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近生创作日记 对话
京 城 泼 墨 (整 图 分 割 )
张近生国画2018-04-29 14:24:57 7 1 1948 -
马曙光创作日记 对话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门泊东吳万里船
杜甫诗一首
远之马曙光书于金陵
折扇古诗文
33cm×61cm
杜甫诗意图:一行白鹭上青天 白鹭上青天2019-06-30 08:51:30 4 0 1948 -
甘庆琼生活日记 对话
应邀参加在大别山革命老区河南省光山县举行的美术沙龙,来自光山、新县、潢川、息县、罗山五县的3O余位书画同仁齐聚巡山堂。
2019-12-16 15:08:31 16 0 1948 -
安士胜生活日记 对话
天津画院新春送福走进邓店村!
2018-02-02 15:09:44 4 0 1947 -
已认证
石广生创作日记 对话
夜半漫笔,青灯孤影,朦胧间仿佛穿越到古代,耳边响起了狐仙软软的细语:“公子,时已不早,款请兰汤沐浴,歇息了罢。且待明日再书未迟……”[偷笑][偷笑][偷笑]
2018-06-08 22:09:11 9 2 1947 -
已认证2019-06-08 09:07:28 17 1 1947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参观国博“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随记
深秋的黄金旅游季,北京城初见黄叶在枝头迎风跳舞。2019年10月22日起中国国家博物馆斥资举办的“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出,参观者络 者络绎不绝,官方媒体及众多的知名媒体和自媒体,纷纷报道,这是对甲骨文发现120年来的一个最好的回忆和纪念,可谓是盛况空前,意义重大。
时,我从山西“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途程中回京后,忙着约上好友中国教育电视台张强先生一起去看展览。张先生以“天文星象”对应着来解读“甲骨文字”,很有意思的,这一方法是靠谱的,也是可行的。
当然,古文字(甲骨文)不全部是以“天文星象”原理去造字的,也有“察鸟兽之迹,近取诸身”的造字方法。我在甲骨文书法公益讲座上经常讲,甲骨文字,特别对上古时期的陶、玉、石、青铜、摩崖等古文字和图纹,是要用天、人、地、时、空“五位一体”的大宇宙观去认知的,世界不是单一物质世界,不是单一的人为自我认知的世界,也不是汉代以来形成的“六书法则”能够解决的。
当看着展馆的设计布局和每一件展出的作品(物件)“释文”时,我不得不陷入沉思,思考着这个很大很大的“大问题”。有时也想,如果这个“大问题”一旦被证明证实是对的,那就不得不颠覆120年以来人们对甲骨文的认知和观念,甲骨学的研究方法和体系不得不重新来构建。
当然,这个很大很大的“大问题”也有许多的学者和有识人士已经在思考了,并且还有著作和文稿问世。如,10多年前芜湖璩效武老先生《甲骨文字辨释》(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给了我们许多启发。又如,青年学人罗俊华的“甲骨文新学”解读方法……等等,都是值得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和注意的。大家都知道,甲骨文是解开中华文明距今3000多年前及其以上远古时代的一把金钥匙,是一个很优质而不是豆腐渣工程的极佳桥梁。
大国智库,小民于行,真正的民声民情民意若不能及时上达,就会导致顶层决策的严重失误!在我倡导的“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和以人类上古文化谱系与人类上古文明研究的理论框架(当然以中华文明探源为重,兼以整个人类文明状况)及在“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观点上,当今及今后,甲骨文研究需重新的认知,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跳出象牙塔,打破院体学术研究的垄断和一言堂的不良现象,让广大民间的甲骨文(甲骨学)研究群体活跃起来,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优势。若忽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忽略了人民群众的智慧,那是最愚蠢的。即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也跳不出这个公理和真理的!
