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崇尚文明,传播科技!
2019-05-24 20:24:37 2 0 1315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画笔法-皴法的传承与创新》童心写历(40);
笔法,皴法的传承与创新,我爱吴哥石窟,石窟之宜人,石窟之气魄、石窟之苍茫、石窟之浑厚、石窟之永恒。画者先存仁心,以石窟为师,以石窟为友,与石窟 为师,以石窟为友,与石窟同处,听石窟风过耳则心情舒畅,观佛像高棉微笑,胸怀高远,可渐达返璞归真、灵魂净化之境界?!薄笆呓峁?,如人之体貌;石窟佛像之神韵如人之气韵;佛像之朝晖夕影、阴晴变幻如之喜怒哀乐、七情六欲。
石窟亦如人,各有性情,或阴柔、或刚烈、或灵秀、或苍茫、或华茂、或朴拙;古朴自然、巧拙相间的线条特别着迷;汉画像石刻,阴刻那种线条组合体现的沧桑感,对我的创作笔法和皴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画面上看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笔墨皴法,逆笔刻石,,如罡风拂石,千古留痕,非常有气势,又非常沉着。其实这种新笔法,就是受到汉画像石刻的启迪。直言:“我的画里有汉画像石刻的成分?!?emsp;“汉砖和汉画像石刻滋养着我,融入我的灵魂,伴我画好吴哥窟的笔法皴法?!?br> 我认为:“浑厚华滋、苍润并济是中国画焦墨语言的最高境界。苍,表现用笔的骨气、品格;润,完美结合起来,我的汉画石刻阴线条,非常刚硬古拙,平直方正,转折有力,棱角犀利,石窟造型近于几何方型。这样的线条和这样的造型,一方面,旨在强化力度,强化平面感和体量感,另一方面,在这样的线条和形体里面,包孕着石窟皴法倔犟的生命意识,我的线条和焦墨色,是乾与坤的对立与统一,是阳与阴的相摩与相荡,是知白守黑的相恋,男人的铁骨,与女人的柔情,是笔法,是皴法,是石刻的阴阳线的缠绵与交欢。 查看更多2020-11-03 11:59:01 12 0 1315 -
冯军涛生活日记 对话
慈悲
2018-06-10 15:18:43 6 0 1314 -
刘晓宁创作日记 对话
木兰花开了,大气高贵,典雅。每个花瓣都那么饱满圆润,像一只只小船,可以承载一个个梦。太忙不见得是好,就像没有章法的乱拳,被事情牵着走,不如主动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制心一处,方可惟精惟一。
2020-06-09 15:30:12 4 0 1314 -
2020-12-03 14:37:53 12 0 1314
-
2021-03-16 12:11:54 5 0 1314
-
赵永利创作日记 对话
这是什么画,中式西式?合壁?
翻出了2013年的老作品,舍不得扔,如果哪天装饰欧式风格的房间一定非常合适!
赵永利 记2018-03-28 09:38:22 6 1 1313 -
荆古轩收藏日记 对话
旧藏澄泥砚
2019-12-11 21:06:12 6 0 1313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之叙事曲第四
——打破固有思维模式,激活甲骨学,建立甲骨文新认知!
在前三篇叙事曲中对“甲骨文非卜辞说”基本算是讲清楚了,我也经常说“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 文化的基本方法”。现代科学概念及其内涵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们“今人”不能用现代科学的概念去衡量、框定、判决“古人”,要学习古人的智慧,不要动不动就认为古人是那样的愚昧与落后,乃至蛮荒不堪。特别在三千年前“周礼”还未建立成熟之前,殷商、虞夏及三王、七帝、八氏、一古时代的古先祖,他们自有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对事物的认知方法。若从生态文明和天人合一的观念来看,古先祖的“观天鉴地”方法比现代人更智慧,现代人基本上都不会仰观天象、俯察鸟兽之迹了呵!
喜因“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且得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之故,拙文“甲骨文非卜辞说”疾笔见网后在局部范围内关注率、支持者还是较多的,反响也是蛮大的。但是,把“甲骨文非卜辞说”放在整个甲骨文(甲骨学)界和社会广知层面来看,仅是个小小的涟漪罢了。由于“甲骨文是卜辞说”的观念已根深蒂固了一百多年,加之区区位卑不力、人微言轻,一下子要让更多的人能够自醒,能够知误,能够认可,显然是不可能,还需有待时日。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有道理的。
文王囚而演八卦,商鞅裂而有强秦,屈子流放出《天问》,司马身禁著《史记》……等等,还有头悬梁锥刺股、野火烧不尽、我愿天公重抖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等等,则又是另一种人生境界。历史告诉我们,关键需要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和认知去对待自己的历史文化传承和文明创造,特别涉及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文化自信的层面来讲,什么样的态度和认知是极其重要的!
