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认证2019-05-02 16:51:24 19 0 1471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一古八氏立乾坤,七帝三王说昆仑,
两代相传十三朝,逸师心书作遗训。
万代千秋一刹那,子夜玄灵照神魂,
先生抹泪拜苍穹,无愧先祖佑子孙。
规格:50cmx100cm/5平尺,草坪先生(杨牧青 尺,草坪先生(杨牧青)诗前三句分解:
一古八氏立乾坤:一古即盘古;八氏即燧人氏、华胥氏、伏羲氏、女娲氏、九天玄女、有巢氏、西王母、神农氏;乾坤即子午位,天地之位序,上对北极七斗,下应九州河岳。
七帝三王说昆仑:七帝即神农氏炎帝、有熊氏轩辕黄帝、九黎氏帝蚩尤、金天氏少皞挚、高阳氏帝颛顼、高辛氏帝喾、青阳氏帝挚;三王即唐尧、虞舜、夏禹;昆仑即大昆仑之概称,实为当今昆山山脉区域,源发点在喀喇昆仑山与昆仑山交汇处。
两代相传十三朝:两代即夏、商,十三朝即周、秦、汉、三国、两晋、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及现今。
——其它可参阅《杨牧青:人类上古文化谱系年表——追根溯源血脉不断》《杨牧青:探究三皇五帝新序位 传承中华文明大血脉》《杨牧青:上古文化研究揭示 古中国在昆仑山区域西端》等文稿。 查看更多2019-07-09 09:53:11 4 0 1471 -
刘应雄荣誉资质 对话
中国景天艺术杂志13年来,封面人物年龄一般都是80岁左右的书画名家,刘应雄先生是最年轻的封面人物之一,他在山水画领域不断探索,努力攀登,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成绩可喜可贺!(肖立宏总編輯)
2019-09-09 09:27:36 3 0 1471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探清黄河流域山山水水 明白华夏文化文明万年史
引言:只有懂地理风水、会观天文星象,再加古文字、古图符正确释读,正确应用现代科技文明成果,才能真正的能够弄明白上古中国史!其实,像左丘明、司马迁 左丘明、司马迁、刘向、徐整、司马贞、邵庸、吴承恩、马骕等这些人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的全才奇才!
近当代的考古断代不一定完全准确,参考要慎微细判!所以,我提出并力倡“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文明的基本方法”和“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以期共鸣,并说“梳理上下一百万年的人类上古文化脉络,以华夏文化文明为主导,探析世界文化文明的来龙去脉,探究中华文化五万年路径,确定中华文明三万年的观念,亟需改变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及至八千年欠准确欠妥善的观念!”一一杨牧青随记(详见本号内相关的上古文化文明研究文稿)
另,青海湖、扎素湖、罗布泊这些都正好是上百万年的事情呵!葫芦河是习俗称名,它也就是过去的姬水,因周人而名之姬水。六、七千年前的轩辕黄帝就出生在附近(今六盘山东南到崆峒山至陇东一带)所以黄帝幼青年时要去平凉崆峒山问道广成子,后来又在庆阳与岐伯问答而出救世惊世的内经呵!从卫星三维地图上看,这个地方也就是九龙河上游与葫芦河上游交汇处的那一块绿地,又所以才能在其东北才会有石峁城遗址,在其西较远的地方有昆仑之帝宫,因东边那会儿还是水漫地,三门峡以东的中原及整个华北平原的沼泽、海水未消退,西部是高山,又正是早先三万年前燧人氏在祁连山观天象定极位的地区,也就是上古天文台和祭天的地方呵,再向西就形成了印度河文明!后来也就在其东南有了黄帝陵墓,在黄帝陵西北面的正宁县又有黄帝衣冠冢!
