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粟盛林荣誉资质 对话
9月11日深圳广播电视台采访拍摄中。现场绘制国画花鸟画《竹报平安》,尺寸条屏36x138cm
2018-09-17 17:17:24 15 0 1683 -
陈利波收藏日记 对话
国画花鸟画《春暖花开》,作品尺寸118X60CM,陈利波辛丑年春月创作。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国宝级艺术传承人陈利波作品《春暖花开》,制作成中南海专用国宾礼瓷,极具收藏价值。2021-09-13 17:00:50 18 0 1683 -
李明创作日记 对话
相约一八,友谊长存。李明画作 寄情山水 喜欢的欢迎点赞
2018-02-27 12:58:12 7 0 1682 -
李振军创作日记 对话
画廊定制最新水乡作品
2018-04-20 17:23:20 7 2 1682 -
王世军收藏日记 对话
2018年10月11日应邀参加新老朋友小聚,在一起书画交流,现场挥毫泼墨创作国画花鸟画《紫气东来》,尺寸四尺68x138cm。传播正能量!
2018-10-19 09:10:31 6 0 1682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大写意:黄土恋国画原创(附音频)
黄土塬上的人,
走过了多少个梁梁峁峁,
先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
留下了辛酸的泪水和收获的喜悦,
这是终身的一段恋情!
是时,
我用我久也改不了口音
我用我久也改不了口音的,
黄土塬上的方言,
为自己这幅小作抒怀一段!
——杨牧青随记于创作之际
名称:国画
规格:45cm x 68cm
款识:黄土恋。庚子初春杨牧青写于京。
钤?。貉钅燎嘤。ㄒ跷模┎萜合壬ㄑ粑模┘椋ㄑ粑模?br>音频:手机录制时长7:59分相关视频
鸣谢:背景音乐采自网络版的王啸二胡独奏《山梁梁上的歌》
编辑:艺界网/艺界报
备注:前一段《黄土人家不一般》和本段《黄土恋》的“音频文白”是创作之隙即兴发挥录音后整理的。
附议:所谓“黄土塬上的方言”也就是“陇东方言”,再大一点儿就属于“关陇方言”了。陇东即红色革命老区的甘肃庆阳,这里如今是地球上黄土层最深厚的地方,地上人才辈出,地下矿藏丰厚。据考,庆阳在两三百万年前是一个水域面积极大的湖,周边森林茂密,天上飞的是翼龙,水中游的是大鱼,河湖边还有悠闲的大象带着自己的孩子们在嘻玩,到处一派生机,可谓是当时的“伊甸园”!
后来,地质剧变,沧海桑田,湖去土积,庆阳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梁梁峁峁的“塬”的地貌特征。从此,陇东庆阳的这块黄土塬上就有了人类文明的初生与繁衍,也成为“古中国”华夏文化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再后来,就有了伏羲、黄帝、岐伯及至夏、商、周到义渠戎狄和秦汉的金戈铁马,以及多族群、多文化的交汇与沉淀!
大家都知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音,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神州大地因此而多姿多彩,中华民族因此而产生多样的融合之美,华夏文化文明的炫丽光华也就成了世界文化文明的璀璨瑰宝。凡是人,就不能忘了初心,丢了根本,家国情怀是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之一。站在区域文化层面上来讲,热爱家乡,眷恋故乡,这更是不能缺失的基本要素之一。如果没有了家与故乡的文化延续,哪还有什么国与民族的文化传承呢?
因此,初心、根本和这些基本要素就成了“人”的语言(口音)第一性的基本反映,然后才有文字的表白及其文化基因的形成。说真的,这些都是绕不过去的,不论现时代及今后的社会怎么革新与发展,我想,只要还是人,那么人性的灵魂想必是一条永恒的主线!——杨牧青记于庚子惊蛰日
音频文白:
上篇:黄土塬上的人,他,一代一代的走过了无数个梁梁峁峁,在那山沟沟里留下自己一把辛酸的泪水和收获的喜悦。我们的先祖,我们的先人,他,面朝黄土背朝天,为了子孙后代的收获和希望,播下了无数的辛酸和泪水!
