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认证
石广生创作日记 对话
《月上柳梢头》,因为色彩斑澜,澳洲的这种鹦鹉,被称为彩虹鹦鹉。色彩太多,反而不好把握,一幅“月上柳梢头”,把人类的情感都寄托在鹦鹉身上了。石广生
2018-02-22 10:13:48 8 0 1665 -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神医二字。从医者就要做的精益求精。到达神级别!
2018-05-24 13:25:20 9 0 1665 -
已认证
阎敏收藏日记 对话
2019中国(深圳)文博会-深圳宝安美术作品展定于2019.5.16—5.20在文博会主场馆6号馆C1展区举行
诚邀您光临!
宝安区美术家协会2019-05-19 22:55:58 16 0 1665 -
2019-10-21 08:47:05 10 1 1665
-
2020-08-06 13:46:44 4 0 1665
-
已认证
罗树辉收藏日记 对话
11月11日下午,由黎展华主席引荐,到曾总办公室雅聚。幸会了黎主席和曾总的一班艺道好友。引经据典,广涉古今,谈艺论道,不亦乐乎!
2020-11-17 13:53:06 14 0 1665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泰国佛教”童心写历(46)
这次去泰国采风写生,泰国是全民都信仰佛教的国家。除了信仰外,也因为与皇室统治有难以分解的关系,才让佛教文化在国家如此盛行。
泰国的佛教与中国的佛教差异甚大,从 ; 泰国的佛教与中国的佛教差异甚大,从教义上,泰国是属于上座部佛教,也就是小乘佛教,我国的佛教是为大乘佛教,关于其中的区别可以看看《大唐玄奘》这部黄晓明主演的电影,后半部分有比较直观的探讨。总体区别就是,大乘佛教普渡众生,小乘佛教追求自我完善和解脱。这属于教义本质上的区别。
中泰佛教的实际区别也非常大。泰国的男性有义务在一生中去寺庙出家起码一个月;泰国的和尚每天清早,都会成群结队的,上街头化缘,而泰国群众也会在清早在街头布施,接受和尚的祈福;泰国每个月都有几日为佛日,那天所有的地方都禁止卖酒水,民众们会到寺庙烧香祈福,晚上会在寺庙举行诵经会;泰国大大小小的寺庙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在晚上进入过一些非商业化景点的寺庙参观,坐在那和泰国民众一起听和尚诵经,后寺庙的义工送上了一些糕点面食牛奶,挺丰富的,但是都是完全不收费的,只要进到寺庙就会免费给你吃的。挺感慨也挺感动。民众对佛教的文化差异是比较大的。但是都是绝对是合理存在。
--马培童2020记 查看更多2020-12-03 15:08:40 14 0 1665 -
冯增木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花鸟画鱼系列作品《风波传情》,壬寅年夏月冯增木画。
墨稿染色,虽然多了一遍繁杂的工序,但其效果还是很理想的!2022-07-19 14:24:35 16 0 1665 -
无痕斋主创作日记 对话
河南鹿邑,老子故里。鹿邑县书画家赵鹏飞,新绘国画老子。对于老子其人,赵鹏飞老师仰之既久;对于老子思想,他更是学习探索,揣摩不懈,见解独到。在他看来,老子乃集大成的智慧之身,仙风道骨,不同于文人、高士, 在绘画上宜取虚实之道而予以生动表现,有实有虚,实虚相济,虚实相生,而总体趋于清简一路,使其意象所成,兼有道学气、文雅气、和蔼气和返老还童式的那种拙趣。这样的老子形象,就不是简单的写实表现了,绝非停留于技法、意境的浅层面,而是多面而立体。即如老子自道,有“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和“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的道人一面,亦有“致虚极,守静笃” 、“燕处超然” 的一面;有“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的质朴一面,还有“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古拙一面。这对画家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小的创作难题,当然更是创作的源泉所在?!兜赖戮返婪浅5?,玄之又玄,给世人带来源源不竭的智慧。受其影响,得之启发,赵鹏飞老师老子系列画作,从笔墨、题材、意象、神韵、格调、境界等方面统筹并进,他由技而入道,道法自然。 查看更多
2023-07-31 08:59:40 31 0 1665 -
于永强创作日记 对话
客户定制已完成八骏图130.290
2017-10-31 11:17:33 6 1 1664 -
2018-03-11 19:21:05 4 0 1664
-
已认证
