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小明创作日记 对话
四尺对开四条屏"醉翁亭记"
2017-11-15 08:11:53 13 0 1525 -
杨振华创作日记 对话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2017-11-23 14:23:03 3 2 1525 -
13964909528收藏日记 对话
砚,籽料,30*16*6cm.手机拍原图。
2018-02-09 09:22:57 2 0 1525 -
王根权收藏日记 对话
唐孙过庭【书谱·授书论·第四十四章·谋而后动】译文(摘自王根权著《〈书谱〉品评》)
孔子说,我到了五十岁的时候,才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认清事物变化的规律。
到了七十岁的时候,才能够把握 msp; 到了七十岁的时候,才能够把握住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不做违背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事情,去做符合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事情,并且能按照自己的谋划构思去达到自己的目的??梢约茫挥写锏搅怂枷肴鲜渡系囊欢ǜ叨?,能够认知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够通晓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所出现或者说表现出来的相对平缓和相对突出的两个阶段或两种情况,才能够体察体会到通过权谋与权术改变事物发展变化轨迹的道理。书法艺术的学习,与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一样的。
在认知的情况下,谋划好了以后再付诸行动,这样所付诸的行动就不存在不适宜的问题。又如同说话一样,一定要把握好说话的时机,说话的时机到来以后再说话,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个时候才能够显示出你的观点和看法的正确性和重要性,你所说的话才能起到作用,才具有实际意义。 查看更多2018-07-07 11:51:40 5 1 1525 -
李振义创作日记 对话
书写一幅,才女(宁小艳)出的词(读书明志,明智明质)词非常好,请欣赏。谢谢!
2018-08-06 21:48:17 4 0 1525 -
2019-05-04 10:15:55 3 0 1525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黄土人家 三尺立轴/100cmx50cm
款识:己亥夏甲午日,余听皮影戏曲《天水关》,感李录德唱腔甚为有情。杨牧青写并记之。
备注:
《天水关》是常山赵子龙70多岁时还向诸葛亮请战,并提抢上 时还向诸葛亮请战,并提抢上马大战收姜维的一出戏。据说当今秦腔舞台剧已绝迹了,巧乎在视频资料中看到皮影戏曲演唱者登台亮相与皮影表演。台上,李录德老人气力饱满,唱的很给力,真可谓是精彩+珍贵至极。
月是故乡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铸就出一方人文,关陇大地,从上古到今时文化殊胜无比,一批批民间艺人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魂”!就民间艺人的唱腔调调与板路我总感觉比戏院团科班的好听,很亲切,没有那种造作劲儿。特别这出戏唱句内“地界”等词吐字发音与唱工念白太棒了,这样的老式唱腔估计快绝迹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生的多少事都将浓缩在戏中,仁义情仇,忠奸礼信,亦不离戏也!倘若当今之世70多岁的将军还能否主动请缨出战乎?!需思之!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19-06-28 10:06:42 5 0 1525 -
周鹏飞创作日记 对话
庚子年新作国画花鸟画《笑猪图》《大吉秀春》《秋兴图》;
世界太疯狂,不如待书房,当下我笔风雨快。2020-06-11 15:18:15 6 0 1525 -
巴古宁创作日记 对话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2018-07-26 23:37:15 5 0 1524 -
2019-04-10 14:43:39 6 0 1524
-
2019-06-30 10:05:09 2 0 1524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作品名称:黄帝歧伯妙语
规格:100cm×50cm/5平尺
款识:这是《黄帝内经》关于"人″是怎么形成。早年读此句不甚觉得是关键,不过天地阴阳神魂,近年来因上古文化之需,复读此段经文,一下子明 此段经文,一下子明朗了许多。"黄帝曰:何者为神?歧伯曰:血气以和,营卫以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逭馐ν蕉苏娑际歉呷税。⊥降芪实氖呛诵?,师傅答的最明了。读此忽如同读《金刚经》,须菩提一言即问关键处,直奔心识要害,佛陀答的如同岐伯一样的妙!庚子仲夏杨牧青于京都
备注:我1999年提出并研究、倡导的"中国率真派书法艺术理论″是在总结前人的书法情态中浓缩至"率真"二字,揭示书法界之现状,以"书法艺术、艺术书法、书法名人、名人书法″十六字立为心传,以期广化。(参阅《杨牧青中国率真派书法艺术理论初探》《杨牧青书论约言四则》等文稿)
书法者,必是先有书,书为文为体,书当依法,不应肆意涂写或钻营佞幸为"书法"之路。换句话说,就是先有了书法这个"体″才能有书法艺术的这个"用″。体用之法出于"易″而成于"道″,这是一个循序渐进、逐阶而上的事情,为艺者终其一生不外循阶而进罢了。
就书法至宋元时总结成真草隶篆"四体″后广为说教,各按一体一法而习而学,导致通常中出现善楷不谙草,善草不谙隶等情形,偶有四体皆擅且有新意者,除元初赵孟頫一人之外鲜有他家能超乎其上。实质上据今来论,依我经年实践,书法不仅限于"四体″,而是有"十八种书体″之多。单就楷(真)书一家就有"八家″之风貌,非欧颜柳赵四家之样板戏(见我"楷分八家″有关文论),及至草亦有三、五余种,隶、篆、魏、榜等各具体例。
单论,书是书,法是法,艺是艺,术是术,然要的是四位一元呵,不能分而治之。今世玩术多,知书者少,弄艺者多,晓法者少。就已印行面世的碑帖约有120余种,囊括了一切书法体例,学书法的出入其间若没有十多年的认真遍习临效,是难以对得起"书法家″三字的。至于能将十八种书体融于一笔,写时信手拈来而又不离书法艺术之规律,这也就是成了凤毛麟角的事儿,不明者难语之!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20-06-17 18:33:04 6 0 1524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旧文新读:翟万益大篆艺术路上的圆觉者
□ 杨牧青
按:本文写于2009年12月,至2021年5月已有12个年头了,时间过的很快,岁月不饶人呵,许多的人、许多的事、许多的景,已经是“物是人非”了。 的景,已经是“物是人非”了。但是,有的人、有的事、有的景,还让人能够默默地关注或崇敬着、眷恋着、记忆着。这,因为他们这些“智者”对人生、对生命、对事业是有意义的,是有价值的,是有贡献的。这个意义、价值、贡献不仅是自身的,而是整个行业的、整个社会的,乃整个民族的!