现在我们一定要知道,殷墟出土的是“甲骨刻字”,不是“甲骨刻辞”。字是文字的意思,辞是从《易经》卦爻卜辞中而来的。对“甲骨刻字”定性定义为“卜辞”,并以“卜辞”的主导思想去认读文字、解读甲骨文字,甚至去理解、了知殷商历史,这是有问题的,是不准确的!
当然把“甲骨刻字”定性定义为“卜辞”,这与前辈罗振玉有极大关系的?!奥奘先范税惭粜⊥褪且笮?,也就是商都,甲骨文为商王室处理大事进行占卜的原始文书,从而初步审释商代帝王名号?!保跻宦?、韩江苏著《甲骨文书籍提要》<增订本>中著名《尚书》研究专家刘起釪教授所作的《序》文)
现在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概念的定性定义,如今殷墟发掘出来的“甲骨刻字”是殷商时期历史文献资料及其以前的历史档案资料,不是“甲骨刻辞”式的什么前辞、命辞、占辞、验辞的“卜辞说”,也就是“甲骨文非卜辞说”!试想,殷商王朝的人,事无大小、处处都要去“灼龟占卜”并且费那么大劲儿还要刻在甲骨上面,殷商王朝的人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了吗?
如今据知,殷墟出土的甲骨刻字片有15万之多(又说20万,当然包括后来的赝品在内,没有发现或许更多),用历史断代年限和出土的西周甲骨刻字来看,自盘庚迁殷,从殷商武丁到帝辛纣王灭亡这250多年时间,殷商王朝人能生产出几十万片甲骨刻字而且都是用来“灼龟占卜”的?!这每天要刻多少个甲骨片,算算这个数学账就明白了一大半了。特别甲骨片上的刻字是非常精细的,比毛笔字写的小楷字还要小些许,搞篆刻印章的都明白,这么精心细刻的字是需要认真对待和时间的,不能丝毫马虎!
若就“甲骨刻字”中常见的卜、贞、?……等字及常见的几十个符号,自甲骨文发现120年以来,可以说是被前辈专家们释读偏误偏错了。譬如,徐中舒《甲骨文字典》里面解读、隶定出的“首例”为“丁巳卜宾贞出于丁一?!闭庖痪洌烤挂笊掏醭娜艘得魇裁辞榭?、表达什么意思并且还要精细的刻在甲骨上呢?这是我们无法读知其意的。这一定要思考,不能陷入固有的甲骨文字释读误区了,以象形文字形体和结构对应汉代以后文字形体和结构及现代文字语言意境来释读甲骨文字的方法是欠妥的……还有许多“甲骨文非卜辞说”就先不一一列述了(后见《杨牧青:重构甲骨文研究方法和认知的解读思维模式》<暂定题名>)。
时下,适逢新时代新机遇,我们当在前辈们具有“偏误偏错”的努力和心血付出的基础上,必须要重新构建“殷墟甲骨刻字”研究方法和体系,使其还原本来真实的面目!当然,这个很大很大的大问题更是一个巨无霸的文化性的大工程,打通中华文明上古文明史,以鉴今世文明发展,也只有重新来认知古人的大智慧了!
题外话,高强度的防犯和安检,似乎表明了人民(或老百姓)还可能存在着极其不安全因素,似乎需要在人流很大的情况下将安检口多开几个口呢?时间是浪费不起呵!不严加防犯和安检的“便捷通道”或许让具有安全性能较高的官吏和特殊情况的通行。至于或许还有许多贪官污吏在“便捷通道”上行走时,我想一般人是不认不出、也认不清其本来面目的!感恩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祝愿我们祖国在新时代能够建设成一个多阳光少危险的强盛的新国家!——2019年11月1日杨牧青于京华
相关链接>>
用真艺术传播国学智慧:杨牧青甲骨文象形书法启示
从甲骨文字探索中国书法之美——怎么写好甲骨文书法
华夏之源·杨牧青32幅甲骨文书法作品在宋庆龄青少中心展出
全球首发:杨牧青破译八千年前贾湖遗址16个符号文字
杨牧青:甲骨文字解读思想和方法要有新的突破
杨牧青:解读甲骨文的认知和方法须重新思考
1899甲骨文/1900量子力学:中西方不同的解释在解释着一件事
杨牧青:简析“鎷”字在甲骨文中的疑误 ——兼议山东博物馆藏“鎷”字甲骨片疑为赝品
北斗七星定乾坤:在旷野中观察过多少次北极星?