作为艺术家来讲,他不得不对这一片热土,有一个极其难忘的热恋。他要用他自己的手中的笔墨和色彩,用艺术的感觉,用艺术的线条和点线,以及空间的感悟与感受,把它绘写出来,传递给世人,表达了自己的心境,也彰显了艺术的情态。
因为,黄土大地让人永远没齿难忘。在这里,它有祖先的希望;在这里,它有先祖的泪水,也有祖祖辈辈的一代人一代人的丰功伟绩和骄傲!
黄土塬上的每一个土疙瘩,黄土塬下的每一个窑洞,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然而,这个故事需要我们怎么去理解,去看待。这个故事是动人的,这个故事也是感人的。那么,我们用什么语言,用什么眼光,用什么角度去审视它,去体会它?没有经历过黄土大地的洗礼,这个人生不是多么完美的。因为,生活是美好,希望是美好的,明天更是美好的!
http://img3.laibafile.cn/p/m/315407124.jpg
下篇:黄土塬畔上的人,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的人,走过了不知多少个梁梁峁峁。在这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大地上,洒下了收获的希望和一把辛酸的泪水!
对于我们子孙后代来说,这一片热土,是我们永世难以忘怀的恋情。对于艺术家来讲,那用什么样的笔墨和语言来描绘它?当抓起一把残破不堪的毛笔时,当看着案前的画卷,脑海中的印象时,一种涌上心头的激情和点线交错的感觉,不得不把它宣泄出来。那线条是一种希望;那点是一种有声的和无情的泪水;那面是人生的感受和风雨的历练。
黄土地上的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的脚步和足迹,以及足印,给我们后代留下了一种希望,留下了一种美好的期望。这种希望和期望,是祖宗、历代不能忘怀的一种恋情。也就是黄土地上的热恋与我们人生的情景交融。
但是,今天我们怎么面对这一块黄土地呢?那,我们就要用心的感受它,体会它。当一种新的喜悦,当一种新的希望,在我们心胸中涌现的那一刹那,那就是景色非常迷人的,那就是景色非常气象万千的!这种思维的跳跃,这种对艺术的感受,这是任何人用语言来难以描绘的。因为,文字、语言,在这些面前显得是很苍白的,也是一种黯然失色的。因为黄土地上的汹涌澎湃那种热情和无数的身影,印象在我们的脑海中抹不去,割不了。这种灵与魂的融合,这种血与脉的传承,是我们不能把它轻易的抹去。因为,那是我们的初恋,也是我们终身的一段恋情!
黄土地啊,它是我们的骄傲!黄土塬畔,它是我们的故事!它也是我们的历史,等着我们一个一个走向成熟,走向明天的喜悦,迈向人生的另一个世界!这种世界向着黄土地上的一个又一个的人在招手。因为,美的希望,美的艺术,美的故事,它等着我们去传承! 查看更多2020-03-05 11:33:46 4 0 1682 -
2021-07-23 13:36:22 11 0 1682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文体兼修,共铸泰山魂一一为迎接第37届泰山国际登山节的胜利召开,深化体育与文化、旅游、商贸等领域的融合,首届“健身嘉年华 翰墨润泰山”登山主题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于2023年9月6日在泰山华侨书画院 华侨书画院展出。
展览期间,泰山华侨书画院院长薛文明介绍说:“泰山文化绵历五千载,立锥于华夏民族之精神内涵,影缩于神秘东方之灿烂文明,其身寄放天人合一的哲思,国泰民安和合共生是泰山文化的精髓。文体兼修,共铸泰山魂,通过这种书画展览的形式,参与登山节文体活动,就是为了全面展示泰安人民登高望远、奋力争先新风貌以及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成就?!?/span> 查看更多2023-09-08 18:52:07 13 0 1682 -
汪林创作日记 对话
汪林作品,《秋趣》
2018-04-28 22:20:22 2 1 1681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31,研究焦墨画,走向成功路。
焦墨艺术是心性的流露,真正想学不是刻意而为,而是自然的“留意”。焦墨是静中画、闲中思考。必须亲近自然、融于自然。方能被自然所爱,方能被自然滋养。焦墨画的成功需要奋 滋养。焦墨画的成功需要奋斗。更需要坚持。奋斗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作品
与人品有关、与学养有关、与悟性有关、与勤奋有关......唯独与“头衔”无关。一心成名人,难以成名人;功利心往往令人误入歧途;无意成名人,偏偏成名人,淡泊心反使人“无心插柳”。隐者不一定都是大家,但大家一定都是隐者。不事张扬、不为所动;与艺术恋爱,向文化攀亲,乃大家之道也。大家也好,大师也罢,不是自诩而定,也不是自谦而否,更不是忽悠而成,最终是作品说话,是历史表态。一马培童记一 查看更多2018-07-17 11:52:17 6 0 1681 -
2018-09-27 08:58:39 11 0 1681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如是如愿:杨牧青讲习佛学禅宗修行的现实法门
