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5-13 18:03:56 17 3 2326
-
2018-07-19 09:19:15 7 2 2325
-
秦发艺创作日记 对话
慈藏大爱,孝蕴真情。第一句说的是父母长辈之慈爱。第二句说的是儿女晚辈之孝顺。
【老琴书法●观字悟理】2018-08-07 21:23:00 11 0 2325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探索“龙门”对话卢舍那大佛》(48)
探索“龙门石窟”,使我很兴奋,第一次是去柬埔寨吴哥窟时、就被吴哥窟振住了,里面的故事却难以从记忆中抹去。我曾经遍历无数名山大川,然而,最能让我感动的,也是 而,最能让我感动的,也是吴哥窟古迹,于是,我走向了中国四大石窟,走进了让我无数次感动的的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令我难以忘怀且有神秘的卢舍那大佛的面容,以武则天形象塑造。对于焦墨画而言,《龙门石窟》也是一个再好不过的题材了,它能让你在表现的过程中忘却自己,忘却你所掌控的技能,忘却现实间的烦心琐事,忘却身在其中写生。这一幅幅龙门石窟作品的表现过程,是一个令人激动的过程。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都处于亢奋的状态。没处理完一块画面,意境马上就能体现出来,而且,能赋予其鲜活的生命力。
这每一幅作品是以自然地表现、形体的塑造、灵魂的揭示为主导思想的。一切都是在表现完美之中完成的,所以要说采用的手法,那么,只好去问龙门石窟的卢那舍大佛了,因为一切都是当年石匠一刀一刀的刻出来,鬼斧神工,让人振奋。也就是用石匠的刀法我变笔法,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其表现手法。
艺术的语言,就在于它的完整性。人为地将某些形式(手段、技巧)单一地提出来进行探讨,都是片面的,不合适宜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因为,这些形式只是表面的一些“物体,而真正的却是相互有关联的一些内在本质间的佛文化。不同的作品有着千差万别的表现形式。
龙门石窟的探索,不仅是技术方面的探索,准确地说是观念上的探索。从作品《龙门石窟》的研究到作品的完成,是一次心灵洗涤的过程,神圣且庄严。是我以其独到的开拓精神、创作理念,至高的艺术境界和极其精湛的写实技巧,为中国焦墨画的兴起和发展,无予争议地开了先河。至今,我已经创作了近50余幅精美的石窟焦墨画作品。其在写实焦墨画艺术领域的成就,我已经走向中外,也想令中国和国际美术界同行刮目。(写扵北京马培童美术馆、工作室) 查看更多2018-10-13 21:04:39 25 0 2325 -
已认证2018-09-06 21:22:41 42 0 2324
-
2019-06-23 16:13:48 14 1 2324
-
2019-11-11 11:42:51 23 0 2324
-
郭浩艺创作日记 对话
郭浩艺水墨人物画《毛泽东主席》作品两幅,请大家欣赏。
2020-07-02 17:02:29 4 0 2324 -
2018-05-13 17:27:49 13 2 2323
-
胡宝成创作日记 对话
《江南春韵》福建省厦门市盛世仁和文化公司定制的180*45Cm国画山水画刚完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2018-08-05 10:59:49 6 0 2323 -
汪林创作日记 对话
新作品《牡丹蝶来》工笔花鸟画,尺寸145x66cm,欢迎结缘
2018-08-10 18:38:12 5 0 2323 -
2019-05-19 15:16:49 13 0 2323
-
赵国毅生活日记 对话
在人民大学画院给学生上课,讲授《水墨人物画画法》的场景照片。
赵国毅2018-04-11 11:25:11 12 0 2322 -
已认证
叶仲桥创作日记 对话
周末闲情画《锦上添花》,规格138*34cn、国画花鸟牡丹,祝各位周末愉快!闲来无事画牡丹,过几天清闲的生活!
2018-10-13 20:22:23 37 0 2322 -
已认证2018-04-22 10:45:30 11 1 2321
-
李振军创作日记 对话
最近画荷花
2018-09-03 15:41:29 4 0 2321 -
2020-01-20 12:04:47 43 0 2321
-
2021-01-20 14:53:05 24 0 2321
-
田革祥创作日记 对话
《梅》、《兰》 国画两幅 养身养性 祝大家周末愉快
2018-01-20 10:00:23 5 0 2320 -
刘晓宁生活日记 对话
高新书画院,与孙院长一见如故,她一直强调要踏实做事,欣赏这种做法,花香蝶自来,经营好自己想做的其余的不用多考虑。
2018-02-28 18:59:34 16 0 2320 -
徐如茂生活日记 对话
春风拂校园,阆中市书画家参与阆中中学三月艺术节。
徐如茂2018-04-06 17:56:43 5 0 2320 -
已认证2018-04-20 08:43:44 7 0 2320
-
明清古艺收藏日记 对话
龙鹤笔架,铜制,造型独特,做工讲究,适宜书桌案头摆放,长22高16,喜欢朋友联系[握手][咖啡],
2018-05-11 21:43:07 9 0 2320 -
2018-05-20 10:05:15 8 0 2319
-
于顺生创作日记 对话
我的花鸟小品,敬请各位老师和朋友斧正!