在当下甲骨文书法未曾高热之前,人们传统的书法概念当中,商代甲骨文字同商、周青铜器铭文字、春秋战国简牍帛书文字一起被统称为“大篆”。这个“大”字不仅仅是针对小篆的“小”字而言的名相,若从其内核的深处去思考,往昔的文人用“大”字来概以“篆”真是意蕴深刻。大者无外,生出极其大的广度,而看不见的那个大就是天,这不是简单的名称名词概念之相。
圣人行无言之教,处无为之事,可惜吾等凡俗非圣,只能言而有为罢了。前不久我在撰写《建党百年/当代甲骨文书法专题展导读》时专门谈及翟万益先生,意在让甲骨文书法人多处取法,多出成绩。今重发此旧文新读,不作标题变动,对个别词句、标点欠妥者稍作修改,以供好者共享!
每当站在兰州白塔山顶望着黄河东去的身影,我的脑海就不由自主地映现出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每一位书画家的艺术面孔。也曾仰问苍穹,他们为谁而来?也曾叩击大地,他们为谁而生?独自寂然之际,我被一种和蔼的、睿智的声音穿破了思绪,这个声音来自于书法大千世界在大篆路上的一位艺术圆觉者——翟万益,我当以“先生”尊称之!
《六祖坛经》云:“既从远来,皆共有缘。”先生与我,亦是尘世有缘之人。按年龄,先生长我二十一岁,谓之长辈;说情份,先生是我的艺业请益师;论书法,先生是我学习的师友;谈学养,先生是我最敬仰的人之一。
关陇大地,绵延数千平方公里,自古是文风纯朴,贤者辈出,先生亦不例外。他自幼熏陶甚多,喜书成癖,煤油灯下苦读书,残纸瓦片上练书法。及长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后又在北京大学考古系进修古文字和书法研究,并且广涉绘画、音乐、戏剧、建筑及禅宗等方面的文化知识。正如《老子》所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币谎?,他对中外文化知识的丰富积累和对自身文化素养的严苛要求,为以后的书法艺术发展道路铺垫了坚实基础。
先生研习书法从楷(真)入手,继而对真、草、隶、篆等书体心摹手追,临池不辍,并且各种书体均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特别篆书的书法艺术更胜有别,凸现出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先生又嗜好篆刻,难得是他的篆刻艺术同他的书法艺术一样亦是美轮美奂,令人感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先生的篆刻之作可视为是他对书法艺术一种凝结与升华。他在方寸之间,以刀代笔,刻出了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昭示出了一个追求大完美的人生艺术本根。
先生不惑之年,由于工作原因跨入“省书协”这个组织,随之他的视野更为宽广。他并没有去随波逐流,见艺忘本,跟风捧潮,却把主攻方向定在了甲骨文与古陶文、青铜铭文等古文字书法系统的“大篆艺术”创作上,确立了自己的终极追求。
佛经云:戒、定、慧同步修行,始能证得无上果,成就大圆满。从此,他若苦行僧般的踏上了一条大篆艺术觉行者途程,在自己的“冰室”中寒来暑往苦修艺业;在日月穿梭中刀耕笔耘;在星河交替中寻求龟板、陶戳、简帛、诏版、瓦当、碑额、钱币文字、墓志砖铭及至楼兰残纸、敦煌遗书等书法艺术系统的笔法基因、审美取向并不停地辛勤写作。就这样,先生一路行至今日,虽不至风尘仓惶的担笈访玄,但也是呕心沥血的硕果累累让当世之人对他的“书学”造诣折服、倾慕!