余之“甲骨文非卜辞说”将有可能引起甲骨文(甲骨学)研究的一场大讨论(预料从民间层面来说会这样的),这对当代研究甲骨文(甲骨学)来说意义是重大的。当然,这又是一条新的殉道之路,一旦涉入的越深,就越有不归之路的机会。
余之“甲骨文非卜辞说”势必会引起甲骨文 (甲骨学)研究的划时代新革命,只有把那些固守陈规者、脑袋愚腐者、本本主义者、教条主义者给点化了,给弄明白了,这一场划时代的甲骨文 (甲骨学)研究革命才算迈出了一小步。
余之“甲骨文非卜辞说”为了让人们更加开阔视野,打开思路,敞开胸怀,解放思想,还一个真实的商代文化和文明创造的本来面貌以续接中华文化文明的血脉。
余之“甲骨文非卜辞说”不是要全面否定前人的研究结论和成果,而是在吸收前人的智慧结晶前题下予以全新思考和重新定位,促使当代甲骨文(甲骨学)研究具有凤鸟出笼之喜,让冷门不冷,绝学不绝,增添华夏文明探源和人类上古文化追根溯源的新活力,让中国文字文化更加富有生机,以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余之“甲骨文非卜辞说”的意义要远远超出这个“意义”的本身,预示着当代甲骨文破译会有新突破,当代甲骨学研究会有新改观,转变甲骨文(甲骨学)研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促状态,会跳出院系科班派的学术象牙塔和圈圈内的死胡同,以及人为设置的一些不合理门槛和一言堂现象及其防范人文社科学术项目腐败。
余之“甲骨文非卜辞说”相信会赢得更多具足智慧的人士支持,高手在民间,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不要以权威专家的自我膨胀心态去对待,眼睛学会向下,务必要重视民间的甲骨文<甲骨学>研究者智慧和力量。事实上,由于时下国家层面对甲骨文的高度重视,相信时日不远,甲骨文(甲骨学)研究者会越来越多,待下一个一百年时,甲骨文(甲骨学)研究会取得更大辉煌成就。同时,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成果也会不断产生,改观以往认知,前途一片光明,人们从甲骨文的文字文化中更能了知中华文化和历史的厚重及其伟大性,对增强文化自信、民族团结是不可低估的!
一、回顾历史文化的错位错判
1840年起,中华民族就饱受各种磨难和耻辱,无数人流血牺牲,付出沉重的代价,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英勇斗争,终于换来了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中国人就从站起来走上富起来、强起来的一条康庄大道。近年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倡议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坚定文化自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等宏伟蓝图陆续付诸,寰宇气象一派甚好。
由于从1840年开始这一百多年里,晚清王朝的统治没落,国民生产力低下,科技创造没有重视,工业革命还未能从固有的农业社会中抬起头来,整个社会的文化思想和意识不恒定,价值观不明确,特别“西学东渐”、“西风劲吹”、“东西方文明交流”、“西方科技日日逐新”、“侵略主义的战火纷飞”等原因,导致中国历史文化和文明创造就不断被不良企图给稀释淡化,不断的被不良意识给洗脑改观,并且在霸权主义、强权主义和全球化、国际潮流怂恿下,人们迷了方向,丢了根魂,忘了初心。
于是,人们在颜色侵蚀、纸醉金迷、道德滑落、社会浮躁的环境下,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文明创造的认知就发生了严重的错位错判。所谓的专家学者立场不坚定,时而西乎时而东乎,拿华夏文化史当游戏,甚至跟着“西方思潮”否定抹杀自己的历史文化,而真正意义上的东西方文化文明交流、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也随之变质变味了。
风水轮流转,历史前进的号角给古老的东方发出一个强有力的心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如今,中国人“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这些学科看上去同现实距离较远,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需要时也要拿得出来、用得上?;褂幸恍┭Э剖鹿匚幕械奈侍?,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视这些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br>如今,中国人在“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并且要“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16年、2019年国家领导人的多次重要讲话和信函,无疑为新时代的甲骨文(甲骨学)研究倍增信心和力量!
