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认证
刘胜利创作日记 对话
应北京西城区赵先生之邀而创作四尺整张横幅作品《跟着课本去旅行,没有围墙的教室》,供朋友们欣赏。
刘胜利2018-03-16 09:33:24 5 0 1644 -
甘哺创作日记 对话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甘哺书法作品
2018-03-29 13:26:19 4 0 1644 -
袁峰生活日记 对话
由欧洲中国总商会主办的《一带一路名家联展》于今日在吴东魁艺术馆荣重举行……
袁峰2018-04-26 19:21:23 6 4 1644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画的话语权”童心写历(51)
当前焦墨技法有其局限性。越来越倾向对枯笔骨墨过度索取,研发。表现对石窟的刻石皴法。发挥焦墨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也是对人类自身的尊重。
寄情焦 。
寄情焦墨,励志黑白,转换阴阳,表达哲学,对自然的热爱,提倡奋发进取,乐观有为,处世之道,积极的思想应该强调,在笔刻中更应该体现这些。发挥焦墨的想象空间,把现实的东西加入无限延伸,让观画者可以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推崇刚柔相济的辩证思维。讲究虚实结合,张驰有度?!拔曳ㄍ蛳蟆奔从米约旱囊帐跹酃夂捅硐质侄?,描绘艺术中的真界。我法应用有别他法,意象应是对真善美的理想化,和探索的时候,往往重理念,重技法,技法是准确表达理念同时感染观,保持技术是进行艺术创新之必备,技术要不断进取才能得到发展,追求创新,用更多的“我法”发展焦墨,让中国焦墨影响世界,用精神来带动物质。就是要让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为世界所理解和赞同,这是一个文化大国的历史责任,也是中国焦墨的责任。
新传承主义体现在焦墨艺术的创作中,包括思维方式,哲学思想,崇拜的惯性,而在艺术价值观的认知上,深入探究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有求索精神,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其实中华文化具有独立的品格,在一个被世界所关注所解读的最佳时期,中国焦墨作为中国文化载体的一部分,应当把优秀的美学思想和博大的情怀昭示于世。提升中国画焦墨在世界艺术格局中的话语权。
--马培童记童心写历(51) 查看更多2021-02-02 13:52:36 12 0 1644 -
杨牧青生活日记 对话
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第七次进望京活动圆满成功
2018年4月16日上午,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第七次走进了北京最大的社区之一,也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社区之一——望京社区,活动在望京街道 动在望京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举办。
本期活动由北京望京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北京望京老年书画社、北京望京老年诗书画研究会主办。本讲座发起者、主讲人、著名书画家杨牧青以《中国书画艺术创作解析》为题开讲,北京望京街道文联副主席、北京望京诗书画研究会会长韩家文主持。
讲座活动在望京街道文化服务中心、望京为民服务中心、望京老年书画社、望京诗书画研究会的工作人员悉心安排和布置下,来自望京社区的书画艺术、国学文化爱好者和相关的诗词文学、书画艺术方面的老师参加了讲座。
讲座期间,杨牧青老师列举了王羲之、颜真卿、黄庭坚、赵之谦、康有为、于右任、黄宾虹、张大千、潘天寿、李可染、刘海粟、石鲁、启功及《天发神谶碑》《散氏盘》《麻姑仙坛记》等许多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书画图片资料,从作品立意、表现形式、文化情结、历史背景等方面分析了他们的艺术成因与在现实创作借鉴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现场魏碑书法创作示范与交流互动。提出书法、绘画一定要放开胸怀,拓宽艺术视野,在拥有基本功底后就要善于融汇经典,不能死守成规,不能为了某种展览而去迎合人们的口味去埋头创作,要将艺术的真抒情性、真文化性、真思想性通过中国特有笔墨精神表达出来。
图:著名书画家杨牧青(左一)与李苦禅弟子、国资委有色书画协会会长、地质专家张志仲(左二)北京望京街道文联副主席、北京望京诗书画研究会会长韩家文(左四)等书画家交流合影
新时代,倡清风,促正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和精华是该讲座的取向。同时,该系列公益讲座将根据各地辖区内的社区、校园、企业的实际客观条件,逐步在全国各地推广推进,分期分批开展活动。讲座围绕中国的真、草、隶、篆等书法艺术和山水、人物、花鸟等国画艺术的为重点,以医、易、道、儒、佛“五家”传统的国学文化为基础,结合国家当前的主流文化进行主题式的讲述与互动交流。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好时机下,能够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更加接地气,让更多地国粹文化经典能够深入到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当中去,以期传播书画艺术正道,弘扬国学文化大智慧,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社会大众的文化思想、道德和对文化艺术的理解认知度有所提高,惠及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为国家软实力文化艺术发展尽一份文化老百姓、艺术平民的责任和义务! 查看更多2018-04-17 10:10:22 5 2 1643 -
已认证2019-06-27 17:26:20 15 0 1643
-
2019-11-15 01:28:34 16 0 1643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庆祝建党100周年——当代甲骨文书法名家作品专题展
统筹策办:
艺界网/家国情怀文化强国栏目
支持机构:
安阳学院甲骨文艺术研究中心
日本甲骨文书道研究会
参展者(以姓氏笔画为序):
池 以姓氏笔画为序):
池新民 阮渊椿 杨牧青 张大顺
张道森 陈爱民 崔学路 韩天雍
韩志强 傅伟华 谢兆岗 魏 峰
庆祝建党100周年——当代甲骨文书法名家作品专题展·导读
□ 杨牧青
庆祝建党100周年是中国人民的一件大事,世界瞩目共庆,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职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庆祝,缅怀党的光辉历程,展望党的蓝图擘画!
