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清末、民国初海派著名画家吴昌硕,潘玮萱评马培童(72)
吴昌硕,原名俊,字昌硕,以字行别号缶庐、苦铁等,浙江安吉人。曾任安东县令一个月。工诗书、篆刻,书法擅长石鼓文,篆刻学浙、皖派,为西印 擅长石鼓文,篆刻学浙、皖派,为西印社社长,是清末、民国初海派著名画家的杰出代表。
吴昌硕,30多岁开始学画,求教于任颐,40多岁以后将画示人。擅长花卉画,初受任颐指点,后参赵之谦画法,又继承徐渭、朱耷、扬州八怪传统,并将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用笔浑厚苍劲,力透纸背,又纵横恣律,气势雄强。
吴昌硕作品《桃实图》(见图一)画家笔下的硕桃不同于宋文人画中的萧散、捉摸不定的物象,有着沉重,结实和丰满的立体感,他先染出桃子的位置,趁水色欲干时,勾出枝干,以浓重的笔墨画出覆盖在果实和枝杆上的桃叶,桃色与墨色微微相渗,枝叶俯仰顾盼,加强了空间深度。
画家夸大了桃子的体积,树干用笔十分简阔,桃实的布局以特写的方式将下面三只投向观众的眼前。
在构图上,吴昌硕喜取近似书印章法布白的之字和女字的格局,或将石鼓文变正为斜,以倾斜的井字作为构图的基础。因此他的作品时常从左下方斜延至右上方,或从右下方斜延至左上方,枝叶紧密、虚实相生而成对角斜势,充满了张力。
在设色方面,吴昌硕喜用浓丽的对比色,常用西洋红画花,色彩强烈而鲜艳,艳而不俗?;蹲釉蛴媒吓ǖ穆?、黄再加焦墨,形成深厚而饱满的艺术效果。此外,其画作还配以趣味盎然的诗文、洒脱出众的书法,以及古朴合宜的印章,诗、书、画自然天城。他不喜欢四平八稳,讲究绘画同书法有笔势呼应的布局。
马培童以下佛像作品,马培童以焦墨绘之,并将佛像拉近距离,夸大佛像的体积,以特写绘之,因此与吴昌硕有相同余韵。
在海派的画家中,能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唯吴昌硕,他画外求画,将印风书风和画风融为一体。吴昌硕其书法也名震天下。尤以篆刻书最负盛名。他以《石鼓文》为范本,参以西周金文及秦刻石,融合篆刻笔意。所作画法凝炼遒劲,貌拙气酣,极富金石气息,可谓自出新意、前无古人。除篆书外,其楷、隶、行书也十分出色,具有古朴敦厚,刚健苍劲的特色,充分展示了作者的创意及气魄。
————(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2-04-26 17:24:55 51 0 1961 -
苏进春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新作《天山雄风》,展现天山狼群的野性,苏进春
2018-01-17 19:07:36 8 0 1960 -
已认证2018-04-05 10:39:42 9 2 1960
-
王征明创作日记 对话
技巧成为千年来继承进而演变的准则?!千篇一律的境界唯独笔墨在变!水意画注重境界!
2018-05-29 08:34:44 12 1 1960 -
王根权创作日记 对话
连载31)《武圣王翦传》,王根权著,版权所有,盗版必究!发扬中华传统,弘扬王姓文化?;队拗?!第一部:王翦世家? 第六章、平阳郡望? 。
王姓二世祖王宗敬娶妻姜氏,系司隶校尉姜元女,生了一个儿子 宗敬娶妻姜氏,系司隶校尉姜元女,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叫王凤。 ?
王凤,王姓三世祖。王氏家谱记载;“王凤字思勉,多智略,任上卿,封平安公?!蓖跣帐侵芡跏业淖谇?,王宗敬历任周景王、姬朝、周敬王三朝司徒,王凤任周上卿封平安公。周王室对王家父子可谓不薄,王家父子对周王室也可谓忠心耿耿。王宗敬“温恭敦敏”,在诸王子争夺王位的斗争中,艰难周旋。王凤“多智略”,为了扶周王朝之将倾大厦,兢兢业业,费尽心机。然而,周王朝日趋于衰之势并未因王家父子的忠诚和努力而改变。 ?