本网讯:2019年6月26日下午,受主办之邀,杨牧青主讲的“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在双井富力城“公益大讲堂”举办。本期以《佛学禅宗修行的现实法门》 实法门》为题,以佛学的禅宗为主,兼及佛教在东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思想价值,禅就在生活当中而展开讲述,分享了相关内容,与听讲者心融共鸣。
本期活动由双井街道志愿服务联盟、富力物业、合熹堂志愿服务总队主办,在华文缘书画社的悉心主持、协调与安排下,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者前来聆听讲座。活动以增益社区文化,繁荣社区艺术,在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中使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个更新、更深、更远、更高的重新认识和学习,为新时代文化艺术发展和市民文化艺术需要服务。
根据实际需要,六月份讲座安排如下:
6月5日《品书画 学国学 知大道 明天下》
6月12日《易经文化启迪生活的智慧》
6月19日《书画艺术与环境风水的意义》
6月26日《佛学禅宗修行的现实法门》
主讲简介:
杨牧青,号草坪先生,法青居士,癸丑年生于黄土陇塬。著名书画家,艺术、文化、社会评论家,国学智慧和人类上古文化研究者,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发起者、主讲人,杨牧青书画十渡写生文化基地学术主持,新商道领袖与国学智慧董事长精修班特聘导师,贞观景业高科企业文化战略顾问等。
他擅水墨大写意山水,兼人物、花鸟画,善甲骨金文书法,工楷行草隶榜诸体。在致力中国书画艺术实践与创新同时深植国学智慧和人类上古文化研究,推动民间智库建设,抒发艺术、文化、社会评论之见,撰有近百余万字文论。
近十年以来,以北京各大社区为起点,面向全国,开展的“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进全国重点社区院校企业”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开讲几十场/次,具有品牌化的美誉度,受到相关单位表彰和许多媒体报道。
在讲座上,杨牧青说,禅源于佛教。禅学产生于佛学的思想体系,佛教的禅学理论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学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禅宗又名佛心宗,又称是教外别传。禅宗不是汉传佛教,但又离不开汉传佛教的土壤,是被中国化的佛教。
以禅宗思想体系的内涵、结构、核心来看,禅宗的基调是以心性论为基点,并融合了儒家中庸、道家自然的思想,通过心性修持获得心性升华的心性学说,是一种摆脱烦恼、追求生命自觉和精神境界的文化理想的智慧凝结与体现。
贯穿在禅宗心性学说、文化思想的本质内容是:自然——内在——超越。特别禅宗吸取道家无为自然的观念来诠释人的生命自然状态、人的自性。后世有论者说 “僧家自然者,众生本性也”。
禅宗的禅学理论是佛教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学说。特别从唐代六祖惠能禅师之后,就占据了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地位,使其佛学文化蔚然大观,成为后世历代文人学士的文化生活与人生修养、处世的重要方式和表现形式,以及行为规范与标准,在人们生活当中处处都有禅,处处都与禅机,以至后世高僧大德层出不绝。
杨牧青说,禅,作为佛教的修持活动,有小乘、大乘的区别,而其共同目的是通过安静身体,集中精神,排除内心的干扰和外界的诱惑,将思想专注于一定的观察对象,按照佛教的立场和义理进行思考,以根除烦恼,去恶为善,转识成智,以得到精神解脱。
佛:佛家、佛学、佛教=以人立学,以学传教。
禅:学禅、修禅、禅学=以学立人,以人成佛。
虽然“佛”以“教”的形式而彰显,得以传播,但是今天我们不讲“教”的深义,或者教的仪规等,而重点讲佛的“学”的问题,怎么与实际的日常生活相结合的问题。同样,我们也不讲禅的“修”的方法如何高深,或怎么样的去坐禅、入定的问题,而是要讲禅的“学”的问题,也就是禅学的重要思想性和文化性的问题,以期生起智慧之心。
昔日,世尊——释加牟尼佛在灵山法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微笑。世尊道: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惠能禅师生于唐高宗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八月三日夜三更,在新州国恩寺(今广州新兴县)奄然迁化,端身不散,如入禅定,世寿七十六岁 。