逢此庆祝,作为一名新生代的网络媒体人郝富强能够悉心筹划这么一个专题展,是非常的好,连同“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75位中国书画家新媒体展”、“联合国中文日·24国华人书法名家书写中国24节气”、“当代艺术家书写中国历史纪年”、“2021联合国中文日·中国艺术家以中华传统文化响应联合国倡议”、“世界地球日·中外名家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微展”、“纪念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爱与和平’50位中外书画家作品展”等付出辛勤工作一起给他点个大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路上需要更多有志者做好这个薪火相传的事业,有益中华民族大发展、大团结,有益世界人民和平共处、和谐美好!
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将它上升至书法艺术层面这在全世界可谓是独树一帜的。甲骨文书法是甲骨学的一个门类,是学习、研究甲骨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点在海内外甲骨学界初步形成共识。若不谙中国书法之道,不通甲骨文化书法之艺,估计研究“甲骨文”总会有点儿隔靴搔痒之嫌!
自1899年甲骨文被引起重视并成为国际学术研究对象广行其道以来,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环境下,老一辈甲骨学者大都是甲骨文书法佼佼者,如孙诒让(1848-1908)、罗振玉(1865-1940)、丁仁(1874-1949)、郭沫若(1892-1978)、董作宾(1895-1963)、于省吾(1896-1984)、商承祚(1902-1991)、潘主兰(1909-2001)、胡厚宣(1911-1995)等,他们接受着晚清文人规训,坚守传统金石学意蕴,在忠于甲骨契刻精神的同时取法篆书形体笔法的意趣。这一点在早期甲骨文书法作品中表现的很明显。当然,甲骨文书法创作不是抄字典,不是搬字模,而是需要艺术性的升华进行文字构造规律的再次出新。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艺术视野渐广,受现代书法艺术风潮和水墨实验艺术及线条色彩、展厅视觉等影响,甲骨文书法面貌发生了重大转变,许多从事甲骨文书法创作者开始艺术性的思考和探索,破体求变,推陈出新,具有一定的深刻的觉察度。
最早对甲骨文有书法表现意识的是孙诒让先生,然而将甲骨文直接引入书法表现形式的则是罗振玉先生开了个先河。之后,学者们相继循迹,时有新的突破。从甲骨文书法面貌上率先与前人拉开距离的是胡厚宣先生。再后来如沙曼翁(1916-2011)、刘江(1926年生)等先生也有了新的作品。突出者如杨鲁安(1928-2009)先生取篆刻刀法和大写意画法而融于笔端的率性笔斫、富有书写性的场景,使人对甲骨文书法不得不产生新的艺术审美和认知。
再如先后身居“书协”要职的翟万益(1955年生)先生是一位综合能力很强的书法家,学养深厚,“篆意草情的甲骨书风”突破了以往的藩篱,算是率先的大胆创新和实践者!至于当今能够进行甲骨文书法艺术和甲骨学学术研究“二者并重”的来创作出新者,从2019年举办的一些大型的“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书法展览”投稿数量和入展作品、编辑书刊等考量,甲骨文书法人才还是比较少的,这个“冷门”是需要升温持续性的热度!
就较全面性的考察,也有许多从事设计创意、工艺美术及现代书法创作者,从甲骨文的契刻精神和玄灵幽深的形体构造中汲取养分,以"汉字"为载体,抽其象,尽其性,水墨与色彩相媾和产生了另一番新风尚,如奥运会LOG创意者韩美林先生,艺术家石虎、徐冰、老甲、濮列平等先生。虽然他们远去甲骨文的簇生之系统,但对于中国文字与书法的艺术内涵发掘是有一定的时代意义的。
传统不是一味不变的,创新也不是不顾及传统的内涵,二者是在相互作用、相互激荡中求守、求进、求变、求新,这是一个极其矛盾的辩证问题,智者自觉,非言辞而能达其义!