王宗敬生长在王宫,虽然不是王子,却享受着王子一般的待遇。周景王念其哥哥故太子姬晋的情份,视其如己出,令其与众王子一同学习,一同玩戏。因其“温恭敦敏”,与众王子都能处的来,众王子都喜欢他,也都尊敬他。公元前520年(周景王二十五年)那场周室王位之争,王宗敬支持姬朝即位,赶跑了姬丐,但姬丐却不怨恨他。 ?
公元前509年(晋定公三年),姬朝迫于晋国六卿的军事威胁,向晋国六卿妥协,同意姬丐回周都洛邑做敬王,自己称臣,王宗敬随姬朝一起做了姬丐的臣子。姬丐回到了周都做周敬王,王宗敬继续做着周王室的司徒,不久姬丐召其子王凤入朝为官。 ?
公元前504年(周敬王十六年),姬朝看到晋国六卿为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相互残杀,闹的不亦乐乎,又起来反对姬丐,姬丐再一次逃奔到了晋国。这次事变,王宗敬、王凤父子没有追随姬朝起事,而是做为周敬王姬丐的臣子,随周敬王姬丐一起逃出了洛邑,来到了晋阳。前番扶植姬朝登上天子宝座是忠君,此番随姬丐一起逃难同样是忠君。王宗敬、王凤父子举家逃离周都洛邑,姬朝没有为难他们,让他们一家老小仆从等一起离开洛邑随姬丐而去。 ?
待续... 查看更多2018-06-09 09:50:30 5 1 1960 -
陈培泼创作日记 对话
《党务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加强理论学习》~陈培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新的思想理论体系。这一思想写进了党章,载入了宪法,成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作为党务工作者要在 要在新时代做好党务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的加强理论学习。
只有与时俱进的加强理念学习,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理论在创新。不同的思想理论,产生和指导于不同的时代。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体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入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催生了新的思想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此,作为党务工作者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加强新思想理论体系的系统学习。
只有与时俱进的加强理论学习,才能用新思想武装头脑。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四个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各个学科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要把新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只有不断和持续地加强“学思践悟”,才能深入、准确地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并转化为指导与实践新时代的能力。
只有与时俱有的加强理念学习,才能更好地指导现实工作。新时代有新时代的社会形态、经济特征、社会矛盾……新时代有新时代的发展规律,新的发展问题,新的时代变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总结实践经验,凝聚全党智慧的过程中形成的新的理论体系,是适应新时代发展规律,解决新时代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新变化的思想法宝,党务工作者要提升在实践中的工作能力,有效地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难题,必须与时俱进的加强理念学习。
?
? 查看更多2018-11-03 12:24:01 2 0 1960 -
李牧创作日记 对话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李牧新作,可以订制
2017-11-21 11:51:19 6 3 1959 -
安士胜收藏日记 对话
红色文艺轻骑兵,天津市群艺馆、西青文化馆联合送福走进王兰庄,“年”真的来啦
2018-02-01 12:18:01 2 0 1959 -
陈其飞生活日记 对话
赠,陆秀夫纪念馆《夜竹》一幅。
陈其飞2018-04-15 19:56:00 2 0 1959 -
已认证2018-05-08 14:56:07 14 2 1959
-
已认证2018-06-13 18:34:03 12 1 1959
-
已认证
刘胜利创作日记 对话
应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徐先生之邀而创作三尺整张竖幅作品,唐刘禹锡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薄段谝孪铩肥翘拼肆跤砦拇碜髦?。这是一首抚今吊古 的诗篇,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此诗凭吊昔日东晋南京秦准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破,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云烟,成为历史的陈迹。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且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含着深刻的寓意! 查看更多
2018-08-17 23:39:25 7 0 1959 -
已认证2019-03-09 20:41:07 21 0 1959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甲骨文非卜辞说: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突破学术研究壁垒,拓宽视野,广开言路,放大心胸,激活甲骨学,建立甲骨文新认知,甲骨文不是殷商人事无巨细的在崇尚鬼神迷信占卜状态中形成的文辞,它是商王朝对各种事项的记录 与历史文献档案,是"唯殷先人,有册有典″的另一种记事方式!甲骨文字释读务必走出死胡同,这与破译一个字奖励5万、10万没有任何关系,若为奖金去破译,那也只能是咬文嚼字式的东拉西扯胡诌了!