博学明辨,触类旁通,在规矩中求大智,在大智中显大慧,在大智慧证得大境界,以大境界入世于书艺之道而不惑。先生在书法、篆刻同途并进时又矢志于诗词、散文、艺术评论,读他的文稿如沐春风,阅其义则有醍醐灌顶之感,以至于《殷卜书法的叛逆——周原甲骨书法探微》、《五凉书风》、《大篆的裂蘖》、《冰室印话》等专业性的书法文论,让人更能在受益匪浅中深刻感悟,忧思绵绵。
不禁要问:我们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思想还有几人能够揣摩的透彻?我们华夏民族的书法艺术灵魂还有几人能够守望的到头?甲骨文、古陶文、青铜铭文是中国文字(书法)艺术的源头,由此衍生出虫鱼鸟篆、竹简丝帛、瓦当墓志、残纸遗书等艺术阵列。然而,它们之间是在互融延续中数千年来才显得异彩纷呈,但是它们却错综映现,使人难以识辨,再加之由于考古年限间断、舛误和不能适时普遍应用等客观因素,致使它们(古文字书法系统)成为当今书法艺术热潮中的一个冷门。
鉴于此,掌握“大篆艺术”的书家就相对的少了许多,在其上面取得成就的随之也很少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学习它们这些古文字书法系统的艺术需要深厚的文化学识来为其支撑命脉。此之际,翟先生以一位“智者”的自觉意识,溯流寻源,付出了常人不敢想象的勇气,灯下窗前、案背床头、车旅行憩,在龟板刻书、印模陶戳、铸浇籀形中用学术研究加应用的方式方法将其转化为真正可以适用的书法艺术,且以冷静、严谨的学术姿态给人们呈现出了他的书法作品是一种淳朴高古,是一种浑厚大气,是一种肃穆典雅,是一种儒雅风范。
譬如,他的“甲骨文书法”就是一种古朴峭厉、恣意盎然的艺术风格,其用笔打破了固有的笔法程式,变光滑犀利为顿挫、为老辣、为刚劲,采用捻笔加挫笔,在传统中注入了笔墨的时代感,随心随性,肇自然之变化,成物象之妙有,赋予了甲骨文一种全新的艺术意趣和内涵。先生这一艰辛的艺术创举,不仅在当代书坛中独树一帜,成绩著人,而且置放于整个中国书法史去审视、去考察、去比较、去议说,他的大篆艺术也是能够拥有一席之地,且经典后人!
唐人孙过庭在《书谱》记载一段书圣王羲之的话说:“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币来耍医裉煸蛩担骸扒暄敖贝笞?,晚清有海派吴昌硕,后至今之前有海上曾龙髯、朱复戡、浙派山水画一代宗师黄宾虹、长安书坛巨臂刘自椟,当今则有陇原翟先生万益可谓独步书坛,其余有待来日以衡星两也!”
《孟子》说:“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毕壬紫妊≡窳碎毫璧拇醋?,严格运用考证无误的甲骨文,摒弃生编臆造的不良习气,同时向文学意境层面的深入推进,历时十余年编撰了甲骨文联语诗歌500条(首)以及把汉语里囊括的甲骨词汇按韵脚分类集于一典。
翟先生又铺砖为纸,攥刀为笔,前后花了五年时间,集心血而著《砖刻拾缀》一书,并于1994年秋该书出版后在兰州举办“砖刻艺术展”活动。展出砖刻拓片、砖刻实物和书法作品一百余件(幅),此展在书坛影响很大,业内外人士多有回首蓦望之姿。接下来,先生又不遗余力的编著《翟万益篆刻集》(1997年)、《翟万益书法集》(2000年)、《万益集契集》(2003年)、《万益印集》(2004年)、《北国放歌诗歌辑》(2006年)等。
近年来,先生又乐于慈善教育事业,先后向学校、向矿区捐赠现金、书法作品等,并且为了推介新的书法成就,奖掖后学,培育新人,自筹资金,通过《书法导报》、《书法》、《甘肃书法》等媒介为他们操笔立言,如粘花示佛一般的教授学习书法之人。先生为陇上书法事业做出的贡献是人人有目共睹的一个事实。因此,他也获得了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敦煌文艺奖”、中国书协颁发的的“德艺双馨会员”、中国宣传部、中国文联颁奖的“德艺双馨文艺家”等殊荣以有所慰。
有一次去文联的先生办公室,请益书艺之际,他曾对我说:“人生事业,不全是争斗,想想百年之后,除了虚无,还有什么归你所有……艺术是生命的寄托,生命是艺术的负载。”由此可证,这一位“圆觉者”真实不虚,我亦非虚妄之述也!2009年12月杨牧青于母亲河畔。
图片
上图:翟万益书展,先生1955年12月生于甘肃平凉(祖籍陕西三原)。著名书法家、篆刻家、诗人。曾任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副主席、培训中心教授、评审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西泠印社理事,甘肃省书协顾问、中国书协顾问。
图片
上图:2007年10月留影。中为翟万益先生。左为今已八十多岁我的“忘年交”《大槐树下是咱家》《人生永远是春天》词、曲、歌创作者,甘肃大槐树移民研究会创始人、荣誉会长,甘肃省晋商会创始人(兼秘书长),世界华商大会民族发展委员会荣誉副主席王永康先生。
翟万益先生作品欣赏: 查看更多2021-05-31 11:38:55 9 0 1524 -
周顺生创作日记 对话
从近现代9大画派开始 捋清当下中国书画市场的渊源
关于扬州画派和海上画派。
书画圈“大师”满天飞的当下,要想去伪存真,就得追本溯源。中国画有一个核心的特征是传承,所以师承关系是一条很清晰的脉络 是一条很清晰的脉络线,而围绕着师承和区域性文化趣味必然会产生不同的风格流派,在市场的加速作用下就会形成一个个有凝聚力的、“类帮派”势力的画派。