连载1)甲骨文解读之痛——对甲骨学研究的重新审视与希望
连载2)甲骨文解读之痛——对甲骨学研究的重新审视与希望
连载3)甲骨文解读之痛——对甲骨学研究的重新审视与希望 查看更多2019-11-01 15:10:34 18 0 1947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我用生命试出来的配方:九含、一创,八无,十有,九要、一预言?!蓖男蠢?2)
焦墨配方:焦墨艺术是中国五千年最古老的绘画方式。
(焦墨九含)一、含传承,二、含古 (焦墨九含)一、含传承,二、含古意,三、含笔法,四、含墨法,五、含禅意,六、含哲学,七、含意韵,八、含灵魂,九、含发展。
(一创)创刻石皴法。
(八无)一、无定则,二、无标准,三、无理论,四、无楷模,五、无样板,六、无大成,七、无造极,八、无第一。
焦墨画家(十有)一、有思想,二、有情感,三、有执着,四、有痛苦,五、有孤独,六、有呐喊,七、有哭笑,八、有痴颠,九、有游浪,十、有苦海。
(成功之路九要)一、要终生喜欢,二、要坚持数年。三、要读万卷书。四、要行万里路。五、要采风写生。六、要目读心记。七、要研究探索。八、要突破创新。九、要留传后人。
(一预言)三十年后我的画最热门。(今年疫情闭关中新作)(焦墨秘方)很管用。 查看更多2020-08-31 11:44:12 25 0 1947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三晋行一一参访侯村娲皇陵/女娲补天寺
2021年4月7日,殊胜因缘,我们一路前行,参访山西洪洞侯村娲皇陵/女娲补天寺。一一记于"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暨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途程中 划″推进途程中<欢迎关注﹥
女娲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已经开展的中国史前文明探源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女娲是人类的创世女神,也被世人尊称为大地之母、中华之母,是一个福佑万民的女神。老少能熟的女娲"抟泥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故事流传至今。
据史料和传说,女娲是伏羲之妹,被其兄封为"女皇″,居汝水之阳(今察之,似为汾水之阳更对)。女娲庙、娲皇宫、女娲陵之名大多见于黄河流域,今山西洪洞、山西霍州、山西芮城、甘肃天水、河北邯郸、陕西安康等地有之。
上图:沿村舍路径而行,娲皇陵就在眼前。本来车子可以直接到达寺前,结果导航提示到达了,于是步行而至。原来"娲皇"非要让我步行千余步而朝拜,一证诚心呵。
上图:向寺院师父说明了我从北京到三晋的"文化行″情况后,径自取上钥匙开启娲皇陵之门。
上图:近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冰心先生题写"中华之母女娲陵″,陵园内碑刻文记等,还有两个棺材置放陵后小室。
上图:女娲补天寺住持果明法师也是临济宗的,与我聊起虚云、太虚、宣化、一诚、星云、弘一诸先辈,甚为亲近。法师坚守寺院二、三十年,性情正直,多正见,开言便讲"三皈五戒、登坛传教、依法不依人、要注重实修″等。中午,我们聊的挺好,惟独遗憾的是,法师让我喝茶而我婉谢无饮,因我杯中有水添增之故。
附言:
女娲陵寝坐落在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侯村境内,在村子地势较高处。据考证说,距今约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最早的“女娲陵”。
又说,"女娲陵寝"始建于周朝,汉建和元年(147年)重修,后历代修葺扩建。自宋代开始将此处列为"女娲本庙″,享受国庙祭祀。宋、元、明、清四代国朝,历派钦差大臣致祭。清康熙皇帝曾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亲临女娲陵祭祀。
寺庙内古碑林立,原有139通,均为历代帝王祭文御碑。据清代道光年间刊刻的《赵城县志》记载,从顺治八年(1651)至道光元年(1821)170年间,六代清帝致祭女娲庙的谕祭文就有30道。