我们要真心感恩感谢殷商王庭那些拥有文字使用权力的人(如,巫/史/司空/祀祭官等)呵,如果没有他们用甲骨刻字的方式保留,靠朱书(毛笔)竹简(册典)的形式保留,那今时的人们对华夏先祖的文化文明可能更要懵了!一一杨牧青·人类上古文化谱系研究课题之甲骨文字专项研究<详阅艺界报公众号内《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序事曲之1.2.3.4篇》文稿> 查看更多2020-07-22 07:59:24 5 0 1959 -
徐家康收藏日记 对话
故事七:写这个故事是因为地主也没有余粮了。(著名画家沈敬东写的)
生活不易,有些人喜欢借钱,一般两三万,有时五万,加在一起也不少,多是老乡,同学或最好的朋友,借钱完全是对信任的测试,可是最后都失 信任的测试,可是最后都失败了,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人是完全不可相信的。颜子悦也是老乡,十多年没有见的老朋友,南京许多人认识他,他不是画家,是自己创办刊物的主编,博览群书,真正的文化人,我一直喜欢有才华的人。两年前的一天,他突然打电话说要来看看我,我说来吧!那天天气非常好,他给我带了许多他编的书,我们坐在工作室里先喝了点咖啡,又喝了点洋酒,他自己带的雪咖,一根一根的抽着,从南京谈到北京,从国内谈到国际,从红楼梦讲到金刚经,阳光透过窗户从他红润的脸庞,从他一闪一闪的眼镜边一寸寸的移过,天渐渐的暗了,空气中弥漫着咖啡洋酒雪啡的味道。到了晚饭的点,我说我们一起出去吃饭吧!边吃边聊,这时他才为难地说,饭就不吃了,我想求你一件事。他说到这,我基本明白了。我说不能借,借出去的钱基本不还,他这时脸上出现了很紧张的表情,不停的抽烟,我饿的拿出了饼干,把一盒饼干全吃完了,他一直说他做文化出版怎么怎么难,又要过年了,遇到点困难,欠别人翻译的稿费一时还不上,反反复复地求我,快到晚上十二点,透过眼镜可以看到眼泪在眼睛里打转。我实在心软了,我想人总会有最困难的时候,帮人一把他会记一辈子的,终于说服自己坐在电脑边,把钱转给了他,那可是一笔不算太小的数字,他激动地说年后就还。起先电话不断,说再等等,半年后一天我打电话他不接,晚上她老婆打电话哭很伤心,告诉我,他老公刚刚从十五楼跳下去自杀了。啊,还有这种事,我内疚好一段时间,还发微信表示怀念!但之后想想有点不对,去公安和法院一了解,此人还在世上,欠了一屁股债,没有人能找到他。唉!想到他就想到那天阳光灿烂的下午,在人间,不做人偏要做鬼,也不是一个好滋味。 查看更多2020-10-16 10:37:42 16 0 1959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关仝”潘玮萱评马培童(31)
宋《宣和画谱》中这样记载:当时有关仝,号能画,犹师事浩为门第子,故浩之所能,为一时之所器重。从中不难了解到关仝为荆浩的弟子门人,早有画名,并非初师于浩,只是慕 名,并非初师于浩,只是慕其艺术而刻意力学,寝食都废,意欲逾浩,并最终创出了关家山水,为荊浩的北方山水画系再添光彩。
关仝陕西西安人,在山水画的创作与荊浩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多描绘黄河中游一带的巍峰林麓,高山大水得其悛拔之势,且晚年笔法已大大超过乃师。关仝喜作秋山寒林,写幽人逸士、山驿渔市之景,能脱略笔楮,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长也。(见《宣和画谱》)
关仝作品《关山行旅图》(见图一),画家采用高远与平远两种方法构图,画中枯树、寒林均无叶,略去主干,体现了关仝独特的画法,用笔简劲老辣、落墨渍染生动,山石采用先勾勒后皴擦的笔法,如刮铁般坚实,质感十足,体现了关仝山水画的精湛技艺所取得的成就。