中国画的流派多以地域或师门划分,本文分享的内容上至清中期的扬州画派,下到当前的两大美院体系。扬州画派中的职业画家和建国后的机会主义画家,他们使美术迎合市场和服务大众成了主流,而纯艺术的生存空间则更加狭小,市场导向的实用艺术生态就这样形成了。
扬州画派
扬州画派是指清代中后期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他们注重艺术个性,讲求标新立异,以书法笔意入画,诗书画相结合,形成一股强大的艺术潮流,对后世水墨写意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为满足目标客户——扬州盐商的审美趣味,讨巧、好寓意的花鸟画快速占领市场,无论是自家装饰,还是送礼都是不错的选择。
石涛 山水册页 纸本设色 30x35cmx8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扬州画派的先行者——石涛(1642-1707),他所倡导的“笔墨当随时代”“借古以开今”和“我自用我法”等艺术观点深入人心,对后世影响深远,近现代的传统中国画基本就是沿袭石涛一脉,在追求个人独特面貌的道路上发展。而扬州画派是以“扬州八怪”为核心代表,特别是金农、郑板桥、李鱓shan、华喦yan、汪士慎、罗聘等人。正是这群人开启了近现代中国画的新格局,积极表达个性,打破传统的绘画范式;他们都是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这里的“怪”其实就是指个性,打破正统。)
金农 墨梅图 93.5x138cm 安徽博物馆藏
金农 佛像 64x133.8cm 日本国立博物馆藏
金农(1687-1763)博学多才,嗜奇好古,居于“扬州八怪”之首,五十多岁才开始作画,他作品没有一般画家的不良习气,纯朴古拙,个性鲜明。他首创的“漆书”,用墨浓厚似漆,写出的字凸出于纸面,所用的毛笔像扁平的刷子,行笔只折不转,这种方法写出的字看起来粗简,其实有磅礴的气韵。
郑板桥 风竹石图 安徽省博物馆藏
郑板桥 幽兰图 123x50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郑板桥(1693-1766)据说一生只画兰、竹、石,梅兰竹菊四君子是当时书画市场上的爆款,写意墨竹是他的拿手绝活;他还独创“六分半书”,即近于隶书(带有明显波磔特征的隶书称为“八分书”),但掺杂了楷、行、篆、草等书体。其书法“难得糊涂”“吃亏是?!钡却笏准创笱牛芙拥仄?。
李鱓 古柏凌霄图 101.7x180.9cm 天津博物馆藏
李鱓 玉兰牡丹图轴 69x137cm
李鱓 万事大吉图 62x123cm 安徽博物馆藏
李鱓(1686-1756)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的第六世孙,曾入朝为官,但因得罪上司而罢官,后居扬州。他是扬州画派中绘画技术较全面的一位,作品题材丰富,早年画风工细严谨;中年画风突变,转入粗笔写意,对后来海派的花鸟画有较大影响。
华喦 翠羽和鸣图轴 177.2x97.4cm 上海博物馆藏
华喦 高枝好鸟图 43.3x100cm 天津博物馆藏
华喦(1682-1756)早年不得志,中晚年频繁往来于杭州、扬州,以卖画为生。在扬州结识了金农、郑板桥、李鱓、高翔及富裕盐商马曰琯、马曰璐兄弟(画家们的大主顾),经常交流切磋,诗画酬答。看来经常与名人一起玩,也可能成为名人,不过他本身的诗、画水平也很不错。
汪士慎 空里疏香图 40x84cm 南京博物院藏
汪士慎 湖石水仙图 30x88cm 南京博物院藏
汪士慎(1686-1759)善画梅花、水仙,清淡秀雅,墨淡趣足。晚年左右眼先后失明,自刻印““尚留一目着花梢””,两眼失明后又署款“心观道人”。始终保持一颗禅修般的心。
罗聘 观瀑图 125x57cm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罗聘 鬼趣图
罗聘(1733-1799)金农入室弟子,学诗习画,常为金农代笔,肯定是业务太忙。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善,笔调奇创,别具一格。其《鬼趣图》最受人们关注,被不少人认为是揭露黑暗、讽刺不公的一把艺术利器。
海上画派
清末活跃于上海地区的一群画家,他们借鉴民间和西洋绘画艺术,对传统中国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有别于院体的宫廷画和文人的水墨写意画,发展成既继承文人水墨,又融入书法的笔意,题材通俗、色彩艳丽的作品,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深受商贾、仕绅的喜爱,也是社交送礼的好品种。在当时是被主流正统圈看不惯的“恶俗”绘画,被贬斥为“海派”。
早期先驱人物有“二任”(任熊、任薰)和赵之谦,鼎盛时期有“清末海派四杰”:任伯年、虚谷、蒲华和吴昌硕。明清的大写意花鸟是中国画历史上的又一高峰,以海派为成熟期的代表。
后海派或者新海派,主要指活动于上海地区的画家,画风多样,与海上画派相比不具备统一性和学术流派的特征,只是聚在同一地区,各自求发展的一批画家,代表人物有张大千、刘海粟、林风眠;吴湖帆、程十发、关良、谢稚柳、丰子恺等等。
赵之谦 花鸟四条屏
赵之谦 牡丹图 175.6x90.8cm 故宫博物院藏
赵之谦(1829-1885)致力于经学、文字训诂和金石考据之学的研究 ,精于书画、篆刻。在绘画上,他以书、印入画,开创了“金石画风”,笔墨趋于放纵,笔力雄健、色彩浓艳。