女娲陵寝占地面积36000平方米,由南至北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仪门、献殿、寝宫等。东西配有廊房、禅院、竹苑、补天石、钟鼓楼等。 查看更多2021-04-08 09:35:25 14 0 1947 -
刘建国创作日记 对话
纪念毛主席诞辰书画展,我的国画作品《峥嵘岁月》,《东方》等参展
2017-12-26 22:57:24 6 2 1946 -
赵国毅创作日记 对话
赵国毅教授带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学生在山东威海渔区写生,下图是写生作品《采海带的女工》、《出海前》,请欣赏
2017-12-28 09:00:53 4 2 1946 -
2018-04-13 20:20:29 8 2 1946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书法:青铜铭文遂公须与大禹治水
名称:燹公须(須+皿)
规格:68cm x 136cm
款识:庚子夏杨牧青课徒。
备注:该器从美国古物地摊上被中国某人发现并回流,2002年保利展出时李学 发现并回流,2002年保利展出时李学勤先生名之为遂公须(須+皿)。后有学者不断对铭文解读,有说是商代的,有说是西周早期的。今再对二十多家论说比较,李学勤先生的西周中期遂公说是对的,内有两三个字虽误释了,但不影响李先生的正确判定。遂与燹是一样的,亦昆仑燧人氏后裔。铭文98个字无一字是闲的,记述了大禹治水事情,是先秦古文献记载有力佐证。就遂公而言,即古遂部族,今地名中遂什么的大与此古部族有关系,如川中遂宁等。今学者大都以古遂国为说,这是以今人观去度古人态,是非常欠妥的,这也是一个认识、方法与思潮的致命问题。先生人微言轻一下子是不能改变当今史学、考古、社会的流弊流毒,但可以慢慢地影响之,总有慧者可知吾心!一一庚子6月中旬杨牧青于京华 查看更多2020-06-14 10:49:22 5 0 1946 -
2017-11-07 15:47:47 4 3 1945
-
已认证
柏波创作日记 对话
2O18年4月28日四川省文化厅邀请全省十名民间艺人柏波等参加″乡村文化振兴″座谈会。今天上午由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赵红川、省文化馆副馆长熊强主持,在四川省文化馆召开。
2018-04-28 20:48:04 6 3 1945 -
税小宁创作日记 对话
最美观音法像核雕精品一套,尺寸2.1*2.5 cm,请欣赏,欢迎订制收藏。
2018-05-30 09:59:31 7 0 1945 -
已认证2018-07-10 15:31:33 10 0 1945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马培童石窟作品之四大石窟作品赏析连载之(三),作者潘玮萱;
石窟是依山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大多佛教僧团也随之南迁,龙门石窟就是在此时开始建造,后来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北宋等朝代 北齐、隋、唐、北宋等朝代都继续有所雕凿,断断续续开凿了四百多年,经过了四百多年的苦心营造,不同时期的能工巧匠在龙门石窟创造出不朽的艺术作品,其中造像碑刻和题记为全国各石窟之冠。以碑刻艺术出名的魏碑体式题记,不仅记载了北魏时期开凿龙门石窟的历史背景,而且代表了当时书法艺术的风格和水平。龙门石窟南北长一公里许,现存窟龛2100多个,其中大型窟29个,造像10万多尊,题记碑刻3600多件,佛塔50余座,1961年龙门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さノ?,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佛造像在佛教界内部被看作是佛陀的化身,文革时被破坏许多,残破意味佛陀化为千万,碎片具有圣物的灵魂。灵魂、正直、真诚、善良、洞察力、分辨力、勇敢的心、目光的犀利、心底的慈悲、知识的博闻、敏捷的思维,这些优秀的品格,是佛陀和人的灵魂。而这一切,你都无法看到,只能感受到。残佛弥足 珍贵!中国历史上数次灭佛(人为或自然的损坏),但佛之所以越灭越多,是因为佛经中早就有“佛身一残,千万佛生”的禅语。因此历来信众都把在战乱、天灾人祸中遭到毁损的佛教塑像悉心保存。 为使这一信念通过焦墨画进行表现, 更好地弘扬佛法,马培童创造了“焦墨刻石皴石窟佛造像”,用这种方式刻画佛陀造像有独特的画风。