2017-11-03 22:07:13 9 0 2318 -
已认证
刘胜利收藏日记 对话
应北京房山区郭女士之邀而创作小品《仁义》、《厚道》?!叭室謇裰切拧笔侵泄澄幕暮诵募壑倒?,也是我们今天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供朋友们欣赏。
刘胜利2018-03-13 08:44:40 4 1 2318 -
已认证
柏波创作日记 对话
2018年3月23日在西安参加第53届全国工艺大赛,柏波的麦秆画作品《织梦》获全国″金凤凰″大赛银奖。
2018-03-26 16:36:00 11 3 2318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孔子并不姓孔之“孔”字解读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把周代官办教育推向社会私塾教育的创举者——孔子,其实他并不姓孔。
从文献记载可知,孔子的列祖列宗中没有以孔为姓的 孔为姓的,孔姓是从孔子开始的??鬃拥淖嫦刃兆?,是殷商的遗民,被周王封居为宋?!犊鬃蛹矣铩け拘战狻匪担骸翱鬃酉茸姹臼撬喂页稍?,传到孔父嘉时, 五世亲尽,别为公族,故后以孔为氏焉 。”《阙里文献考·卷一》说:“孔子先祖从弗父何到孔父嘉, 五世亲尽,当别为公族,乃以字为孔氏 ?!币簿褪撬?,按当时的宗法规定是取“孔父嘉”的“字”作为族群新名号。
在古代,姓与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主要是区别血缘关系,避免同姓结婚,不同的姓代表了不同的族群居住地域和族徽、图腾崇拜等。氏,主要是以别于姓,氏由姓出,由同一个姓的人繁衍出一个大族群。古代只有贵族才有姓和氏,出身贫寒的、底层的就没有氏,称为黎民、百姓。姓可世代相传,一般比较稳定。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后来,秦灭六国,随着王朝管理体制和社会发展的变化与需要,权力大小、财富多少则成为衡量一个人(或一个族群)的高低贵贱,姓氏就失去了原来一些重要的意义,变成了单纯的、方便的被管理者的符号了。
今知,孔父嘉(?-前710年)比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早了250多年,是西周春秋时期的宋国(今河南商丘)人。是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弟弟微仲的八世孙,宋国第五任国君宋闵公的五世孙。子姓,名嘉,字孔父。孔子六世祖,官至大司马。(《周礼·夏官》有大司马,掌邦政。说明这个官衔是很高的,相当于现在的总理级别。)
关键是“孔”字做何解释呢?当时的“子嘉”为什么以“孔父”为“字”命名呢?后来为什么又要以“孔”字别立一个族群的新名号?
对“孔”字的本义本源解读是源于 甲骨文、金文书法临习及其艺术创作和上古文化研究时读《山海经》过程中而生发的新的感悟和理解,按“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之思路解读如下:
今查知,在已有的殷商甲骨文中还未见到“孔”字,最早的“孔”字出现在西周早期《孔作父癸鼎》铭文中,一直演变至今。中途虽有字形发生很大变化,但还是有一条线索与规律可循的,见下“孔”字图(采集于国学大师网)。
对“孔”字的解释、解读,诸家所述虽然极其精彩和珍贵,但未能达其本义本源,实为遗憾! 现通行的基本解释是“小洞,窟窿;很;量词;姓?!?,兹录几例解释如下:
一、《玉篇》:“孔,窍也,空也。”
二、《说文解字》:“通也。从乚从子。乚,请子之候鸟也。乚至而得子,嘉美之也。古人名嘉字子孔。”
三、《说文解字注》:“通也……孔训通、故俗作空穴字多作孔……嘉美之也……从子?;嵋?。康董切。按此字未见三代用韵之文。但以肉好即旁孔求之疑孔古音在三部……请子之候鸟也。月令。仲春。玄鸟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高辛氏之世,玄鸟遗卵,娀简吞之而生契。后王以为媒官嘉祥。而立其祠焉……故古人名嘉字子孔……按孔父、字孔。故后以为氏?!?br>四、《文字析义》:“金文四例,孔(三代二卷48叶,孔鼎),初文孔,从子,上小下弯形示头会气穴所在,本义为人身之气穴。人身气穴明显易见者,莫如婴儿之囟顶,故字从子而以“小下弯形”指向婴儿头部囟顶?!?br>五、《字源》:指事字。郭沫若认为金文孔字下为子,上为指事符号,指示小儿头角上有孔。本义应为洞穴,窟窿义?!渡胶>ずM馕骶罚骸耙槐酃?,在其北,一臂、一目、一鼻孔。”由本义引申为空阔,深远义?!痘茨献印ぞ瘛罚骸翱缀跄渌占??!庇啥囱ㄒ逡晡?、通达义?!独献印返诙徽拢骸翱椎轮荩┑朗谴??!笨鬃鞲贝时沓潭龋嗟庇凇昂堋?、“甚”?!妒ば⊙拧ぢ姑罚骸拔矣屑伪觯乱艨渍??!?emsp;(昭:明也)还作量词。用于洞穴、桥洞、窑洞、油井等。如:十七孔桥。春秋“孔”字承袭两周金文的写法,但上面的指事符号渐脱落为乙,近代亦写作“”,后统一为“孔”。
六、《辞?!罚骸?、小洞;窟窿。如:笛孔;弹孔?!缎挛宕贰で笆袷兰摇罚骸啊苍摺衬苌淝锌?。”2、通;大。见“孔道”、“孔德”。3、深?!痘茨献印ぞ裱怠罚骸翱缀跄渌占??!?、很;甚?!妒ぶ7纭じ狒谩罚骸翱孜溆辛??!?、孔雀的省称。《楚辞·七谏》:“鸾皇孔凤,日以远兮。”王逸注:“孔,孔雀也?!?、窑洞的量名。如:一孔土窑。7、姓?!?br>……等等字典、词典、辞书对“孔”字解释很多的,也有近似权威大论和定论的,但均不得要旨,未曾见底。特别是以婴儿头囟顶的气穴解释、解读真是望文生义、牵强附会!但 《 楚辞·七谏 》 : “鸾皇孔凤,日以远兮。 ”东汉王逸注: 孔,孔雀也。 ”和清代段玉裁《说文注》: ”……高辛氏之世,玄鸟遗卵,娀简吞之而生契…… ”这两句注解是很重要,对“孔”字的解释、解读给予了关键性的启示和佐证!