任伯年 人物图 60x125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任伯年 东山丝竹图 182.2×96.4cm
任伯年 归田风趣
任伯年 嫩绿池塘藏睡鸭
任伯年(1840-1896)名颐,字伯年,“二任”为其伯父,受民间版画影响深刻,技法全面,山水、花鸟、人物等无一不能。他非常重视写生,又融汇诸家法,并吸取水彩色调之长,勾皴点染,格调清新。其人物画,早年形象夸张,富装饰效果,后练习铅笔速写,变得较为奔逸,其写照技艺超强,曾为海派多位名人画像;其花鸟画,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
虚谷 花鸟小品
虚谷 松鼠图
虚谷 金鱼图
虚谷(1823-1896)曾任清军参将与太平军作战,后出家为僧。早年学界画,后对山水、花卉、蔬果、禽虫广有涉猎,尤长于画松鼠及金鱼。其风格冷峭新奇,造型生动、夸张,落笔冷消,很有趣味。他性情孤僻,非相处情深者不能得其片纸。
蒲华 竹石图
蒲华 瑶台仙子宴流霞
蒲华 桐荫高士图
蒲华(1832-1911)字作英,早年科举仅得秀才,后潜心书画,游历四方去到上海,卖画为生。善花卉、山水,尤擅画竹,有“蒲竹”之誉。
吴昌硕 富贵神仙
吴昌硕 松梅图轴 135.6X67.8cm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吴昌硕 佳果四条屏
吴昌硕(1844-1927)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张大千 李检法定林萧散图 125X59cm 绢本青绿
张大千 赤壁图 134X53cm 纸本设色
张大千 初唐大士像/敦煌壁画 115X60cm 纸本重彩
张大千 荷花鸳鸯图 48X117.5cm 纸本设色
张大千 谷口人家图 85.7x176.4cm 纸本泼彩
张大千(1899-1983)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绘画天赋极高,与二哥张善孖创立“大风堂派”。早年造过很多假画,仿石涛可乱真;后去敦煌临习壁画,敦煌专题的重彩人物画展览反响强烈;晚年因为眼疾,创造出泼墨、泼彩技法,开创了中国画新的艺术风格,影响深远。其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
刘海粟 黄海一线天奇观
刘海粟 粗枝大叶据霜魄力
刘海粟(1896-1994)现代三大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之一。1912年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专),首开人体写生课具有突破性,但当时饱受非议。建国后又改为南京艺术学院,历任教授、院长、名誉院长。早年留欧学习油画;兼作国画,潜心于泼墨、泼彩法。(个人认为其用色太浊,画画上的确没啥优势)
林风眠 山村
林风眠 静物
林风眠 仕女
林风眠 鹭鸶
林风眠(1900-1991)毕生致力于艺术教育和绘画创作,1919年赴法国留学,接受西方现代艺术思潮;1925年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历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国立艺术学院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他是中西融合的早期开拓者和实践者,融汇东西方不同的艺术表达手法,创造出一种耳目一新的艺术面貌。
林风眠主张引进西方现代主义运动的创造精神,倡导自由创作,在当时的社会中不受重视;而徐悲鸿所倡导的西方现实主义写实绘画,正好符合当时及后来的国情,在美术圈如鱼得水,一切以美术服务大众、服务宣传而来。
吴湖帆 云表奇峰 47.5x96cm
吴湖帆 春云烟柳
吴湖帆 古树连云密 层峦拥翠浮
吴湖帆(1894-1968)清代著名书画家吴大澄之孙,他是一位集绘画、鉴赏、收藏于一身的显赫人物,富于收藏,有金石书画1400件,一是来自祖父旧藏,二是来自夫人潘静淑陪嫁的家藏,三是其本人收集的珍品。吴湖帆曾收藏了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剩山图》残卷部分,建国后,由沙孟海委托谢稚柳从吴湖帆手中购入,藏于浙江博物馆。吴湖帆在绘画上,融合了传统山水画的“南北宗”,将青绿和水墨兼收并蓄,创造出清雅灵秀的画风。
吴湖帆 原子弹放射图
1964年我国试射第一颗原子弹,吴湖帆看了几次记录片和彩色照片,用平时点染烟蟑妙笔绘成《原子弹放射图》,该画后被印成版画,大量宣传,知名度大增。
程十发 长春图
程十发 昆曲
程十发 胞波友谊图
程十发(1921-2007)自幼习画,接触民间艺术,后考入上海美专学习,在人物、花鸟方面独树一帜,个人风格显著。同时在连环画、年画、插画等方面造诣颇深,建国后创作了大量的连环画,广为流传。
关良 三打白骨精 南京博物院藏
关良 戏曲人物
关良(1900-1986)早年赴日本学习素描和油画,酷爱梵高、高更的绘画风格?;毓笤诟髅朗跹H谓?,工作之余喜爱京剧,偏爱画戏剧人物。他的作品用笔极简、质拙,以夸张、变形的手法传神写照,人物情态天真而幽默。他较早将西方现代派的绘画理念引入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中,在圈内享有声誉。