北宋米芾说他“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气”。关仝在山水画的立意造境上能超出荆浩的格局,而显露出自己独具的风貌,被称之为关家山水。
关仝最大的画风是笔简景少却气壮意长,如作品《山溪待渡图》《关山行旅图》等。
马培童以下作品,气势宏伟,景致布局井然有序,与关仝有相同之余韵,且都描绘黄河中下游一带地区景致,《关山行旅图》布置自然,舟车村市、渔樵行旅,表现得极具自然,画家在山石的张力中构筑和谐,把观者带入令人神往的玄妙意境,烟云深处有溪水涌出,从左上至右下倾斜流淌,将画面分割开来,溪两岸有木桥连接,岸的左边人迹较多,为了增加开阔的视野,画家用平远法描画。桥上、岸边赶路的行人,或骑驴、或步行、或负薪、或对语,在画卷的左下角,山野店氛围逐渐热闹,往来的旅人有的在这里打尖休闲、有的在饮茶小憩,还有的妇人在浇水,三五孩童也在嬉戏其间,又有驴骡鸡犬,小舟停泊,无不让人感到到处充满浓郁的山间田园气息。
马培童以下所描绘的景致除了布局井然有序与关仝有相同余韵,均表现山间田园气息。关仝描画山石喜欢先勾后皴擦,如刮铁般坚实,质感十足,体现了关仝山水画的精湛技艺,马培童先用中锋勾轮廓后用刻石皴法皴擦,使石质有的如刮铁般坚硬,与关仝有相同之余韵,刻石皴法是马培童在焦墨艺术里所取得精湛技艺的成就,二者殊途同归,只是因各自所用的技法不一样而已,但所体现的石质是一样的。(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07-23 11:26:14 24 0 1959 -
叶向阳收藏日记 对话
旅加著名油画家、我的老战友老同学刘景胜先生1982年在绵阳基地画的《卖花姑娘》和《银簪花》、1984年航行太平洋画的远望号的《动力机舱》速写。恭请亲朋好友共同分享。恭祝您幸福安康!万事吉祥!
2021-12-02 11:25:30 15 0 1959 -
石梦松生活日记 对话
绿水青山已不多,肆意开发谁奈何。都市繁华无兴趣,依旧田园恋牧歌。
2018-03-07 18:38:57 7 0 1958 -
甘哺创作日记 对话
三国演义开篇词(四条屏),甘哺书法作品
2018-03-31 13:57:24 2 2 1958 -
甘庆琼创作日记 对话
私人订制的国画花鸟画《荷风弄清气》68x136cm
2018-06-16 12:36:04 7 1 1958 -
已认证2018-11-24 15:12:50 5 0 1958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文徵明山水画,潘玮萱评马培童(48)
文徴明,江苏苏州人,嘉靖初曾任翰林院待诏,不久辞归。文徵明初学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路?;绯蚀窒噶街置婷?,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 ,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
文徴明作品《东园图》(见图一),东园主人与文人雅士在园中游乐的情景?;写┗乙碌亩爸魅顺雒庞哟佣炻咽蹲呃吹暮煲掠讶?,友人后面有一琴童正抱琴尾随红衣主人其后。鹅卵石径两旁绿草茵茵,树木高大茂盛。画的正中心,有四位文人在屋内围桌展卷,品诗赏画。一童子手捧卷轴在旁恭候。屋外一童子手托茶盘朝这屋走来,与红栏旁一坐者答话。隔池而望,水榭旁有两位雅士在对弈下棋,投入正酣。对岸的竹篁路上,有一仆人端着盘子急匆匆赶往棋屋?;胰÷雇迹涣粲疑辖且酝钙?,在有限的空间内精心营造小自然,力求有限中求得无限,利用多用的分隔法,造出无限空间。园林的分隔手段有门、墙、廊、屋宇、假山、水池、树木、桥梁等,文徵明自由随意地运用了这些元素,在绘画空间处理上:以入门蔽曲空间,以山池变换空间,以建筑分合空间,以植物呈现空间,完全合乎明清造园的法则。