新时代下,我们对中华民族本有的历史观念需要思考,对文化内涵需要理解,对文明标准需要界定,对甲骨文(甲骨学)认知需要更新。
新时代下,到了该反省反思的时候了,千万别再拿所谓的国际学术界对文明标准界定的“主张”跟着别人的屁股后面跑,近三百多年的西方文明是不能左右华夏民族上万年的文明史??!崇洋媚外要不得,充当文化新汉奸更要不得,一定要知道,中华民族复兴和文化自信不是空口说的,是要放在每个人的心中,是要通过个体到全社会的实际体现出来,对冷门近乎绝学的甲骨文(甲骨学)研究来说,也是概莫例外的!
二、甲骨文不是商代人为了占卜而产生的卜辞文字
自1899年殷墟甲骨文被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发现后,在刘鹗、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胡厚宣、于省吾、唐兰、孙常叙、姚孝遂、徐中舒、张政烺、陈梦家、顾颉刚、李学勤、宋镇豪等几代学者努力下,甲骨文(甲骨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辉煌成就并成为一门国际性学科。
但是,对甲骨文(甲骨学)的认知,却是建立在“甲骨文是商代人为了占卜而产生的卜辞文字”这一“致命性的”基础上展开研究及至推广、普及和教育的。至今120年来,“甲骨文是卜辞”、“殷墟龟甲刻辞是占卜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是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因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所以叫甲骨文。又因为内容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所以又叫卜辞?!薄鹊冉馐吐凼龊途哂卸ㄐ缘慕崧?,已经深植在人们的脑海中,并且以这种“错位错判”的解释论述和具有定性的结论在日复一日的继续蔓延和承袭扩散。
时下,还要大力的进行甲骨文(甲骨学)推广、普及和教育。从一些掌握学术话语权所谓的“高层”甲骨文(甲骨学)研究者发出的声音来分析,若站在华夏文明探源和人类上古文化追根溯源的角度上去看,这是很严峻并且是很严重的问题,不得不令人深虑。历史文化能把人心凝聚在一起,以史为鉴知兴衰,以文为鉴知喜忧,以字为鉴知存亡,中华优秀的文化血脉畅通与否关键在于人们对其的态度和认知如何。
日月往复,星辰起落,明理者尽矣!通过变换思维方式,打破固有思维模式,反思前人的研究结论和成果,对甲骨文生发新认知,可知:甲骨文不是商代人为了占卜而产生的卜辞文字!我们必须对此要认可。只有认可了“甲骨文非卜辞说”才有可能真正意义上的激活甲骨学,建立甲骨文新认知。当然前提是要打破固有思维模式,并且要严防人文社科学术项目腐败问题。
三、甲骨文是什么
那么甲骨文是什么呢?甲骨文就是商代人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历史文献档案,它是一种记事文例形式的文字。甲骨文不是商王和“非王”为了事事都要占卜的卜辞,也不是殷商人处处都要崇尚鬼神的一种具体体现。
商代人精美的青铜器制作工艺和其前的玉石、礼祭、征战、城居等文化遗迹已经告诉我们,请不要把商代人的文化思想和文明创造看的那么低级,那么落后,不能用现代人科技环境下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就去框死、定性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色。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黄现播、徐中舒等学者“三重证据法”, 杨向奎、叶舒宪等学者“四重证据法”及当今比较主流的“多重证据法”等文化史学研究方式都是可取可用的。历史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种文化续存,若人为的割裂和扭曲,那历史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从“红山文化”考古与文献“殷商文化”的气息关联,从甲骨文里的“玄”、“隹”、“巫”、“天”、“帝”、“神”、“王”、“商”、“鬲”、“殷”、“医”、“邦”、“邑”、“封”、“树”、“伐”、“羌”、“祖”、“辛”、“康”、“卜”、“贞”、“鼎”、“册”、“牢”、“祀”等许多的字分析本义和“商王”多次迁徙路线等史料反映就能知道整个商代人存续了两千多年。
商代人从“红山文化”区域兴起,也就是上古黄帝族后裔一个以“玄鸟”为神权象征的族群至辽西平原一带安栖生息,然后他们在先祖“逐鹿中原的遗命记忆”下逐渐越“太行”、翻“燕山”、渡“易水”、过“漳河”,基本上是沿着“黄河古道——禹道”南下至“盘庚西迁”安阳殷墟,再至纣王朝歌天数已尽而亡国。
史书传载“帝喾”到“简狄”再到“契”和“契”被“帝尧”封于“商”主管火正,记述是对的?!渡淌椤贰?emsp;自契至于成汤,八迁,十四世,凡八徙国都?!薄妒?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薄盾髯?成相》:“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薄渡惺?多士》“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殷革夏命?!薄妒芳?殷本记》“有娀氏之女名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契。”这些文献记述也是对的。吾人,千万不要用唯考古、唯眼见为实的认知去否定抹杀我们先人的文献记载,刨坟挖墓的否定抹杀我们先祖创造的中华文明史!