谢稚柳 荷塘 30x60cm
谢稚柳 青绿山水 南京博物院藏
谢稚柳 墨梅图 70x35cm
谢稚柳(1910-1997)擅画山水、花鸟,尤精于书画鉴定 。早年多工笔细写,晚年喜用落墨法,纵笔放浪,墨彩交融,呈现浓郁浪漫的诗境。在鉴定圈,早前他与张珩(张葱玉)齐名,有“北张南谢”之说;后与徐邦达、启功齐名。1942年与张大千赴敦煌研究石窟艺术,写成《敦煌艺术叙录》《敦煌石窟集》等书。
丰子恺 对饮图
丰子恺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丰子恺(1898-1975)中国现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美术音乐教育理论家、中国现代装帧史上重要的设计家、“中国现代漫画鼻祖”。他的绘画师从李叔同,早年还东渡日本短暂学习过油画。他的画作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被录入民国时期的小学课本。但因其具有讽刺、针砭现实特征的漫画,在WG期间遭受迫害。
岭南画派
岭南画派主要以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画派,其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他们借鉴、融合日本画和西洋画,通过渲染来烘托景物,多采用没骨法、撞粉法、撞水法,非常重视写生,多描绘南国风光。他们倡导建立现代国画,以折衷中西、融会古今为途径;以形种兼备、雅俗共赏为审美标准;以兼工带写,彩墨并重为艺术手法。它与京津派、海派三足鼎立,成为20世纪主宰中国画坛的三大画派之一。其后的主要传承者有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杨善深等等。
广东地区较早出现中西融合的绘画,与该地区率先和世界进行了商贸和文化往来有关,涌现出众多留洋人才,他们视界开阔,具有开拓精神。
高剑父 望月图
高剑父 芭蕉图
高剑父 雄鹰图
高剑父(1879-1951)岭南画派领袖、近现代中国画从古典向现代转型进程中的先驱者之一,他早年师居廉,后东渡日本留学,大开眼界后暗下决心要改革传统中国画,并在广州设立“春睡画院”,晚年还在各高校任教,培养了大量美术人才。
高奇峰 虎啸图
高奇峰 春消息
高奇峰 独秀烟岚/桂林独秀峰
高奇峰(1889-1933)是“岭南三杰”之一,画风跟他哥高剑父基本一致。岭南画派通过渲染造境的技法打破了传统中国画的留白造境,在视觉和审美上是一种颠覆,画面更有立体感和真实感。
陈树人 秋色/桃花带雨浓(于右任题)
陈树人 螳螂捕蝉图
陈树人 寒塘
陈树人(1884-1948)早年随其岳父居廉学画,后东渡日本求学,与高剑父、高奇峰开创岭南画派,被称为 “岭南三杰”。其实他以政治活动为主,绘画次之,正因如此,作画没有束缚,可以随心所欲地创作。
关山月 秋溪放筏图 82x118cm
关山月 梅花报春图 95x178cm
关山月(1912-2000)得高剑父赏识招入春睡画院,成为入室弟子,并为其改名关山月,他也是传承和发扬岭南画派的主力。他追求画面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其山水画立意高远、境界恢宏;梅花枝干如铁、繁花似火;最著名的还是与傅抱石合作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黎雄才 万古长青
黎雄才 松泉图
黎雄才 鼎湖山飞水潭
黎雄才(1910-2001)早年拜高剑父为师,后得其资助赴日留学,他擅作巨幅山水,多以写生为主,用强有力的笔法来挥洒,茂密的苍松是他画中常见的题材,气势浑厚,个人风貌显著,被评论界称为“黎家山水”。
赵少昂 形态各异花鸟小品
赵少昂 鹭鸶图
赵少昂 荷塘清趣
赵少昂(1905-1998)继承岭南画派的传统,主张革新中国画。善画花鸟,其作品笔墨简练、生动,形神兼备,能于奔放、粗狂之中见精细。
杨善深 群马图
杨善深 荷香
杨善深 大吉图
杨善深(1913-2004)绘画水平很高,题材丰富,构图新颖。1941年与高剑父、冯康侯等人在澳门成立“协社”。1945年与高剑父、陈树人、赵少昂、关山月、黎葛民五人在广州成立“今社”,艺术圈的活动积极分子。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查看更多2022-06-10 15:06:02 3 0 1524 -
林丽姐创作日记 对话
学画前,总感觉油画色彩比国画鲜艳,好看。现在觉得国画淡雅漂亮。看到油画就忍不住要给它勾线条。感觉自己有画工笔画的职业毛病了
2022-09-16 15:15:49 12 0 1524 -
蒋庆国创作日记 对话
近作,请欣赏
2017-12-10 20:21:50 5 3 1523 -
王东华创作日记 对话
书画家王东华被评为2017最俱影响力艺术家。
2018-01-10 14:04:41 2 1 1523 -
冯军涛创作日记 对话
周敦颐爱莲说
2018-07-16 11:01:15 6 1 1523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依甲骨卜辞意象造字:王曰勿飞。
草坪先生曰:羽未丰,身羸弱,缺翅少膀,困于大城,待时起于高台,化入九天。
