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潘玮萱评马培童(19)
张择端山东诸城人,北宋画家(见图一),幼年喜欢读书,就读于东京汴梁,后专习绘画,宋徽宗时供职于翰林画院。本工于界画,擅长舟车、市桥、郭径、自 擅长舟车、市桥、郭径、自成一格。
张择端流传至今的作品仅《清明上河图》一件?!肚迕魃虾油肌罚峦迹┤疾捎贸ぞ砭笆焦雇?,以自然景观作为分隔,大致可分为效野、汴河、街市三大段。
首段描绘效外田野风情,人烟稀少。小桥流水,商旅行于村道之上,随着巨大漕船和虹桥的出现,人物活动渐次丰富,房舍街道鳞次栉比,拥济的人流,五行八作的细致描摹则使画面达到了高峰,随着汴河在画面上消失,全卷进入城市的繁华街巷,但画面所表达的情绪已渐趋平稳,静谧、进入城门不久,全卷便戛然而止。
这幅长卷除了描绘细致精微之外共有三大焦点:一画家运用散点透视法,“以大观小”包罗万象?;液盟朴幸凰疤煅邸?,站在近乎出世的高度,俯察游观世间百态,把北宋汴京的繁华景象尽收眼底。二为了使画面整体结构完善和丰富,防止罗列、呆板、单调、避免浮燥、杂乱,画家精心安排了一些小结构和一些精彩的小片段如效外的小桥、村落和S形的乡间大道增添了田园风光的情趣,汴河上虹桥飞跨,划出一个优美的圆弧,把观者视线从左右引向上下,乌黑的房顶高低参差,组成几个稳重的大色块,定压住周围人事活动的杂乱,疏密变化的古柳在塑造具体形象高槐点缀在城角、街边、映出无限活力与生机。第三为了突出、加强某个对象,在塑造形象,表现物质对象上,画家用笔一丝不苟,认真细致如人物面部和须发细柔,衣纹则刚劲?;νπ?,老干朴拙,房舍、城阙、车船细节清楚、结构准确。
马培童以下几幅石窟作品,均有《清明上河图》余韵,如马培童画的那些吴哥石窟作品(见下图),一采用透视法,将站在远观的吴哥石窟拉近距离,直接展示在观者眼前。二除了自创的刻石皴法焦墨绘之之外,还融入了多种元素如甲骨文,图滕符号,汉画像石刻、汉画砖、皮影剪纸、戏曲脸谱及文字等,包罗万象,令观者尽收眼里,除了这些,为了使画面更戏剧化,同时还融入一些特色人物,让人领略不一样的时空,使观者可以领略到各种不同的意境。第三为了加强某个对像,马培童在塑造人物形象及表现物质对像上都一丝不苟,如下图五作品,在人物形象上,马培童赋予人物时代气息,人物佩戴的眼境、夫质及丝巾都画的一丝不苟。图六,马培童用自己的刻石皴法,用焦墨描绘精微,将吴哥的石质感描画的淋漓尽致,这是造相机与素描都无法表达的,只有焦墨及刻石皴法,刀法转笔法,才能表达的如此完致。
-(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03-18 12:49:34 34 0 2399 -
傅斌科创作日记 对话
佛莲系列《洗尽铅华现本真》
傅斌科作品2018-04-02 09:10:52 5 1 2397 -
吕双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山水画新作《深山古刹》,刚完成,尚未题款。
深山藏古刹,
溪流雾中来;
斜阳西斜下,
不见故人来。2018-06-13 13:59:21 4 0 2397 -
已认证
叶仲桥收藏日记 对话
篆刻作品,中国书协理事、著名书法篆刻家、广东省政协领导程扬先生为抗击武汉病毒创作的篆刻作品,感谢程书记一直以来对我的关怀厚爱!