商代是一个文化传承与文明再创造的延续发展过程,华夏文化在他们那里得以延续和恢宏,并且互融,好像满清人入关统治汉族人是一样的道理。不能否定华夏先祖的智慧性,不能否认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性,不能否决中国文化的优秀性,当然更不能错判商代人的文字功用和价值,不要以为今人是科学的,远古的商代人就是迷信的,这是要从根上来醒悟!
这也就是我力倡“甲骨文非卜辞说”的初心! 查看更多2019-12-12 10:56:57 12 0 1313 -
已认证2020-07-08 13:42:33 15 0 1313
-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行书书法作品:学海无涯苦作舟!
2022-11-06 11:03:15 4 0 1313 -
张近生生活日记 对话
院 中 踱 步 难 衿 风
不 如 雅 斋 醉 丹 青
新 岚 满 纸 夸 墨 润
笑 傲 寒 气 戏 华 京 ;岚 满 纸 夸 墨 润
笑 傲 寒 气 戏 华 京2018-01-23 13:58:31 1 0 1312 -
蒋元生创作日记 对话
蒋元生,《毎曰一画》,曲径通幽
2018-04-20 22:06:52 8 1 1312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画,一生的追求》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161)
我用焦墨画造像,是我一生中的追求,不只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把焦墨发扬光大,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心中的梦想,从小就信仰毛泽东,这次到井冈山、又走 泽东,这次到井冈山、又走向了红色革命之路, 想为毛泽东造像塑身。是一种希望,一种尊严,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独立和完整。 是追求自我的成长。
内心强大,修养、孝心、爱心、感恩之心足够时,成熟和成长和成功更重要!做一个值钱的人,比做一个有钱的人更重要!洗涤心尘,净化身心,静心看世界,佛、是毛主席、毛主席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心中的佛,佛度有缘人。不管何时,何地,何境,保持一颗静心都是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静是一种品格,是一种智慧。
只要努力,就有累,有烦,有苦,有甜。身可以劳累,心要淡定、合掌时,一只手代表佛,一只手代表受苦的众生,我们合掌时希望把佛的功德、快乐所以合掌我们叫悲智双运。
南无阿弥陀佛!
马培童写扵井冈山 查看更多2020-07-21 11:49:43 16 0 1312 -
2020-08-09 06:43:39 2 0 1312
-
已认证2020-10-14 12:10:42 4 0 1312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写生观察构图》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童心写历(110)
焦墨石窟佛像写生,要注意观察抅图,近距离要以大观小,远距离要以小观大。远观近取法。在很远的地方看,但对局部画得很清楚。这是重点,大的 得很清楚。这是重点,大的布局定完之后,再把细节按近观所得描绘出来。
近观远取。
在近处看,画出来的是远观的大场面。佛像高大仰观俯察。
对于要描绘的佛象不是在一个地方看,可以仰看,可以俯视,可以面面观。观察佛陀看其表情,要通过其表情掌握佛的心灵、思想、性格和内在世界。以静观动感,对方佛陀是静止,要画出动感来。在其周围观察,以静观动。有时来不及画写生和速写。就要发挥目读心记。反复观察记在心里,回去在画出来。就如佛陀在眼前。
作画要以情动情。在描绘佛陀时,而是要动脑子多思考,对佛陀要理解。赋予对佛象以人的感情色彩。 查看更多2021-10-09 15:03:20 11 0 1312 -
史介鸿创作日记 对话
“书者,舒也”,书写的过程是一个专注的过程,这个时候屏气凝神,认真思考,进入一种忘我的“亚气功”状态,这种“神游物外”的状态结束以后,会让人产生一种难以言说的愉悦、幸福和充实。
2019-07-28 09:13:24 11 0 1311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传统焦墨与当代创新》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童心写历(125)