龚光万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山水《 隔溪春色两三花,近水楼台四五家 》。
龚光万2018-03-16 10:08:02 3 0 1664 -
郭志普创作日记 对话
一平方尺小品,郭志普国画作品
2018-04-06 22:42:12 3 0 1664 -
已认证
刘胜利创作日记 对话
应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林女士之邀而创作四尺对开横幅作品《厚德载物》,《诚信铸金》,供朋友们欣赏。
刘胜利作品2018-05-05 12:38:41 5 1 1664 -
2018-10-05 19:35:39 9 0 1664
-
夏沁创作日记 对话
小花轻扬,小鸟舞姿微漾,听绵绵春语……国画小品《春之约》与君共赏
2019-11-08 13:15:34 5 0 1664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武宗元——潘玮萱评马培童(25)
武宗元北宋著名人物画家(见图一),画学曹不兴和吴道子,《宣和画谱》说他「笔法备曹吴之妙」,尤精于佛道鬼神图像。
其作品《朝元仙杖图》卷,描绘道教最高神 emsp;其作品《朝元仙杖图》卷,描绘道教最高神一元始天尊的宏大场面。
全卷有两个帝君、11名男性神仙、8名神将、66名女神仙(其中男性的金童亦作女装)组成了庞大的仪仗对列。在队列中,他们分别手持旗幡、伞盖、香花诸物,有的还弹奏着乐器。整个队伍列于祥云托浮的天桥上,在清雅的乐曲伴奏下缓缓前行?;腥宋锷矸萏卣骷靶愿裉氐阃ü娌肯钢驴袒退治锲纷笆蔚牟煌?,鲜明地表现出来。帝君形象庄严雍容、神将武士威猛雄壮,仙人们则表示智者的聪睿,仙女们身姿妙曼、顾盼生辉。画中人物位置高低参差,安排错落有致。衣袂虽有些相近,画家却把他们处理的流动多变,不会给人凌乱的感觉。衣袂、飘带的飞动之势,更增加了队列缓行于天际的动感。
在用笔上,衣纹用铁线描,线条圆劲,流利酣畅,笔力雄健,人物面部刻画细致,神态各异,与衣纹线条配合准确和谐。画家通过用笔疾徐。线条粗细的变化来表现不同人物,使画面不过于呆板,同时也增强了对不同性格特征人物的表现力。
马培童以下大型石窟组画作品,在人物的安排上,穿插错落有致,根据不同人物的动作来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其中部分人物衣纹线条运用铁线描,有些人物还穿插了仙女的形象,这些仙女形象与《朝元仙杖图》有相同之余韵,见下图作品。
——(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05-06 11:57:59 21 0 1664 -
2019-09-28 14:21:22 16 0 1663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黑白无极,道法自然”“艺术的精髓体现在生活的细节”马培童焦墨画感悟笔记(122)
焦墨画对象往往以山水为主,不管哪类艺术,必须扎根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凡是生活的细节,皆是作品 凡是生活的细节,皆是作品的素材;凡是作品的素材,皆是艺术的灵魂。
艺术的精髓体现在生活的细节,捕捉了这些细节的灵感才会使作品更加真实、生动,更加引人入胜。这些细节极有可能启发一个人的创作灵感,甚至改变我的艺术风格。
墨落于纸上,犹如人生留下的痕迹,只要有过痕迹,就会永远存在,人生中每一种刻骨铭心的经历,都是画面中的符号,在这无数痕迹中,有此一笔才有彼一笔,笔笔相生又笔笔相克,使画面在矛盾中得到和谐统一
充分吸收中国的古老传统,通过几十年笔墨心追手摩的痴迷和内心的胶着的不羁来表现天人合一、黑白无极、道法自然、宇宙万象之美,抒发作为一个常年深耕于焦墨山水画家的艺术追求,通过流淌在墨迹之中的倾注再现着一个画家的艺术初心,默默地诠释着中国焦墨画坛的时代精神。
马培童写扵马来西亚 查看更多2019-09-29 11:05:57 15 0 1663 -
2021-02-26 15:17:36 17 0 1663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解读甲骨文思想认知是核心
图:杨牧青书法温故知新/三尺横幅
是日,从"天文星象″角度研究甲骨文字的北京"甲骨贞人"张强先生曾经说过<提出“非卜辞说”的意义,已经超过“非 p;lt;提出“非卜辞说”的意义,已经超过“非卜辞说本身”。他孕育着甲骨学界史无前列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是翻天覆地的,始甲骨文化在认知上脱胎换骨的。
甲骨学界先前的“卜辞说”带有浓重的封建迷信思想,没有与時俱进,没有凸显出甲骨文字自身“靈性”,应当将它彻底灭藏。
在郭沫若先生的《凤凰涅槃》一文中,讲的很清楚和明白了。甲骨文化之中,传统的“卜辞说”应当与腐朽的、愚味的、落后的封建社会一起死亡,火中取離,涅槃重生。>
对此上言,我完全赞同!