造字创意书法:六非人士。2018-10-23 11:58:03 3 0 1523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身在其中,人书俱老?!甭砼嗤鼓形虮始牵?28)
我的焦墨画佛造像作品,要有感染力,还要画得精,而是其作品和人格中传递出来的静气。静,是一个人的“磁场”,积蓄的静气越多,磁力越大,影响也越 越多,磁力越大,影响也越大。如同松间听风,如临瀑听水,直指内心。观其画、要有大格局。静中有诗,静中有慧,静中有仁,静中有禅,静中有格局?;褂行赜谐芍?,不乱方寸。有静气,有爱是滋养心养神,闭关孤独久了,气质自来!
很多艺术家长寿,大多不是因为书画健身,而是书画养心。心态好了,不容易得病。更浪漫的事,就是和爱人、还有艺术,慢慢变老。人书俱老,是我的终极追求。文征明八十高寿仍坚持小楷、齐白石衰年变法等等,莫不在成就最浪漫的事情。而这些浪漫,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积淀成就的,细品滋滋有味!艺术创作或许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并取得令人惊叹的效果。但是,我在背后的努力,可能你从未了解过。我从小就开始投入时间学习,长达几十年的学习,让我抛弃了很多交际应酬等,耗费时间精力的事情,让自己长时期处在一个人的孤独中,练习、研究艺术。对我来说,孤独有多深,艺术水准就有多高、艺海无涯。
艺术是一份充满孤独,是个没有退休的工作,一旦爱上,便是一生。想要破茧成蝶,必须付出百倍的努力。真正的艺术家,艺术品质、艺术素养、艺术成就均不在“话”上,而是在 他所展示的“画”中。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不须用长篇大论的语言修饰自己的作品,而我的作品会展现出艺术长河中的精彩篇章。我的艺术语言是笔墨驰骋的意境、内容博大的创作和挑战自己的精神,其每幅作品也正是我艺术追求的写照,不用言语的评说,作品所呈现的是震撼心灵的感受。我的作品会讲“话”!
马培童写扵香港美协 查看更多2019-11-25 09:17:28 9 0 1523 -
2021-09-18 17:09:19 5 0 1523
-
卢士杰创作日记 对话
定制小八尺国画花鸟画作品“富贵长青”,卢士杰葵卯年冬月创作。
卢士杰,是一位充满艺术天赋的中国花鸟画家。他的绘画风格独具特色,以书法的功力来画画,让他的画作充满了生命力和韵味。在艺术创作中,他不断挖 断挖掘和发掘自己的潜力,用色彩亮丽、明快、寓意丰富的画作赢得了众多艺术爱好者的喜爱和赞誉。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卢士杰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成就。
卢士杰的绘画风格独具匠心,他将中国书法和绘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他的画作不仅具有了书法的功力,还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画作笔法流畅、自然,每一笔都有着自己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韵味。在色彩的运用上,他善于用色浓烈、明快、鲜艳,让画作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他的画作除了具有美感外,还富含着丰富的寓意,传达出了一种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卢士杰的作品以花鸟为主题,但是在他的画作中,花鸟并不仅仅是一种题材,更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他的花鸟画作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让人们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生命的韵律和美好。他的画作中的花鸟,不仅有着传统花鸟画的特点,更有着现代艺术的元素,让画作更富有时代感和现代感。他的画作还富有东方哲学和文化的内涵,让人们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刻的思想和智慧。
卢士杰的画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他的画作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查看更多2023-12-21 10:14:06 11 0 1523 -
李尊荣创作日记 对话
春江水暖群鲤送福
2017-11-24 21:48:56 9 1 1522 -
李小建创作日记 对话
舍得
2018-03-20 21:19:08 4 0 1522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释文:殷商晚金文·契约符
规格:45cm×68cm/2.7平尺多
材质:半生宣老纸
附注:这个符号形式的“图像”文字,见《三代吉金文存》,原物在故宫博物院藏。近现代从郭沫若、罗振玉、容庚、唐 罗振玉、容庚、唐兰再到李学勤、曹锦炎、黄德宽等十几位大学者估计是释读错了,隶定为“亚獏”也是欠准确的,或就是错的!
