但是每个人经历不同 观众。但是每个人经历不同,传递感情就不会一样,我对石佛有感情,佛对我也有感情,所以我的焦墨艺术才会有不同。
我很爱焦墨,更重要的是它使我更加喜欢,使我想到了徐州的汉画像石刻,是用刀刻出来的。但石窟的佛陀雕塑,怎样地它刻在宣纸上,这是我研究的课题。所以独创焦墨刻石皴法,是用汉画像石刻刻石刀法、 变笔法、 把石窟雕塑用笔刻在宣纸上,每一笔不能重复,笔笔见笔、 放大看每一笔都是枯笔、符号,点线清晰可见有细有粗,有工笔,有小写意 ,大写意笔法,每一笔都很肯定,笔笔见神韵。
有人说是素描,但把6尺整纸的画缩小看似象素描,但近看放大看是符号 的代言,是抽象。只要离开画5米外看就象写意,但离1O米看又好象素描了,是具象。这就是画焦墨刻石皴的神奇之处,有神,有韵、有灵魂。
----马培童 查看更多2020-11-23 11:17:20 12 0 1447 -
已认证
石广生创作日记 对话
今天终于没有加班,整理了一下书房,看到疫情期间的旧作,感慨人生得失。今年复业以来,马不停蹄,奔波四方,为图碎银几两,日夜工作,疏于读书笔耕,细思起来,暗生愧意……
2023-12-29 16:00:53 26 0 1447 -
陈国祥创作日记 对话
七彩缤纷食欲开、仙人指点出名菜,农家特色任品尝、庄主热情客云来。陈国祥书法作品。
2018-03-09 19:06:20 2 0 1446 -
王根权收藏日记 对话
唐孙过庭【书谱·授书论·第五十九章·五材并用】译文(摘自王根权著《〈书谱〉品评》)
要像冶铸师和陶艺师对熔铸和制陶两种制作工艺的熟悉了解掌握那样,对从古到今的各种书体及其发展演变,做到深刻了解, 发展演变,做到深刻了解,熟练掌握,兼善通会。
通过体察体会五行学说中五种基本物质和基本概念相克相生的发展变化,去体察体会书法艺术中运笔用墨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通过体察体会无穷无尽不同事物以及他们不同的仪表和形象,去体察体会书法艺术中运笔用墨所表达表现的不同的书写情感和书写意境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一篇优美乐章的演奏,需要多种乐器演奏的协调配合,每一种乐器什么时间发音,发什么音,发音的轻重长短等都要按乐谱的要求去演奏。
各种乐器的音响,要有分有合,有悠有扬,有起有伏,有节奏、依韵律演奏,这样才能给品赏人以无穷之感受和体会。书法艺术中书法作品的创作也应该像乐章的演奏一样,其中的一点一画、结字造形、布局谋篇等运笔用意都要随创作中书写情感和书写意境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变化充分地表达表现书写情感和书写意境,这样才能给品赏人以无穷之感受和体会。至于具体点画的书写,应该是每一点每一画都要有所变化,尤其是重叠笔画的书写,更要注意彼此的变化和呼应,切忌雷同。
要根据书写情感和书写意境的不同,表达表现出与之相应的不同形态和情态。如果在同一个字里出现了好几个点笔画,对这些点的书写处理,一定不要使其雷同,或取向背,或取递进、或取呼应,要使同一字中的几个点笔画成为一个形态情态各不相同的协调统一体。 查看更多2018-09-22 15:22:06 3 0 1446 -
马宪昌创作日记 对话
修心养性联
2019-03-09 21:40:43 6 0 1446 -
李亚南创作日记 对话
抚琴圖
2019-05-21 19:28:20 3 0 1446 -
2020-12-03 17:01:25 13 0 1446
-
俞晓红视频分享 对话
徐文实大师的百梅图系列2017-12-21 14:18:17 9 2 1445 -
田君才创作日记 对话
一组小品习作,四尺三开
2018-02-14 10:15:21 6 0 1445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中华文明源在中原、在两湖,乃至良渚等论说,都是错误的地域性自我认知。看一看3万年至3千年之间的东亚(上古中国)地理水文+气候等方面的变化就知道了。
上观天文,俯察地理,才能讲人文,有了人文才能谈文明 文明。文化、历史方面的书写的厚、写的多,不一定就是“明道”的,所谓的国际学术界对“文明”界定标准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或有某种企图),是割了“人类上古文明”的头!
唯物论+考古学+进化论+DNA分子学……等所谓的科学并不完全是对的,可作综合参考!要明了人类上古文明的状态,必须先要打通人类上古文化脉络,这要涉及二、三十个学科的知识与认知点,去相互佐证、去相互参究,找到归于同相的坐标点,并且还需要“意识”方面的“玄灵思维”天赋,然后再加“科学实证”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圆满的结果!这是全世界性的人类第一号大工程。人类的文化与文明的根,若不清、不实靠,那魂就会飘荡无着落,及至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自信就会没有自信的文化可言!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19-03-12 22:33:07 19 0 1445 -
2019-07-15 16:14:56 25 0 1445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说文说字 小小以说说
由现时向前看,三千多年前甲骨文时代对"字"的意思、义理,有些"字"表现的比较隐寓、含藏,这不仅是象形什么的问题,也不是殷商人傻乎乎的就知道凡事都要去占卜问鬼神,当然也有 不是殷商人傻乎乎的就知道凡事都要去占卜问鬼神,当然也有殷商人对天地自然规律与光明向往、对幸福生活的祈求??!