2020-02-12 14:26:17 16 0 2397 -
于立江创作日记 对话
四尺新作《春江水暖》《春韵》,国画山水画,近似风格两幅。
2018-07-16 19:59:22 3 0 2396 -
叶向阳创作日记 对话
艺田笔耕:行书书法作品《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惠风和畅》《雯华若锦》《茶能醉人何须酒》;葵卯年初夏叶向阳时年七十六岁书於北京。
2023-06-06 10:25:28 13 0 2396 -
已认证2022-01-06 17:17:30 21 0 2396
-
2018-12-18 13:17:59 14 0 2395
-
已认证
石广生生活日记 对话
工作间隙,和一众文友走进南方医院,和医护人员一道迎春送福,祝大家龙年吉祥,龙腾虎跃。
2024-01-26 11:19:16 63 0 2395 -
袁峰创作日记 对话
大吉大利作品欣赏,袁峰作品
2018-02-18 18:30:54 4 0 2394 -
马海伟创作日记 对话
云崖峭壁剑嶺雄
烟波飘渺出鸿濛
霞气横流百万里
纳入天际无限中
笔自纵横意自闲
写山随意似游山
临溪知有高人住
林木萧疏屋数间
尺寸:367*72cm
马海伟国画作品 br>马海伟国画作品2018-04-04 13:16:38 3 0 2394 -
已认证2018-04-23 16:17:31 9 3 2394
-
刘慧敏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山水画漓江风景系列作品6幅《江山多娇》,《金秋神韵》,《奇峰叠翠》,尺寸小六尺68x180cm。同样的标题,不一样的造型,纯手工绘制,喜欢的欢迎订制。
2018-10-16 09:10:10 43 0 2394 -
荆古轩收藏日记 对话
五、六、七十年代我们的伟人毛泽东老照片。
这些不同规格的老画片来自我收藏的积累,它都是我从当时发行的各种报刊和画册之中,有的是日记本有的是画报有的是在全国各地发行的刊物剪报而来,也有的是我到外地 报而来,也有的是我到外地四处寻觅而来。
每一个画面都是当时著名的画家和艺术家创作和真实的摄影力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的解放和当今的盛世华夏,没有艺术家们的精心创作,我们就不会看见伟人的光彩。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在哥哥的影响下,有收藏报纸画报剪报汇集的习惯,名人警言、思想浪花和精美多彩的画面总会给我启迪良多。宣传红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艺术创作者和收藏人的责任,让我们从这历史的画面中去感受伟人的风彩感受历史的年华。 查看更多2019-09-14 19:18:03 30 2 2394 -
君瑞创作日记 对话
君瑞,1963年生,陕北延安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无偿献血促进奖特别奖获得者。善长行书、行楷、楷书。
2018-01-06 13:45:37 9 3 2393 -
谭松涛创作日记 对话
三尺画谭松涛作品
2018-07-27 11:02:41 4 0 2393 -
叶向阳创作日记 对话
水彩画《农家屋内欢乐歌》《鱼儿山下披绿装》《欢声笑语农家乐》,1962年在张家口写生作品。张家口是我第二故乡,1958年至1968年我在那里上学、工作,又从那里参军到北京。那里有我的老师、老同学、老同 事和新朋友,以后希望会有机会故乡重遊。恭请共同分享我的艺术历程,谢谢。
感谢好友老培的鼓励和为水彩画《鱼儿山下披绿装》题诗:
鱼儿山下披绿装,
树木茂盛排成行,
天蓝白云随风舞,
庄稼如毯长势旺。
好友清风观水彩画《农家屋内欢乐歌》有感:观叶老师此画,不由想起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俱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娉∑裕丫苹吧B?。待到重陽日,还来就菊花”,与叶老共享唐诗一首。
感谢好友老培的鼓励和为水彩画《农家屋内欢乐歌》题诗:
天空湛蓝伴云朵,
粮食丰收果树多,