“孔”字的本义本源就是殷商遗民的宋国族人“子嘉”对其先祖“玄鸟”的文化精神和历史传承,故造了一个“孔”字,并“字”之(命名)以“孔父”!
“子”是商代族群的“姓”,也是图腾和族徽的表意,而这个“ 乚”竖弯钩是玄鸟“隹”的形体浓缩以构成寓意特别、含义幽远的指示符号,并非许慎“ 请子之候鸟也”误读。
最早的金文“孔”字在“子”的头部右上加一个示意符“小弯形”,而且这个“示意符”的笔画结尾收笔处进行了特别加粗加重,以增强着重的表意功能!根据现有的资料可知,在春秋战国各王公贵族不尊周王朝法令各自造字杂乱未被大秦统一前的时期,西周及之前的古人造字,对每一点、每一划在什么位置都有严格的要求和遵循原则的——天道、人事、地理、时空(宇宙)——以表文字之情态、情意与意象,亦可谓之“天垂象圣人则之”!
今细究,可知甲骨文中的“子”字是有特殊用途的。 通过甲骨可见的“子”字事实来看,孩子的“子”、天干地支的“子”它们是三个不同的形体构造??上?,我们近现代百年以来许多甲骨文研究释读者没有弄明白,不知究竟,以为“子”就是那样的。
再由此推知,如常见的什么戊子卜、甲子卜、庚寅卜中的“子”字并不是全部为了通假、借以用于天干地支的“子”啊,它其实是商代族群的高官贵族专用的一个字。如,甲子卜,可释读为在“甲”日这一天,商王庭贵族高官(子)进行一些事情的记录(卜)。这个记录(卜)过程要看是在什么情况和环境下由什么人(如甲骨文中出现的争、宾、肖+役等一百多位人)来记录的,所以“卜”字的短撇有左右、上下、高低、粗细、长短之分的!
最后我再重复的唠叨一下:“甲骨文解读务必要跳出‘院系科班派’的学术象牙塔和圈圈,以及人为设置的一些死胡同。当然‘院科派’在甲骨学上的功劳是巨大,贡献也是巨大,我们千万不能否认否定。另外,我们又不得不思考,仓颉为什么要造字?造字的依据是什么?甲骨文字之前的图文又该如何去解读呢?后来史传帝颛顼为什么要搞“绝地天通”呢?再后来早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为什么开始对甲骨文字逐渐的要改变和抛弃呢?这些都要重新去思考和认知的!”
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如果只有科学的脑子而没有玄灵的心识,那得到的世界就只能是一半,就是残缺不齐的,大宇宙观下的世界是浑然一体的,是物质与意识并存的世界,是阴与阳相融合的太极世界,是宏观与微观相共生的大千世界。倘若抛弃了“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这一基础,那约之甲骨文、青铜器铭符(文、纹)、玉器文、陶文、崖画文等上古文化、古文字的释读只能是一毫米的一毫米的向前推进,或在偏离中而推进并得到不准确的结果而已! ——庚子仲夏杨牧青于京华
名称:书法
规格:50cm x 100cm/5平尺
款识:古今学圃长尊孔夫子,中外童声齐夸安徒生。庚子仲夏杨牧青。 查看更多2020-07-08 18:49:52 5 0 2318 -
张清永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人物画《仕女图》,辛丑年女神节,祝女神们节日快乐?。?!
2021-03-08 14:47:18 15 0 2318 -
马晓薇创作日记 对话
花卉写生作品《玉兰花》,国画花鸟画,辛丑年马晓薇画於洛阳。
“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2021-04-13 11:40:05 12 0 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