本次专题展以甲骨文书法艺术性、创新性、学术性为原则,不仅主体内容写的好,写的有甲骨契刻精神,写的有笔墨艺术规律,而且还要察其落款处的书法功底,考察书写者近几十年来学术研究度如何,影响力如何,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推广和对新时代文化思想认知等方面的因素。
综合而考之,历时两月有余,从“我们所知”范围内对几百位老、中、青从事甲骨文书法创作者“艺术履历”和近千幅甲骨文书法作品“艺术风貌”进行比较分析、阅审览读,最后确定了一些先生参加展出,选推以庆祝建党百年之盛事!当然,有的约稿因碍于其它琐事未能参加,实为缺憾!就参展的这十几位,虽然不能概括当今甲骨文书法界的全貌,但是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和趋向。
譬如,生于洹上的魏峰(1942年生)先生,在甲骨文书法创作、学术著述、推广交流等方面成绩斐然,中国大陆以及台湾、香港、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多次组织交流活动,国际影响很大。启功(1912-2005)大师称他高古、野逸的甲骨书法堪称“甲骨遗风”。
早年创办《青少年书法报》的崔学路(1945年生)先生,以老庄哲学为基,见心、见意、见性、见道的“灵性甲骨文书法”在书法界是不可多得的。就书法推动方面,刘海粟(1896-1994)大师赞许其:“福佑书坛后坤,功莫大焉。”
张道森(1953年生)先生,先后执教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郑州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安阳学院美术学院等,受邀在鲁迅美术学院、海南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讲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已是誉满大江南北的教授。他于甲骨文书法投入具足,有《中国美术史》《美术教育学》《中外美术对比发展史》等24部著作行世。特别《甲骨文书法入门》一书,谓之在甲骨文书法史上揭开了新的篇章。
再如,张大顺(1962年生)先生,二十世纪八十代起,负笈东瀛,勤于刀笔,创出了匠心独具的艺术风格,尤以甲骨文书法称雄日本,渐播国际?;褂杏∧峄巳钤ù?,上海池新民,山西韩志强,江苏陈爱民,沈阳韩天雍,河南傅伟华,湖南谢兆岗等几位先生,他们在业界都很棒,创作了许多新颖的甲骨文书法作品,出版了多种著作和文论发表,热心甲骨文书法研究和推广,举办展览、讲座等活动,有的在国际上影响力也非常大,恕愚不才,就不一一细述了。
留观书坛,遍览艺界。以上诸位有我认识并敬慕多年的,也有至今未曾谋面因艺神交的。今我忝列其中,缘于对甲骨文等古文字与上古文化研究学习的一些心得及书法、国画艺术创作展览、交流讲座与艺术、文化、社会评论文稿多见于网之故,亦因撰发“甲骨文非卜辞说”、“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等,努力期使新时代甲骨文信息综合研究有一个新的突破,求诸慧鉴之殊。
专题展筹办期间,1990年生于“羲皇故里”的小郝先生与我不断地沟通并嘱写个导读,今文内有不到之处请方家掩笑呵正便是!2021年4月26日初稿于龙城,5月18日修稿于京都,杨牧青记。 查看更多2021-05-19 22:31:48 7 0 1643 -
陕西大秦书画院创作日记 对话
张秋喆: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洛阳彩墨画院副院长、北京荣寶斋画院签约画家
艺术简介
张秋喆,现居北京朝阳,师承国画大家霍春阳和鲁幕迅老师 amp;nbsp;张秋喆,现居北京朝阳,师承国画大家霍春阳和鲁幕迅老师,张大千的再传弟子,张大千水墨泼墨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洛阳彩墨画院副院长、北京荣寶斋画院签约画家,自幼喜爱绘画,数年来在墨海丹青中艰苦磨练,勤奋劳作笔耕不辍,不断寻求适合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将工笔的精妙细腻重造,写意泼墨的创意概括精神几种绘画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作品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北京爱家收藏中心、上海美术馆、衡阳市画院美术馆、宿州市美术馆举办个展或联展。作品《时来运转》入选首届黄山杯书画大展获三等奖、作品《梅兰竹菊》入选建党七十周年全国书画大展、《一鸣惊人》入选宿州市书画作品晋京展、作品《雀栖仙景》在全国第十四届花鸟画大展获特等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洛阳电视台对其艺术成就予以专题报道。品多次在全国各大展上获奖,《荷塘雅趣》在黑龙江省荣获期中《百花杯》金奖,《天香》获洛阳牡丹节特等奖,《事事如意》在南京展览馆荣获一等奖,《福寿康宁》,在翰林墨展上获特等奖,冰心玉洁,出淤泥而不染均在建国周年一等奖,特别是 《时来运转》系列.《荷韵》系列作品连续在 ,大河报,人民报,展览中获大奖并报道。 查看更多2022-04-30 20:36:50 16 0 1643 -