焦墨传统与当代,也要看成是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五千年来已自然累积传承形成艺术规律与审定标准,这些规律与标准的优秀成果逐步沉淀为历史的 优秀成果逐步沉淀为历史的纵线,由此,纵向的传承从古至今一点点地延续。能感受到中国传统典范里蕴含着的巨大而深沉的吸引力,焦墨众多图式,枯笔、渴墨、骨意、深深打动者我自己,让自己产生学习的强烈冲动并时时从中汲取营养。
从笔法上看,点线上的每一点、和线是不会重复的,只有敏锐地感知与表现,每时每刻都不同,才属于这个时代的新鲜夺目的焦墨的焦点。
焦墨艺术始终从生活中来,国外写生与国内写生,各有不同,在观察角度上也有变化,艺术表现形式,拓展空间与更接近创新发展。传承、继承与创新,发扬传承,开拓创新。应该是一个不断地通过蜕变去完善自我的过程,而随着年纪增长与创作的深入,一定会遇到越来越难突破的瓶颈,原来两三年就会发生的改变,到现在寻求不到进化路径。只有积累,才得以有足够力量挣脱原来的躯壳。
如何获得这种积累与力量?向前走得越远,就越要向以往、向传统汲取更多的营养补充,让自己信服、为之激动的真正的好东西滋养着自己,充分尊重传统,相信自己、相信明天会更好的进行有“度”的变革创新,传承基础上的创新,传承的是传统精神,全心全力地学习与吸收,无拘无束地创新与创造。
——马培童记 查看更多2021-12-02 14:38:28 11 0 1311 -
刘富华创作日记 对话
山水 国画 方斗 喜欢的亲们联系详聊 刘富华
2018-01-10 13:59:48 2 1 1310 -
李亚南创作日记 对话
李亚南国画
2018-04-21 21:14:07 5 2 1310 -
2020-06-05 12:21:02 3 0 1310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山水
规格:168cm×68cm/8平尺多
材质:白宣老纸
款识:福地慧者居,佳水智人至。杨牧青于北京。
钤印:杨牧青?。ㄒ跷模┎萜合壬ㄑ粑模┭菇钦?仁者寿(阴文)2018-02-10 10:11:49 2 0 1309 -
2018-10-04 17:55:54 14 0 1309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如是说:都本基张艺谋与所谓的“名门正派”书法家
在一场举世瞩目的奥运盛事中,一个书法(毛笔字)汉字的展示引起了当今书法界的不小波动!原因何在呢?
一、首先我们要明确知道什么是“所 r>一、首先我们要明确知道什么是“所谓的‘名门正派’书法家?……其实这内面牵扯的问题实在太多太多了,有许多问题是无法说的,甚至是一种敢怒不敢言的情形。故暂略不谈!
然而,我们不妨去读一读金庸武侠小说中对“名门正派”的理解和艺术上的人性挖掘就能窥其一二了。如“名门正派”的代表者——君子剑岳不群,为了争夺五岳霸主,他丧心病狂,干了那些见不得人勾当,是武林中人都无法窥透(或许他们这个圈圈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脸面罢了),“君子?!蓖娴奶呙髁耍∫蚨驳贾鲁隽艘磺缎Π两妨鞔煜?!
同理,书坛与武林有异曲同工之妙,均为国粹,天下殊途同归,此“名门正派”完全可例证彼“名门正派”!因此,笔者也曾写了一篇《杨牧青笑傲书坛谈书法》以传流于网络!
二、张导并非是不懂书法艺术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理解程度和把握程度,均有其独到之处,亦即以“率真”之哲理赋予艺术康壮之大道!张导不同于所谓的“名门正派”书法家们对其艺术的理解,多次的事实已做出了证明。例如,张导在《英雄》中对书法的艺术表现,通过“?!钡幕游?,给人一种高境界的天人合一状态!
三、张导在奥运开幕式用都本基书写那些牌子,其实更大的作用是向世界证明了书法是一种大众化、群众化的艺术,并非是某主席、某理事、某会员的专利,更不是某获得所谓的“名门正派”自设的圈圈内的大奖得主者的专利!
张导敢用都本基书写,也表明了他是具有高瞻远瞩性的!向世人证明了书法不是鼓弄玄虚的,书法不是流行能够得逞的,书法也不是圈圈内相互吹捧把玩的东西!同时,也折射出了张导对所谓的“名门正派”书法家们的不屑一顾!或许,所谓的“名门正派”书法家们某种行为、行径不符合张导的艺术需要,或许还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秘密,如索要润笔费、摆大架子、以为自己就是当世的书圣等等!