师,俗姓卢,先世范阳人(今河北定兴县),其父谪官至岭南新州生惠能。幼丧父,卖柴养母为生……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誉称“禅宗革命”,是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
惠能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他弘化于岭南,对边区以及海外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影响。王维《能禅师碑铭》谓其:“实助皇王之化”。同时,惠能禅师也引起了中原皇室的尊重和供养,皇室屡次迎请他进宫,并为其建寺造塔。在滑台大云寺的无遮大会之后,通过对南北是非的辩论,奠定了曹溪禅在禅宗的地位。
在惠能入灭一百年后,禅者已非曹溪不足以谈禅。柳宗元撰《赐谥大鉴禅师碑》说:“凡言禅,皆本曹溪?!碧莆渥诿鸱ㄖ?,广东韶关曹溪禅即位居中国佛教的主流地位。
虚云禅师(1840-1959)湖南湘乡人,生于泉州,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六十岁后改字幻游,号虚云,世寿120岁,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脉”的高僧大德(曹洞、临济、云门、法眼、沩仰)。衣钵:宣化、本焕、海灯、佛源、一诚、净慧、传印等。
太虚大师(1890-1947)浙江桐乡人,生于海宁,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笔名太、觉、群、泰羲、华子、悲华、非心、芬陀、昧然、昧昧、缘芜、落凫,别署昧庵、白平、交芦子、悲华主、悲华室主、雪山老僧、缙云老人等,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提出“人间佛教”后又经赵朴初居士、星云大师发扬广大,成为当代佛教发展的方向。衣钵:芝峯法师、法舫法师、大醒法师、法尊法师“世称太虚大师座下四大金刚”,又有印顺长老等得益弟子,都对佛教的发展、僧才的教育、佛学院的创办等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禅,原是印度古代各种教派修行的普遍方法,而在佛教生活和佛教哲学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大智度论》卷第二八中说:“一切禅定亦名定,亦名三昧。四禅亦名禅,亦名定,亦名三昧。除四禅诸余定亦名定,亦名三昧,不名为禅?!本荽死纯矗梢猿莆?,定却不一定都能称为禅。
《六祖坛经坐禅品》中说:“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外禅内定,是为禅定?!?br>《长阿含经卷八》中在论述四禅时说:“复有四法,谓四禅。于是比丘除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于初禅。灭有觉观,内信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第二禅。离喜修舍念进自知身乐,诸圣所求,忆念舍乐,入第三禅。离苦乐行,先灭忧喜,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第四禅。”在这里,禅主要是对人情感和意念的控制或抑制。
《妙法莲华经卷四》中提到:“文殊师利言:有娑竭罗龙王女,年始八岁,智慧利根,善知众生诸根行业,得陀罗尼,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禅定,了达诸法?!贝诱舛位翱?,禅或禅定是认识诸法的必要条件。
《六祖坛经》经典法语选摘: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2、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须坐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内心非贤;日行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3、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
4、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
5、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