通过慎重而严谨的仔细考量,我才明白,殷商王朝的人没有那么傻乎乎地、也不是"凡事必问卜"的一种生活状态!
今时,对甲骨文的解读,这是一个思想和认知的核心问题,更是涉及到华夏人文化的智慧与愚昧、中华文明的先进与落后的一个大是大非的大问题。
故余之"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近多年一经问世,在数万余言文词的广布至今以来,在甲骨文(甲骨学界)研究者的某些层圈上,如同当年ZBZY极其害怕GCZY诞生那样担心这个伟大的GCZY"幽灵"胜利一样的令一些坚持"甲骨文是占卜辞″观点者及其专家学者们的慌恐与惊悚!最恐者是"非卜辞"摧倒了"是卜辞″的庙堂大厦之后的那个时候该如何是好啊?尸位素餐者又当安放何处???!
就此,当然我更喜欢鲁迅先生的文辞之风采,对"时象世状″批之以犀利,寄寓一种崇高的自我向上之精神,不以好好主义者而美称于混世。
当然"非卜辞说″也是"创新",可是所谓"创新″需大勇气大担当去做!若历史的去看莫过于,"创新"改革的商鞅死了,"创新"爱国的屈原喂了鱼,"创新"画道的大画家徐渭饿死了,″创新"诸多才艺于一身的"大才子″弘一出家了!
一一2021年4月24日杨牧青早读<世界读书日﹥记于"水墨巴蜀、水墨京津冀、水墨华山、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暨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途程中<头条、抖音、西瓜、微博、美篇、腾讯、艺界报公众等空间陆续上线,欢迎关注。> 查看更多2021-04-25 10:09:19 5 0 1663 -
刘剑刚创作日记 对话
湖畔人家,刘剑刚作品
2017-12-02 14:49:17 11 4 1662 -
张近生创作日记 对话
与师兄游三辉联袂巨幅之作《太行风》
张近生2018-04-21 20:44:16 5 1 1662 -
胡记领创作日记 对话
六尺180*90厘米《连年有余》
胡记领2018-04-22 20:27:43 2 0 1662 -
2018-06-27 14:58:00 5 0 1662
-
巴古宁创作日记 对话
斗方小品一幅。录金朝著名诗人赵秉文七律一首。
2018-07-05 08:29:45 5 0 1662 -
2018-07-28 20:10:13 31 0 1662
-
陈秀梅创作日记 对话
近期创作了一幅四尺斗方《塞上秋声》,一幅八尺条屏《红树醉山乡》,一幅六尺整张的作品《金秋尽染六盘山》,横幅作品巳经被收藏了!
2018-08-27 17:05:08 4 0 1662 -
2018-11-27 15:07:17 12 0 1662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古城夜话:中华文明探源、华夏文明考察、上古文化溯源,这是使命,这是正本清源的传承。是日,感恩在华夏文化研究者路建纲先生悉心安排下,不才与《上古庆阳》《丝路先声》作者、《轩辕黄帝陵找根溯源图》第一手资料 研究绘制人、当代庆阳上古文化文明追寻与重要开拓人、中华人祖图腾文化独立研究学者窦彦礼先生,中国书画国际大学西北书画院院长郭银峰先生,华夏文化研究学者张志龙先生,陕西书法家李秋实先生,西安贞观景业高科企业总经理杨鳕晖女士等相聚,就“上古庆阳、黄土大塬”的古文化文明有关话题交流。
陇东庆阳的中华文明曙光从这里原生、演生、融生,其东南方的子午岭、西北方的陇山、中心区域的小崆峒黄帝问道处及太古塬、胥妵山、太阳池等遗迹很重要。时,一杯杯香茗散发着深厚的友情,一盏盏香酩溢发出浓郁的乡情,人类上古文化一百万年脉络,探究中华文化路径五万年,确定中华文明三万年观念,黄土地为我作证,苍天亦可为鉴!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19-07-16 08:02:05 4 0 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