四、都本基的出现,这是奥运筹备那一段时间内的必然现象……通过检索,我们能够你看到他这多年的从艺过程,从艺生涯,目前还没有一个“名门正派”书法家出来敢能与他抗衡的!或许,这也叫近水楼台先得月——于是,张导就会选择他的!
然而,所谓的“名门正派”的书法家为什么要嚷嚷呢?对张导的毛笔字安排有非议呢?对都本基的书法表现嗤之以鼻呢?
说穿了就是:所谓的“名门正派”书法家自己不好好的去和人民群众接触,写一些人民群众能看得懂的毛笔字(书法),而故作姿态的弄些让人民群众认为是“鬼画符”的东西!闭口米芾样、开口王铎风,还动不动满天要价,以为自己是主席、理事、会员、大奖得主者,应该就有这样的待遇似的!扪心自问:“主席、理事、会员、大奖得主者”有什么了不起者,你也是人,你是也人民群众的一员,你也是艺术大海中一个颗粒而已!
再说穿了就是:所谓的“名门正派”书法家看见人家矗立人民群众之间躬行力耕其艺,自己则不努力、不反省,不去融洽,还一味的反对,一味的谩骂,以为自己就是这个艺术界正宗子孙,并且患上了严重的“红眼病”!假如把“名门正派”书法家那块吃人民奉禄的平台和金色光环给撤掉,留下的也许是如毛毛虫虫般地可怜!倘若,让撤掉平台的“名门正派”书法家去融入到人民当中去,去自力更生,去与艺术市场接轨,结果自己“鬼画符”的东西往往无法渗透,因为他已经不是什么主席、理事、会员、大奖得主者了,还理气直壮说人民群众不懂什么叫高雅艺术!
更说穿了就是:所谓的“名门正派”书法家大多数是心胸狭窄、气度不能容人的一种情状!有人说都本基现象给书法界打了一个耳光,我想这个耳光打得还是轻了一些!应该再重点,让所谓的“名门正派”书法家清楚的认识到书法不是某个人、某个集团的专利或权欲的独有、象征与代表!书法是人民的,任何人都可以去搞的!包括都本基在内!
2008年9月8日星期一杨牧青即笔于河西张掖 查看更多2017-12-26 14:11:41 6 1 1308 -
任清宇生活日记 对话
昨晚画了几张竹子,经过反复修改满意的也就这张《立根破岩》吧!所以说好的作品基本都是千锤百炼后的吧,正应了那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2018-01-17 14:10:53 7 1 1308 -
2018-04-05 15:50:43 6 1 1308
-
荆古轩创作日记 对话
非常时期居家中,返乡江汉抗疫情,书画山水习笔墨,岂将岁月悠闲过?!C乓甯绞怯懈?。
2020-04-23 14:23:55 4 0 1308 -
2020-11-02 20:56:08 9 0 1308
-
赵承锐创作日记 对话
【趙承鋭的水墨世界】彩墨近作《梦入芙蓉浦》(局部),水墨旧作《风动菩提》(机构收藏)。
【画家言画】画家石虎说:此作乃九十年代初于海外所作四条屏《秋华图》。所釆用的符号形式代表了那个时期我对绘画学术 学术的追求。毫无疑问,我的作画状态是非常轻松和自然的!尽管如此,依然从可视画面的毫厘间掩饰不住的是淡淡的乡怀和秋色的愁绪。艺术是不可言,我画那种默心的无形之象,实际上画不可画,因此我不断寻觅,当我实现一些目的性时,那高高的艺术星极又悬至远方,三十年过去,似乎在秋华中匿藏着艺术的春天。
(附图为赵承鋭作品《桑蓮禪韻》)。
【不二之门】古德有句:“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文如其人,文以载道?!笔翟蛩撬?,心正则笔正,意高则境远,能所俱泯,真性自呈,物我两忘,天地本空,信手拈来,皆成文章,何有痕迹?诗仙李白有诗云:“远公爱康乐,为我开禅关。萧然松石下,何异清凉山。花将色不染,水与心俱闲。一会度小劫,观空天地间?!钡谰∑湟?。 查看更多2022-09-21 16:50:05 13 0 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