6、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7、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8、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共性无二。无二之性,既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9、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10、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11、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12、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13、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14、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15、依此修行,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
16、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佛学(教)常用的经典读物选摘:
1、《佛法概论》印顺法师著(从太虚法师处倡导人间佛教到如今星云法师) ?!斗鹧СJ犊伪尽防畋现!斗鸾坛J段蚀稹氛云映踔??!毒蛹已Х鹦幸恰啡站环ㄊχ??!堆Х鹦幸恰飞埔蚍ㄊχ?。
2、《中国佛教基本知识》杨曾文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2005年7月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内容包括:大乘佛教的兴起和主要教派、佛教传入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佛教传入中国、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年)佛教传入中国内地、东汉楚王刘英祭祠佛陀与黄老、东汉明帝派使者到印度求法的传说和白马寺、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佛教是在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环境中传播和发展的……等,是在佛学(教)文化知识的学术研究方面比较全面的一本书。
3、《心经》、《金刚经》、《佛说阿弥陀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地藏菩萨本愿经》、《观无量寿经》、《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父母恩重难报经》、《大般涅磐经》、《解深密经》、《佛说弥勒上、下生经》、《金光明经》、《梵网经》、《优婆塞戒经》、《六度集经》、《百喻经》、《法句经》、《佛遗教经》、《阿含经》、《四十二章经》、《观音菩萨普门品》、《普贤菩萨行愿品》、《华严经·净行品》、《华严经·梵行品》等。
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将以《品书画 学国学 知大道 明天下》为总主题,开设不同的分讲主题,通过大量的图文展示,展开讲述,根据各地辖区内的社区、校园、企业的实际客观条件,逐步在全国各地推广推进,分期分批开展活动。
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围绕中国的真、草、隶、篆等书法艺术和山水、人物、花鸟等国画艺术的为重点,以医、易、道、儒、佛“五家”传统的国学文化为基础,结合国家当前的主流文化思想和意识,进行主题式的讲述与互动交流,期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好时机下,坚定文化自信,能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更加接地气,让更多的国粹文化经典能够深入到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当中去,传播书画艺术正道,弘扬国学文化智慧,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社会大众的文化思想、道德观念和对文化艺术的理解认知度有所提高,惠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为国家软实力文化艺术发展尽一份文化老百姓、艺术平民的责任和义务?。ū嗉阂战缤追ⅲ褐泄燎嗤?、艺界报公众号,照片:华文缘书画社提供) 查看更多2019-06-27 09:57:35 14 0 1681 -
2020-03-13 14:23:31 6 0 1681
-
2020-09-01 10:56:28 17 0 1681
-
已认证
徐继良创作日记 对话
岁寒三友
2017-11-16 23:01:58 13 1 1680 -
周牧天创作日记 对话
~~~晨起加个小山丘,苦瓜和尚说:形质实乃胸中象,和村东头的小寡妇没有啥关系
2017-12-28 08:52:43 2 1 1680 -
李伟成创作日记 对话
精品国画四尺仿古山水,欢迎订制
2018-01-08 10:42:50 2 1 1680 -
李尊荣生活日记 对话
应孟加拉大使法兹勒 卡里姆先生的邀请,参加孟加拉与中国建交47周年晚宴,祝中孟友谊长存
2018-03-30 16:03:24 9 2 1680 -
蒋元生创作日记 对话