马培童以下焦墨焦彩山水作品,于简化中见层次分明,在小空间里,展现无限空间,以心造境,具有远见宽广的博大胸怀,以树水山石或云作为空间分隔,当中穿插房子或点景人物,布局合理,二者一个是园林造境,一个是山水造境,均通过心灵造境,因此有相同余韵。
文徵明其作品二《绿荫清话图》(见图二),画的下段三面环树一侧的空地上,两位高士席地而坐,情态恬静优雅,他们在倾心交谈,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参天屈曲的古树,奔流不息的溪水、嶙峋的山石。渲染了画面幽风秀稚的古韵,惬意万分。再向上,几株巨松挺拔高劲,其间有茅舍,木桥,一妇人从桥上经过。从图上部的多处房舍推测,妇人也许是在回家的途中。旁边瀑布自高处飞落山涧,水声甚大,声色并貌。图的上段,山崖陡峭,树木苍盛,有袅袅炊烟从房舍屋顶飘来。主峰浑厚苍健,取的不是全景,令人充满想象。
马培童下图四作品,画的下段树木茂密,有一幽居,屋主人在谈书论画,画的右边瀑布飞泉,水声甚大,画的上段,树木茂盛,云雾缭绕,山石嶙峋,二者均采用高远、深远构图法,均描绘高山耸立,岩壑幽深,丛林茂密的自然景观,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勾画远离尘嚣、涤荡心灵的桃源世界。有相同余韵。
文徴明其三作品《真赏斋图》(见图三)画中怪石结体丰富而不零乱,画家把太湖石奇崛灵巧的特性淋漓尽致地刻划了出来?;鞒劣裟兀Ψ币睹?,遮天蔽日,渲染出盛夏中一块清幽凉爽的世外桃园。作者借描绘华夏设置的优雅环境,委婉地讴歌他晚年的操行。茅斋用界画法,一笔不苟的线条深含着对书斋主人的崇敬。古代山水画以散点透视表现空间,不拘泥于客观世界某些具体的科学结构,以便能充分表现作品内容,作者为了体现茅斋内人物的活动和陈设,空出一面外墙,仍不失其真实。构图是这件作品最独特之处,文征明大胆截去树的上半部分,几乎不留天际,这样就压低了欣赏者的视域并把视线引向茅斋,三面环绕繁密景物的茅斋,前面留出大块空白地,使整个画面的气脉得到流畅,显得空灵。欣赏者的视角感受在这里也得到了调节。
马培童以下部分作品,与文徴明一样,画的顶部几乎不留天际,将观者的视觉引向画中部的聚焦点,突出主角的中心点,与文徴明有相同之余韵。文徵明一生研究画理,致力于实践,最终成为明代四大家及四大才子之一,为沈周之后吴门派的领军人物,并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09-18 16:38:41 31 0 1958 -
王征明创作日记 对话
“意境说”先出现于文学批评领域,后来 绘画中也引入了“意境”的概念。清代画家笪 重光在《画筌》一书中正式使用“意境”一词 来阐述绘画理论问题,而在此前,意境的理念 早就蕴涵于绘画的创作之中,最早可以追 p;早就蕴涵于绘画的创作之中,最早可以追溯到 魏晋时期“澄怀味象”、“得意忘象”等观念 的提出,到宋元时期经过苏轼诗画一体的艺术 主张和倪瓒的“逸气说”、钱选的“士气说”,陶铸的“意境说”,走向成熟?!耙饩乘怠蓖黄屏嘶婊ゴ吭傧挚凸凼挛锏墓?emsp;念,而赋予了绘画表现主观精神的功能,使得 绘画出现了以情构境、托物言志的新的创作取 向,令画家通过对境象的把握与经营而实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艺术效果,对中国传统 绘画特别是山水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而意境的本质则是表象,是塑造物境和情景的基本条件,没有意境则物境无法实现独特的美,情境也无从真实的再现?!跽髅?/span> 查看更多
2018-02-15 15:09:32 4 1 1957 -
已认证
尚建国生活日记 对话
只要坚持坚持再坚持,美梦自然成真!杨健遵老板种菜几十年如一日……
凭坚持,由外行逐渐变成内行!