天地有大穴,每穴必有伏羲、黄帝及至毛爷爷这样的人物出世,全球108个大穴位的出水口,从我目前找寻看,中国占了绝大多数!三万年前末次冰河期结束后,地球上的河流、山川也趋于稳定,劫后余生的极少数人开始觅生,燧人氏时代开启,从高原、半山腰的洞穴中“下山”,四面八方的游走,因为那时各个地方不要居住证,也没有城市与农村的“非x籍”之区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事实上,古人类是“择近水、依山塬”而居的,像“西安半坡遗址”地形地势地理一样!只有弄清楚黄河流域的山山水水与风水大穴位的出水口之宝地,华夏文化文明的万年上古史就明白了!长江虽比黄河形成早50多万年(个人意见),但其文化文明是后生的。其实两三千年前的古史书,如《山海经》、《竹书纪念》、《左传》、《史记》、《春秋纬》、《乾凿度》等典册记载真是没有哄我们的,而是后人没弄明白史书且思维认识和解读方法出了严重的问题而已??!一一2020年3月11日杨牧青再记于京华
小知识:
长江:远古时代,长江流域的绝大部被海水所淹没。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时,长江流域部仍被古地中海(即特提斯海)所占据,当时西藏、青海部分、云南西部和中部、贵州西部都是茫茫大海。直至到了距今300万年前时,喜马拉雅山强烈隆起,长江流域西部进一步抬高。至180万年时,从湖北伸向四盆地的古长江溯源浸蚀作用加快,切穿巫山,使东西古长江贯通一气,江水浩浩荡荡,注人东海,今日之长江形成。
黄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形成了现在这么一条河道。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轻的河流。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谏舷鹿嵬ǖ囊惶醮蠛?,成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按今人统计说,近2600多年内,黄河改道多达26次。实际上,4000多年之前到先夏大禹治水的这一段时期内,黄河从东南角大拐弯处一出三门峡至洛阳地段后,就是各处漫流,是没有固定的河道,中原地带及华北平原除泰山等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域之外,其它区域到处都是沼泽和海水还未消退完的状态,所以自先秦有文字记载的来说,洪水泛滥与治理河水就成了中华民族又一个重要的精神典范。 查看更多2020-03-12 09:40:40 9 0 1471 -
字画代理威977805476创作日记 对话
红色画家魏鸿、当代著名肖像画家、他所画的肖像大部分是当代伟大人物
2023-05-06 17:55:30 12 0 1471 -
欧凯歌创作日记 对话
紅梅四五朵,麻雀一两只。閑看漫天雪,猙獰到幾時!(自作打油)
2018-05-11 16:56:11 8 2 1470 -
陈祖松创作日记 对话
为兴艺堂题联。
2018-05-20 17:48:27 12 1 1470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文化需要薪火相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是灵魂
1992年6月在石家庄召开的第四次环渤海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中国现代考古学权威专家苏秉琦(1909-1997)先生正式提出“世界的中国考古学”的 出“世界的中国考古学”的新课题,从而把中国考古学引进一个新领域!苏先生对中国历史基本框架认为,“有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起步”。
今时,我在“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和“梳理上下一百万年的人类上古文化脉络,探究中华文化五万年的路径,确定中华文明三万年的观念,亟需改观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及至八千年的欠准确的说法?!钡娜死嗌瞎盼幕芯刻逑倒讨?,传承前人的智慧和研究成果,以“一古八氏立乾坤,七帝三王说昆仑”为因,以“探究三皇五帝新序位,传承中华文明大血脉”为果,简述抛砖以引四海有识人士之玉!
如果说“盘古开天地”出自1760多年前三国东吴太常卿徐整之述并能够传颂至今,那何尝先生我今天不能藉此以延续和完备呢?如果说“轩辕黄帝”被2100多年前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列为《史记》起首之述,那何尝先生我今天不能以此究天人之际而阖捭鸿蒙呢?
民间呐喊,官方行动,文化旨在培元,智慧人土从浑噩中清醒!
人类上古文化轴心时代就在“古中国大昆仑”山脉北麓区域,其西端就是帕米高原一带。昆仑(昆仑丘、昆仑墟)者乃上古观天文天象的“高坛”,再立“建本”以测日轨(即立竿见影义)。
从百万年前左右的盘古时期历燧人氏数万年之后,到华胥、伏羲、女娲、玄女、有巢、神农至轩辕黄帝时期,特别帝颛顼“绝地天通”后东西文化开始有了泾渭分明化,其再向西就是两河、埃及文化文明的初始,向南就是古印度文化文明形成,向东、东南、东南亚区域是华夏文化文明的繁衍发展,越过海洋就是中美洲文化文明的开荒。
详见艺界报公众号内《杨牧青人类上古文化迁徙路线分布示意图》等文稿。一一杨牧青复记 查看更多2019-08-14 22:27:10 11 0 1470 -
陈秀梅创作日记 对话
把自己两年前的作品拿出来晒晒 国画 山山水水 风景是画 画亦是风景 大家海涵 陈秀梅
2018-01-22 15:25:30 2 0 1469 -
15150778696收藏日记 对话
刘文西书法 行书 四尺整 收藏了十多年了 想出手 有喜欢的联系
2018-03-17 06:21:59 3 1 1469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在全国未热火朝天的搞文旅产业开发时,华夏民族的老祖宗在文献记录中就那样的静静地呆在原地,等着后辈儿孙们来上香火,来拜祭,可是来者……??!