对此“符号”我疑惑多年不解,昨夜(2019年1月17日)入梦惊醒一身冷汗,原来这是表示孤竹国(冀东地区)第七任国君父丁随帝辛(殷纣王)在傍晚(日暮)围猎获得殷纣王开心并立功,以圈地域为奖赏而记的“契约符”。就此件事,帝、君各自完成各自需求,各自心内暗喜,被帝辛奖励之后的父丁就铸青铜器以铭记,也就是契约,等于现在的法律文书(或证据信物)!
倘若把上古时代符号图像式的寓意,按秦汉以后“六书法则”和近现代语言文字学的“文字功能化”硬性的用某一个“字义”去隶定释读为“亚獏”二字,这是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
上古时代内容丰富的符号图像是无法用某一个“字”能够简单的表达清楚的,一个符号图像就包含、承载着许多历史信息和文化故事在其中。为什么要将上古“符号”或“图像”隶定释读为一个字,这估计是近现代专家学者们在“唯物思想”主导下从一开始就让思维模式变得僵化,失去灵性,变得庙堂化而出了问题,以至于以错传错,也以至于不可权威更改!一一2019年6月2日杨牧青复记
杨牧青艺术简介 http://www.mqint.com/shys/shtd/sh9.asp 欢迎查阅并分享 查看更多2019-06-02 14:52:14 5 0 1522 -
已认证2019-07-22 23:07:26 19 1 1522
-
梅丽琼收藏日记 对话
热烈?祝贺福建白茶《白芽奇蘭》荣获金奖……(“白芽奇蘭”,梅丽琼题写这个白茶一晃快十年了~时间过的真快!《白芽奇蘭》依然在白茶界独占鳌头!金奖得主!
2021-11-09 15:35:21 7 0 1522 -
罗邵华收藏日记 对话
青石佛碑
长40,厚10,高86,cm
进乡村淘出来的,喜欢吗2018-03-18 18:31:59 11 0 1521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袭古创今,开劈新路”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97)焦墨画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徜佯,既继承优秀传统,又对世界文化遗产艺术情有独钟。
长期探索创新之路,争取将传统绘画、民间佛教与现代观念熔为一体,我的 与现代观念熔为一体,我的画并不刻意追求形似,而是注重意境的营造。
我笔下的吴哥石窟、和中国龙门、云岗麦积山石窟,在形态上已超出了自然的本貌,完全折射在画家的心性和笔墨中,体现焦墨艺术的丰富性。灵动的墨线,笔刻的墨点,随着黑白墨韵展开一片迷离梦幻的景致,带给人们连绵不断的神思妙想。
遵循了古典绘画的审美原则,将气韵放在了第一位,使画面充满生命力,又氤氲了中国石窟特有的韵味。当我的遒劲的线条,一种浪漫的情致随之弥散开来。
这种特定情境,既是画家对佛陀形象的生动表达,也是自由心境的体现。从技巧上而言,将写意、小写意,工笔、等多种艺术手法融会贯通,充分体现了画家旺盛的激情。因此在我的作品中,既可以欣赏到鲜活灵动的线与墨的交织,黑白相融,令人心悦诚服、过目不忘,进入到心驰神纵的自由境界。
所以在画中的每一笔勾勒、点染都连贯的,突出了画作的写意性,可谓拙笔涵灵动,巧笔蕴奇思。在刻画佛像的时候,画家超越了形的束缚,追求神的妙趣。同时,承袭了传统笔墨的精髓,讲究宏大的场景,繁缛的层次,细腻的笔触。远近、高低、虚实等关系处理得十分得当。当然,景物和佛的相融,不仅是技法上的交汇,而且也是主观情思的一种体现。
作品在构图、章法、意境等方面,都流露着强烈的探索意识,与古人拉开了距离。在创作过程中,敢于突破、不断创新,凭着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感受,不断提升着笔墨的艺术感染力,保持一棵童心、与佛对话。(马培童写扵工作室) 查看更多2019-05-10 15:29:43 7 0 1521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用焦墨与佛陀对话”童心写历(35)
创新焦墨刻石皴法,创作吴哥高棉的微笑,使我用焦墨与佛陀对话,画好柬埔寨吴哥窟的四大理由:
一,因吴哥石窟的石头,被雨淋的发黑,起白斑点,用我焦墨表现最 窟的石头,被雨淋的发黑,起白斑点,用我焦墨表现最合适;
二,石窟四面都是佛像,高棉的微笑, 因我八十年代画大型电影广告,画电影人物肖像,人物功底扎实;
三,石窟的石刻的图案 ,装饰图案,我如鱼得水,因我八五年进沛县梆子剧团搞舞台设计,画布景,研究汉代装饰图案;
四,石窟的石刻人物,石刻图案,是石匠用砧子一锤一锤砧出来的,因我生在刘邦故乡,对汉画像石刻有研究,独创刻石皴法,所以我的焦墨用笔,象石匠的砧子,一笔一笔的刻在宣纸上。
所以我画起来得心应手。作品系列组画就是这样诞生。
查看更多2020-10-23 17:26:34 9 0 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