周鹏飞创作日记 对话
书写、十九大报告全文过程中受伤……
意念、正念催自己往前走,直到把向往的风景,变成走过的地方……(540米)中央党校、及甘肃省大展。周鹏飞2018-02-21 14:23:27 1 0 1642 -
李同辉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花鸟练笔作品《荷花》《牡丹》,四尺斗方
李同辉2018-04-04 08:10:00 5 1 1642 -
刘道林生活日记 对话
山西笔会现场
2018-07-18 22:20:24 4 2 1642 -
张健生活日记 对话
我在内蒙古乌兰布统蛤蟆坝写生,这里的天蓝得如画家笔下的画
2018-09-25 16:06:29 16 0 1642 -
君瑞生活日记 对话
应邀参加《泼墨中华情2019春节书画联欢晚会》录制活动,留影纪念。
2019-01-15 17:25:17 5 0 1642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刘曦林评价马培童石窟写生焦墨画作品。
马培童的石窟写生,是通过他眼观的现实来观照历史。
他这些画画得精细,在艺术构成上非常讲究,他大量用了传统的焦墨画的枯笔渴墨技法,但是,又把焦墨刻石皴技 统的焦墨画的枯笔渴墨技法,但是,又把焦墨刻石皴技巧和现代艺术的构成方法加了进去,黑和黑、白和白、发生的关系都在变化,最主要这些变化和艺术的构想是联系在一起的。
也就是说,他画的是让人想到的是其背后的文明。作品在写生中有写意,有人文情怀。他这些画不光有外美,还有内美,内美就对人类文明的认识,对人类精神创造和物质创造之间关系的一种把握,这些在他作品里得到了一种审美的再现。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员) 查看更多2019-05-18 20:22:24 7 0 1642 -
已认证2019-06-09 18:54:11 8 0 1642
-
已认证
阎敏创作日记 对话
曾国藩诗曰 : 花未全开月未圆,半山微醉尽余欢。何须多虑盈亏事,终归小满胜万全
——回味侗乡夏日写生之旅2023-08-28 15:12:17 12 0 1642 -
魏杰创作日记 对话
我们的作品装点着老干局办公楼。
2017-12-29 21:01:41 7 0 1641 -
2018-02-19 15:43:59 4 0 1641
-
李小建创作日记 对话
心经新品
2018-05-06 16:16:55 7 2 1641 -
刘建国创作日记 对话
朝阳区‘’长春德苑”笔会作品《马到成功》,《与你同行》,《雄风》,合影留念。
2018-06-06 20:41:00 12 0 1641 -
冯军涛生活日记 对话
大寒已过腊来时,万物那逃出入机!
2018-02-06 08:42:55 4 0 1640 -
2019-01-16 16:48:44 3 0 1640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名称:汉隶意书法《黄初三年,曹植《洛神赋》前句》
规格:137cm×35cmx4条/8平尺
款识:黄初三年,曹植《洛神赋》前句,杨牧青于京。
附议:自秦始皇统一文字后至大汉王朝建立,中国的书法从 中国的书法从某种角度来说,已具备其艺术的规模与气象。特别汉王朝四百年间,以“隶书”为主体的书法可谓是迈古绝后。隶书之形体与意态,多姿多态,精彩纷呈,终后学一生也学不尽的!
予常言,倘若真书法家能够浸泡唐楷、晋草多年,再上溯浸泡甲骨、金文、简帛多年,纳经卷于胸怀,回过头来再重写隶书,那真是妙不可言,非凡愚之辈可识其意的。要知,隶贵多变而不浮华,贵浑健而不僵硬,贵秀润而不轻佻,贵气厚而不荣燥,不需要在意趣、形态各异中求达伎巧之姿和唯上之奴态。概言之,不离文字之率真本性,不出文字之率真本相!可参阅《1999年杨牧青率真派书法艺术初探》、《2005年杨牧青书论约言四则/四则续》相关文论。 查看更多2020-05-13 22:52:06 6 0 1640 -
2020-06-19 16:24:22 15 0 1640
-
2020-11-09 15:49:45 7 0 1640
-
胡记领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工笔画《百鸟朝凤》,作品尺寸:140/70厘米
2023-05-03 12:00:43 21 0 1640 -
俞晓红视频分享 对话
徐文实大师的白梅图2017-12-21 21:02:07 3 3 1639 -
杨金婷荣誉资质 对话
烙画作品《乡情》在第十三届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展出中荣获银奖。
2018-01-15 08:12:06 11 0 1639 -
任燕创作日记 对话
贵妃醉酒
酒不醉人人已醉
借酒消愁愁更愁
几度媚态迷人眼
谁知心已清凉意2018-01-23 13:52:50 3 0 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