蒙幸,近二十多年来,国家号召全民旅游,力倡文旅产业开发,并要 并要大力发展。于是,全国各地都才发现老祖宗值钱了。又于是乎,各个地域,从南到北,从西到东,逐鹿中原式的争老祖宗的故里,或发迹之处,或兴旺之地,甚为热闹,各路专家、学者们都大显身手,各抢学术理论制高点,或捕风捉影,或按图索迹的自圆其说。
结果是,本来历史文献对华夏上古老祖宗的记录就不太准确详尽的情况下,老祖宗就因文旅利益驱使而争相安置养老,争相认祖故里,一会儿在西,一会儿在东,一会儿在南,一会儿在北,一会儿在中,反正那个地方谁争的强,谁的声音大,那老祖宗就不得不去他们那儿给站台了,给后代子孙们脸上贴金了。
又于是乎,如此情形下,最高层也不得不发声让大家听一听,然后鼓励着让大家们去再研究研究了,不要被某种搞得没文化自信了!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19-12-06 10:33:01 14 0 1469 -
陈刚创作日记 对话
由浙江神仙居到山东红河湿地一路采风戏墨,忘却了凡夫琐事,点点笔头残梦依然跳出三界外了。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奈何老婆管红尘,人间烟火不绝修。2020-11-09 15:50:13 5 0 1469 -
徐家康生活日记 对话
中国?青州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后接受全民艺术网采访………与北京的媒体在青州相遇………前几年流行的说法是“全国书画看山东,山东书画看青州”。衷心感谢诸位老师、同道、朋友,同窗的持续关注和鼓励。
2018-04-28 23:23:24 5 3 1468 -
2018-06-15 14:22:54 8 0 1468
-
2020-08-06 16:34:33 8 0 1468
-
已认证2020-08-10 10:21:53 13 0 1468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之甲骨文书法浅述再谈
在以往的学研认知和艺术实践基础上,先后有十几万字涉及上古文化和甲骨文方面的文稿已见于网上,关注者甚多。前段时间,录了几段《杨牧青:甲骨文书法浅述》小视频, 频,后又写了一篇《杨牧青:复谈甲骨文书法创作不宜使用通假通用字》文稿,其内不断重申这么几点:
一、甲骨文不是殷商人凡事都崇尚鬼神、迷信天命进行占卜而形成的文字。今时,对甲骨文的解读,这是一个思想和认知的核心问题,更是涉及到华夏人文化的智慧与愚昧、中华文明的先进与落后的一个大是大非的大问题!
二、甲骨文的“大众普识普及化”不应是死水一潭,不应是走进死胡同,也不应是高墙大院的特权,应该是一个全民式的、开放式的、阳光性的文化学习、认识和教育传播、普及的事情。
三、就“甲骨文书法创作”时缺少“甲骨文字体”时,完全可以用“甲骨契刻精神”和汉字的“六书法则”参之金文、简牍文字,去按甲骨文的“笔画契刻意象意趣”进行创作,充分发挥字体的造型艺术。
四、现时代及今后,甲骨文要通过中国书法来焕发青春,恢弘其神采,说到底,这又是一个思维、思想、认识、方法和如何结论的问题,不是某些权威或专家说了算的问题?;褂?,所有的《字典》也不是不变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尽奉典不如无典,关键在于我们自性上对甲骨文与甲骨文书法之间的认知是怎样的。种豆得豆,什么蔓上结什么瓜,需要我们从根上去理解。就甲骨文书法创作来说,还是不宜使用通用通假字的为好,这样更有利于甲骨文的大众普识普及化!