每日一画:国画山水画《太湖美》,敬请欣赏
2018-05-27 08:47:14 7 0 1680 -
王根权收藏日记 对话
唐孙过庭【书谱·授书论·第五十六章·偏玩所乖】译文(摘自王根权著《〈书谱〉品评》)
在作品的书写中,一味地追求并突出质朴率直的运笔用墨,对点画和结字的间架结构不加变化处理,这样以来作品就显得平淡 ,这样以来作品就显得平淡直白,就没有了遒劲圆润等笔墨用墨,也就缺少了所表现反映的书写情感和书写意境。
在作品的书写中,一味地追求并突出刚佷有力的运笔用意,对点画的书写刻意追求并突出表现阳刚之气,用笔力量很强很大,好像不是在用毛笔写字,而像是用镢头在地上刨挖泥土,这样的书作也就没有了遒劲圆润等笔墨用意,如此书写也就谈不上书写情感和书写意境的表现反映。
在作品的书写中,一味地强调书写的规范规则,受制于规范规则的严格约束,这就影响了书写情感的发挥,就做不到书体形式与书写内容的协调统一,也就达不到达情表意的书写目的,这就又成了一种弊端。
在作品的书写中,一味地追求潇洒,恣意放纵,不受书写规范规则的约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运笔用墨轻率随便,胡乱涂抹,这样的书作就不是好的书法作品。
在作品的书写中,一味地表现运笔用墨的温和柔顺,这种柔和软弱的笔墨用意对书作的品次实际上是一种伤害。
在作品的书写中,一味地追求并突出阳刚的笔墨用意,以至于显得急躁过分,这种过分阳刚的笔墨用意对书作的品次实际上也是一种伤害。
在作品的书写中,运笔用墨处处犯疑惑,没有稳定的书写情绪和突出的书写情感,没有明确的书写意境,书作也就没有了遒润,没有了书写的精神风貌。在作品的书写中,一味地去追求运笔速度的迟缓,貌似持重,实则心中无数,这样的书写其效果则显得死板笨拙而缺少灵动。
在作品的书写中,运笔用墨轻浮烦琐不简明,笔墨用意不能随书写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这样的书写其效果则显得平庸琐碎而缺少明快。
以上所列举的九种书写现象,都是那些不理解书法艺术的功用和目的,不知道书法艺术中真正的运笔用墨应该怎么样而不应该怎么样,固执地按照自己的书写习惯书写,追求所谓的个人书写特色和书写风格的人之所为,这些都是背离了“达其情性,形其哀乐”这一书法之旨所导致的结果。 查看更多2018-08-20 16:09:25 7 1 1680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眼疾复悟山水画道诗
连日来,春月京华干燥,多雾霾。余心火上窜,且肝气或有不宁,眼睑生疾有庠,视线模糊难察之于毫端,忍痛作数幅积墨山水?;砣患?,复悟一代山水画宗师黄宾虹年九十后患眼疾, 患眼疾,双目难清,老人则以心智之力写画而得神来佳作,斯乃笔墨大乘之道矣!是夜,余以诗怀之记之,以飨同好。诗曰:
朝临黄老翁,午摹黑石鲁,
夜思经卷意,日月不吱声。
伏案画虚空,起身一小憩,
抿嘴两苦茗,何处梦生花?
隔窗望苍穹,遥忆祭前贤,
泪湿日渐长,原是自多情。
山人笑我痴,苦瓜说吾傻,
揖手问青藤,私语向邋遢。
老缶敲我头,学点杏子坞,
惊得一阵醒,湖畔寻莫奈。
波动如墨色,游客似点皴,
草草忙古篆,席勒犹眼前。
光阴多荏苒,往事不堪言,
辛苦三十年,后生寄大千。
一一2017年岁次丁酉二月戊申日杨牧青记 查看更多2019-04-09 19:19:19 12 0 1680 -
2020-06-05 22:20:23 6 0 1680
-
梅丽琼创作日记 对话
梅丽琼国画花鸟画作品欣赏,辛丑年作品。(附装裱效果图)
2021-11-09 15:40:17 6 0 1680 -
党文军收藏日记 对话
此幅作品已被四川省南充市嘉陵长城南路 段女士收藏!早上好!
2018-01-30 10:43:47 3 0 1679 -
东方古玩城堡收藏日记 对话
罕见品——晚清时期最小钟形鸦片烟灯、此件藏品取白铜为材,古人用于随身携带,随时寻乐,做工精良、内外有款、罕见器形、全品相、高6.7cm宽3.6cm重106.8g、全品相。
2018-04-01 11:11:11 5 1 1679 -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宝子碑习作!
2018-08-29 08:10:42 2 0 1679 -
安士胜生活日记 对话
为民族团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不喊空口号。第一次给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学的新疆孩子们讲讲国画,没想到孩子们的热情如此高,这公益活动好呀。
2019-04-05 22:21:20 3 0 1679 -
王征明创作日记 对话
水意画追求的四种境界:1灵魂的归属2生命的反思3人性的本质4美好的生活;
艺术是思想的展现,技巧是展现思想的工具。美好的思想是心灵普遍存在的规律——真善美灵,也是艺术家乐以追求的。2019-12-19 17:14:48 19 0 1679 -
2020-08-31 11:27:26 43 0 1679
-
已认证2021-07-23 11:37:07 12 0 1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