凭坚持,由内行逐渐变成专家!
凭坚持,由专家逐渐变成行业权威!
凭坚持,由行业权威做到 成行业权威!
凭坚持,由行业权威做到国内行业笫一!
广东省优秀农民企业家,金从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掌门人杨健尊先生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叶菜类蔬菜产品的生产和研发,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叶菜产业排头兵,在业界享有盛誉。
2015年杨先生又再领叶菜产业之先,在甘肃省金昌市双湾镇投资数千万元,建设万亩叶菜蔬菜生产基地。利用金昌地区光照时间长,日照充足,降雨量少,空气湿度小,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的自然优势,生产菜心,芥蓝,菠菜、奶白菜等各类叶菜品种供给港澳市场。他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安全级别高,外形美观诱人。味甜,脆美,色绿,清爽,创叶菜产品品质之最,深得广大消费者喜爱。
世界中餐联合会粤菜产业委员会主席,广州烹饪协会会长梁日东先生都不远数千里,慕名而来。看到从玉菜品嫩绿秀美的外形和清甜爽口的质地,梁先生忍不住诱惑,亲自下厨烹调。当金从玉优质的菜品原料经梁先生精湛的厨艺技术烹饪后,色美、味香,甘甜,可口,令行家叫绝! 查看更多2018-06-20 18:52:13 9 0 1957 -
卢俊良创作日记 对话
近期作品,国画山水画《古事印象》尺寸50x70cm,《春醉山乡》尺寸190x245cm,斗方《紫气东来》尺寸120x240cm,敬请欣赏
2018-09-25 10:03:25 4 0 1957 -
已认证2019-03-04 11:59:29 6 0 1957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香港画院院长马培童亲笔创作生命、和谐、凈土,并真情寄语为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医生们慰问。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时刻牵动着亿万国民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香港画院的全体艺术家们亦关注着武汉、关 艺术家们亦关注着武汉、关注着全国抗击疫情的发展,誓以必胜的信念、用文化的力量,拿起画笔,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面对疫情,我们也奉献着自己的爱心,以笔铸剑、以墨抒怀,和全国人民一起共战疫情、共克时艰,用一幅幅充满真情实感的美术作品,凝聚起人民群众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而奋战。
国画焦墨画作品(生命:和谐:净土),上部:生命:肺:中国地图:医生,全国人民防疫情。和谐,中间中国人向征胡杨精神,人和人,人和动物和谐。下部:净土:建立中国千年人和动物共生存。 查看更多2020-02-04 12:37:25 51 0 1957 -
2018-01-31 12:31:19 3 1 1956
-
已认证
叶仲桥生活日记 对话
为期三天的阿联酋迪拜、啊布扎比(首都)文化交流采风活动结束,2月14日回国。先后拜访迪拜中国广东商会,并受到迪拜中国广东商会侨领张会长以及多位商界知名人士人士的热情接待、进行了文化商贸交淡。叶仲桥
2018-02-15 10:42:32 9 1 1956 -
已认证
叶仲桥创作日记 对话
为云浮市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创作了这张小八尺画作。国画山水画《春满蟠龙天湖美如画》。
2018-06-14 15:54:03 5 1 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