五、今时,我所做的这一切,惟有“努力期使新时代甲骨文信息综合研究有一个新的突破,走出庙堂,走出圈层,让它多些大众普识普及化。”
以上几点或许不为字字珠玑的金科玉津,然是在当前环境下对整个“甲骨学界”状态一番审视后的心得体会,或谓之独白式的呐喊,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甲骨文”今后发展的一些冀望与忧思。当然“智慧浅劣,无復冀望”则是另一番景象了。
同时,“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文明的基本方法?!薄肮胖泄罄ヂ匚幕费Ч凼墙舛辽瞎湃死嗟慕鹪砍??!薄拔淖质俏幕⒄沟揭欢ń锥蔚纳矸葜?,器物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户口簿,文献记载和器物遗存就像对历史发展录备的口供?!薄凹坠俏氖巧掏醭娜粘I罴锹?,是殷商历史的文献资料遗存。”这些论断又是我认为的“金口诀”,经常不断的重复。
上图:这是多种书册影印收录的甲骨片。最早著录在1914年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菁华》(编号为第2正、第3反片)。1933年收录在郭沫若的《卜辞通纂》(编号为第512正、第431反片,并有考释。)后《甲骨文合集》收录在第一册,编号为6057正反片。2010年收录在马如森《甲骨金文拓本精选释译》(第19页,断代为商代一期武丁卜辞,分类为占卜记事刻辞,共189字,该书对此片释读尤佳,考释详尽周备。)
上世纪五十年代左右,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陈梦家(1911-1966)提出“王家档案说”(见《殷墟卜辞综述》中华书局出版.第46页、第301页),但其性质是局限了的,并不是对甲骨文字的功用与本质还原。后来,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董俭教授系统阐述了“甲骨档案说”的概念,并将“甲骨档案”一词写入大学教材,影响也比较大。(见《我国古代历史档案的瑰宝——甲骨档案》[J].《档案学通讯》.1980.)以及再后来的许多“档案学者”,他们是从档案学角度去认知甲骨文的,没有从甲骨文的性质与定义上入手去解决问题的。
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徐中舒先生(1898 -1991)的硕士毕业生四川大学教授黄奇逸(1950年生)在《商周研究之批判辨疑》《甲骨卜字解》等著述中说:“我发现甲骨文不是‘卜辞’,而是‘录辞’,是祭祀问神之后的备忘录。”
还有最让人悲感和心痛的是,用准备为老伴治病未果老伴去世遗留的医药费而出书的且被“院科体系”视为“民间草根”甲骨文研究者璩效武(1940年生,太湖无锡人)先生认为“甲骨文不是占卜辞”, 他“认定甲骨文是商王朝的文字档案,它记录了朝廷及其他政府机构的办事信息,而绝非什么‘卜辞’”,并对甲骨上的钻、凿、灼痕迹也做出了其独到的解释。(见《甲骨文字辨释》上下册.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他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给中社科院去函表达了“甲骨文不是卜辞”的重大研究发现,又在世纪之交再次致函李学勤先生,但均未得到明确答复。先生的学说体系,也没有得到学界的任何关注,更不用说讨论了。(见《休闲读品》杂志2012年01期,作者:简直,及《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璩效武先生印象——当潮湿的心生起时您对文化人有何感想?》一文(艺界报公众号.2019年11月11日)
当然,如今还有一些甲骨文爱好者,乃至具备专业性的“学者”也持“甲骨文不是占卜辞”的观点,他们从民俗风闻、科学考古、天文星象、文字构造、词句体例、旁侧引证等方面展开论述,分析的也是有条有理,多见于今日头条、微信公众、新浪等网络上,读来令人启思不少,从中也证明、鼓励了我力倡并主导的“甲骨文非卜辞说”是有春天的希望的,时逢待令,相信甲辰过后,甲骨文不是占卜辞的观点和理论将更多的见行于世!
从殷墟安阳及其它一些地方发掘出土的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不是商王朝因占卜而产生契刻之辞,不是卜辞。
甲骨文不是三千多年前殷商人愚昧的、落后的、原始的、宗教的、血腥的以崇尚迷信、崇尚鬼神、崇尚龟卜、崇尚活祭……的对事无巨细、事无大小都要“凡事”进行灼龟占卜吉凶而契刻的文字遗留!