在探索龙门石窟,马培童心情异常兴奋,第一次去柬埔寨吴哥窟时,马培童被吴哥窟振住了,吴哥石窟的故事深深印在马培童的脑海里。对于游历无数名山大川的马培童而言,吴哥窟古迹令马培童感动,由此,马培童走向了中国四大石窟,走进了让马培童无数次感动的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卢舍那大佛令马培童难以忘怀,卢舍那大佛是唐高宗和武则天亲自下令并监督开凿,武则天曾为此捐出“脂粉钱两万贯”,因此这座卢舍那大佛被赋予女性的形象,传说以武则天为原型。对神秘的卢舍那大佛的面容,马培童以武则天形象塑造。
北魏时崇尚以瘦为美,佛雕造像追求秀骨清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以胖为美,因此唐代的佛像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既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族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及自然纯朴的写实的风格,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如龙门石窟里其中以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大卢舍那佛是典型的例子。这座佛依《华严经》雕凿摩崖式佛龛,雍容大度、气宇非凡,将佛国世界那充满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这组雕像既体现了大唐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也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龙门石窟的探索,不仅是技术方面的探索,准确地说是观念上的探索。从作品《龙门石窟》的研究到作品的完成,是一次心灵洗涤的过程,神圣且庄严。马培童以其独到的开拓精神、创作理念,至高的艺术境界和极其精湛的写实技巧,为中国焦墨画的兴起和发展,无予争议地开了先河。(未完待续)
潘玮萱写扵上海、2020、03、12, 查看更多2020-03-21 11:05:12 32 0 1945 -
2020-06-07 22:09:12 4 0 1945
-
王世军生活日记 对话
2017年12月26日 应邀参加在京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贯彻十九大强军固国防"纪念建军九十周年全国书画展开幕式
2018-01-02 15:48:35 15 1 1944 -
2018-02-23 19:35:49 6 1 1944
-
刘德芳创作日记 对话
我的根笔作品——龙行天下系列。
2018-02-27 22:46:15 9 0 1944 -
崔华泉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东坡赏竹》,100×50cm,崔华泉。
2018-03-01 18:31:14 6 0 1944 -
已认证
尚建国生活日记 对话
中华大自在弥勒佛与我们同在!
2018-03-18 13:35:21 3 0 1944 -
2018-04-07 13:08:39 12 1 1944
-
已认证2018-04-09 09:14:44 4 1 1944
-
陈庆明创作日记 对话
三尺山水画,《雨后新歌》、《清江人家》,陈庆明作品
2018-04-26 13:15:58 4 3 1944 -
陈刚生活日记 对话
本人作品在徐州珠宝协会会长史玉明先生的牵引下被国内著名企业家收藏。
2018-05-06 10:20:32 5 1 1944 -
已认证
刘胜利创作日记 对话
应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宋先生之邀而创作两幅四尺三裁竖幅作品《用心万事成》和《随缘》,供朋友们欣赏。
2018-05-12 20:43:22 12 1 1944 -
2018-05-23 15:14:19 9 0 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