周武革命后五、六百年间的周、秦、楚三家时代的青铜金文都在试图增加笔划形符想对"字"的意思、义理力求表现、表达的更清楚,以表明他们的族群、王权是上承天命,下接地理,并遵循天地自然规律与为人民尽可能的创造幸福生活的。可惜现时代人的因历史发展与演变,加之思想认识,人对"字"只知其形不明其义了。又可惜,生产资料和工具的改进,春秋战国至汉初简帛书体方便王命策政的流通与传播,再次地对青铜金文的"字"的字义破坏、解散、重组,逐渐远离天地自然规律与人性的状态!
秦亡汉兴之世,为了新政实施,统一王权与王朝,"字"再次地被名之为规范而处置之。于是夏、商及至周、秦、楚的"字"的天地大道就秃废或改头换面了,只留下了"文"的外表金玉其外,也只留下了民可是其使用之且不可知其本来的奥妙之相状。因是王权愚民政策更加码了,唯皇帝老爷一家唯大,贫富、阶层差距太大太大了,以至于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怪不好意思的诗句诞生。
至近现代文明兴起,科技为主,又对以往的族群进行了社会属性上的划分之后,什么原始、蛮荒、愚昧、神话等字眼都一股脑的堆给了华夏先祖,一切的一切又再次让人不知"字"究竟说了什么意思,也只有"文"的层面而尽显繁华之容,也只有听从权力角逐下所谓的专家学者对"字"的搅拌了。
于是,有一些人,呕心沥血的当把华夏古文字、古图纹、古图符与上古文化的三皇五帝摸研几遍后,与今昔、与历史的现实社会,现实的客观物质世界去对照对比之后,从"人性"来说也只能不言语了,如同那位老人家一样,说法四十九载无一法可说;也只能是没有使用纳税人俸禄者望书兴叹,大部头的书及其价码不是一般人能购置得起放在身后书架上也适当适时去充脸面了!
于是,也只能埋头做自己的事了,只要幸福生活向我们招手,我们就必须努力,莫问收获,但求耕耘,不劳而获那当然就不是人了,管它个窗外几春秋;也只能自己左手打右手了,原来老玩童、独孤九剑的招式都是对的。小说小说,小人说小事,小人物也需要说小小的事,何不小小的说文说字一图乐乎且有益于世间哉?
一个甲骨文就是一个故事,就是一段历史,演绎着远古的岁月沧桑,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不是殷商人凡事迷信鬼神都要去占卜而形成的契刻文字,它是商王朝一种独特的、重要的文字记录方式,是商代人及其之前的文献档案……当下及今后冀望改观对甲骨文的认知。
甲骨文乃至现行的简体汉字,都隐含着中国人的无上智慧,映现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传承,必须要上知天文,下通地理,适从时世,才能谈人文,否则一切都是妄说。
自古华夏九州一体,中国的汉字研究必须要从华夏文化的本体本位中去认知,服务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需要。中国的文化自信、文化兴国、文化强国必须要立足、根植于中国本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当代文化当中,坚决不能再有“崇洋媚外”抹杀或否定华夏文化历史的“欺祖灭宗”这种不正之状态。
当今,有些人受不良思潮影响,在学术自由、开放包容、科学精神、交流互鉴的名义下满脑子装着“中华文明西来说”、“人类起源于非洲说”等被陆续已证明是错误的思想,对中国的汉字、中国的文化历史乱讲乱说,竟然异说着中国的汉字来源于两河流域纸草书、来源于古埃及楔形文字、来源于古印度河图纹等,并著有各种文论著作混淆国人视听。必须要明白,黄河、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必然会有它存在的内在力量和渊源的!
我经常讲,就现时代下若要研究古文字,研究上古文化和历史,是需要复合型的知识储备和融会,不是单一的,往往要涉及到二十多门学科的。甲骨文解密方法有五:
一者,天象为源,生命为本。
二者,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
三者,以象取形,昭示民生。
四者,神人共识,入于时境,拆合构件,窥其妙用,不应以今之眼观所知而标准于古之眼观所得。
五者,清除卜辞阴霾,回归契字本来,穷究点画因由,形音义理共参,窥天鉴地察于人文始识甲文骨字之根由。
还有,就“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的几句话也必须要复述,我的许多文稿中都有,网上能查到,看得见,即:“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梳理上下一百万年人类上古文化脉络,以华夏文化文明为主源,辨析世界文明来龙去脉,探究中华文化五万年路径,确立中华文明三万年观念,亟需改观中华文明五千年乃至八千年欠妥不准确的说法!”这些需要与“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有关论述相互参读的。一一辛丑正月十六日杨牧青记于京华。
图片
名称:隹甲子日卜
规格:100cm x 50cm/5平尺
款识:从生到命,从文到艺,从艺到术,以术反归于文化与生命的情怀,用一条似糖葫芦一样的线,串个甜甜的一条生命与艺术的线,是文因《从胡焕庸线到杨牧青中国山水画东西宗论》之因由一文而出,以余之力倡“甲骨文非卜辞说”的观点记之为:“隹!甲子日卜,青,贞,亡悔,龙见于田,亡战于野。告曰,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止于性,行于命。有王车自海来曰,吉,悯非。年庚子,水墨心相见于天,亡不自艰,告曰,古文以字甬申。”后世有阅此文知当知此字因何而出矣。庚子夏初杨牧青于京华,时逢六一节复书之。 查看更多2021-02-27 19:07:54 9 0 1445 -
刘开豪创作日记 对话
《武陵山下》水墨山水画,作品尺寸68cmX34cm竖幅。
2021-05-27 19:57:28 7 0 1445 -
李小建创作日记 对话
我的书法作品
2017-12-21 21:01:44 12 1 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