《尚书·周书·多士》:“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殷革夏命?!蔽┳?,不仅含有唯一的意思,而且在商周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字,寓意着对上天、对先祖、对苍生的承诺,如同我们现在的庄严宣誓,非常重视的。后来周代许多青铜器铭文上起首第一个字就以“隹”来说事。
春秋时期的孔子之前,老百姓是没有读书机会和权力的,文字、书册、礼制、土地等都掌握在王朝的“王庭”之中?!安帷笔堑笔蓖醭ㄐ惺褂玫闹衲炯蚓??!暗洹笔恰安帷敝庖恢旨渲匾募鞘录锹甲柿希ㄊ榭?,涉及更多的秘密文字,如同现在一些“国家重大图书工程项目”出版的书册,或一些机密内刊一样,社会一般人是无缘阅读或购买的。
典,殷商时期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正就是这些重要的“典”,它不仅具有记事记录的重要性,而且还有有礼法典章的重要作用,所以甲骨文字形就构造出双手捧供“册”的示意和形象,且线条如同香炉插的香一样,又如同我们在案几上摆上贡品去叩拜先祖一样的重要意象。
《尚书》这句话完整意思是,周王朝建立还不到20年的初期,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在摄政期间以“周成王”的口吻对残留的降周“殷商士人”说:“你们一定要知道,你们的殷商祖先,是有‘册’记载的,记载他们的历史与功过,这也是他们有文化教养的表现;也有用‘典’去记录他们重要的礼制法令,典范、明示后人的;因为你们的殷商祖先是有文化、有礼制,所以才能革故鼎新,战败夏王朝的‘桀’,取得胜利,建立商王朝……后来你们的殷纣王‘帝辛’昏庸无道,才被我们周王朝给‘潜天行道’的取代了,这是天命?。√烀盐?!”就此不多说了,要详细讲夏、商、周的这些历史和故事,几十年也是讲不完的,有关“甲骨文非卜辞说”可参阅我的相关文稿便是,慧者可自鉴。
甲骨文书法的临摹与创作是相辅相成,是不可分割的。临摹需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但是,若真正进入甲骨文的书法创作时候,“艺术”的基因在激变、在催使,“临摹”的思想、意识往往就不能对“创作”的艺术起主导、决定因素了,也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书法创作是一个人的心性、品性和平素的文化学养积淀、艺术度的理解深浅及对大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一种综合感受、体悟的艺术升华与飞跃,不是技法、权力与职务或其它外在力量说了算的!
今天我们看,殷商甲骨文契刻者正是悉心的、精心的进入了文字刻画状态,有些契刻精良精彩的刻辞,是一种“人天一合”的境界,他们(所谓的“贞人集团”)没有为了什么展览、比赛、奖金或争取什么社科基金资助著册出典,或者权力与职务的勾心竞争……等等,所以“贞人”契刻的文字不能被今时大多数的人理解且看起来总是那么的幽深幽妙,犹似天生之物是也!
图片
上图:平时我已有了微信随记随发的日记习惯(截图)
就甲骨文研究和甲骨文书法创作来说,当今及今后,若不解决思维、思想、认知和方法的问题,那所得的“结论”只能原地踏步或不得不进入圈层壁垒、学术裙带关系的死胡同!
因是当今及今后,甲骨文研究必须要建立新的认知,构建新的解读方法,突破固有思维模式,激活甲骨学研究体系,跳出象牙塔,走出卜辞阴影,打破院体学术研究垄断和一言堂的不良现象,清除、防范学术研究及社科项目腐败,让广大民间的甲骨文(甲骨学)研究群体、队伍活跃起来,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优势!
因是当今及今后,甲骨文书法创作必须要走出、挣脱老一辈甲骨文书法家那种“取法金文篆意笔法”的书写方式,回溯到“甲骨契刻精神”的本源上去,重新认识甲骨文字当初先用毛笔朱书后再契刻的一些特性,激发、焕发甲骨文字本有的青春与神采!2020年5月29日杨牧青于京华 查看更多2021-05-30 15:18:44 14 0 1468 -
周牧天创作日记 对话
墨兰
2018-01-04 20:10:12 2 0 1467 -
2020-03-16 14:39:39 11 0 1467
-
高志刚收藏日记 对话
我捡的黄河奇石,自题金文书法【大漠落日园】。
2020-11-30 15:45:36 21 0 1467 -
刘开豪收藏日记 对话
常德市书协主席李泽民在湘鄂边书法联展泼墨挥毫并讲话
2021-12-02 05:43:12 5 0 1467 -
刘协文创作日记 对话
孔子像,对联
2017-12-08 22:16:03 7 2 1466 -
刁振家创作日记 对话
大家早上好,欢迎斧正!
2017-12-11 06:59:19 8 5 1466 -
柳春雷创作日记 对话
遇到一幅好的书画,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可以升值的收藏品,或出卖或传家,都是非常有益的。
柳春雷 sp; 柳春雷2018-02-28 09:54:30 3 0 1466 -
胡记领创作日记 对话
六尺工笔欣赏180*96厘米,胡记领
2018-03-09 12:24:17 5 0 1466 -
2018-03-09 18:40:42 2 0 1466
-
已认证
龚光万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山水画《惠风和畅 》丈二匹 ,几十年很少画"大"作,这算一次,可能喝了二两,才有此胆!
2018-06-08 22:03:09 5 1 1466 -
郑诚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水墨山水画作品两幅,分享品鉴。
一轮明月照古今,万千诗情共中秋……
云想春风月想云,高山流水觅知音??沼幸缓嗲榫?,一生知已最难寻。2022-10-25 15:04:58 3 0 1466 -
2019-03-04 10:36:31 17 5 1466
-
已认证2020-08-10 10:31:41 7 0 1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