绿树成荫电杆立,
农家屋内欢乐歌。
感谢好友清风的鼓励和为水彩画《欢声笑语农家乐》题诗:
土墙土房农家院,
鸡鸭成群猪满圈。
道路纵横树成排,
农村一片好风光。
叶老画的很有历史感。 查看更多2019-08-29 16:00:10 18 0 2393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赵孟頫》潘玮萱评马培童(28)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赵匡胤十一世孙,他生前被遇五朝,官居一品,名满天下。死后封魏国公,谥号文敏。
赵孟頫博学多才,诗词、 > 赵孟頫博学多才,诗词、书法、绘画、音乐均深,特别是书画成绩最为突出,他在绘画方面继承晋唐五代和北宋的优秀传统,博采众家之长,自成面貌。
赵孟頫的山水画既承北宗传统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青绿重色法和北宋李成、郭熙的水墨勾皴法,画法刻意求工,运笔侧纵,勾斫简括,甚少渲染,风格工整,又取法于南宗画家,即继承唐王维和五代董源、巨然等人较为放逸的画法,作浅洚设色或水墨晕染,笔法圆浑含蓄,风格秀逸。
其作品《鹊华秋色图》(见下图)描绘左为华不注山,右为鹊山,周围是一派清秋的自然风光,山下百树云集,古朴苍郁,柳叶开始枯槁,枫树渐渐转红。由远到近,洲渚烟汀密布,港汊沟涧纵横,茅斋隐于林中半显半露,苇麻林立,不生丝风,万籁寂静里又有生命在搏动:书生在闲读,漁家出沒在汀泖之中,牧羊人追赶着羊群,羊群跑到尽头正回首张望……,整个画面洋溢着娴静的田园风光和怡人的牧歌情调,毫无悲凉伤感的气息,这是画家赵孟頫在逆境中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幅图用中锋干笔勾线,似在写篆,又颇具草书活泼灵动之笔意。
马培童以下焦墨山水,绘多树云集,线条流畅艰涩,力透纸背,有“金钗股”、“屋漏痕”之迹。与赵孟頫有相同之余韵。
赵孟頫用了近10种不同表现手法来画不同的树,使诸树各尽其态,马培童以下部分作品也用了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来体现不同的树。
赵孟頫《子昂自跋画卷》,提出作画最关键的是要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意。如今的人只知道用笔纤细,敷色浓艳,便自以为是绘画能手。殊不知如果没有古意,百病横生,岂能看之?赵孟頫针对宋末元初的画风,提出了作画贵有古意的绘画主张,其实质是托古改制,以古为门面而创造新意,托古创新,发扬晋唐时期清远、古雅的艺术风格,并开启元代绘画的简淡之风。他是承接宋元绘画的关键性人物,对后世影响巨大。
马培童以下所绘的焦墨山水,脱离了敷色浓艳,具有古香古色的韵味,与赵孟頫所提倡的观点相一致,具有相同之余韵。(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07-13 16:57:03 43 0 2393 -
已认证2022-08-16 09:24:06 47 0 2392
-
吴景砚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写意花鸟画《富贵神仙》,《春语》,《寒香》,《香雪》,《清香》,《墙里墙外》。敬请欣赏
2018-05-31 21:23:01 8 1 2391 -
周海波创作日记 对话
现代北欧油画,花卉类,尺寸80*80,欢迎订制,可自选装裱框架
2018-06-29 18:17:58 8 1 2391 -
2019-01-15 20:01:29 21 1 2391
-
陈秀梅创作日记 对话
随着中国女排获得冠军我激动的心情也平静下来了,画自已的画而且必须要把近其创作的作品和二年画的作品拿出来晒晒太阳哟!
2017-11-06 20:23:59 64 0 2390 -
李尊荣收藏日记 对话
感谢东帝汶驻华大使费迪托先生的热情邀请和赠送的礼品,愿两国友谊长存!
2018-09-18 14:06:23 23 0 2390 -
陈忠良创作日记 对话
新作国画花鸟画一组《葡萄》《兰花》,尺寸四尺斗方60x60cm。
感悟分享:今天广场散步,因相邀的同伴外出,独个儿走了几圈,好想有个伴儿侃侃,于是停下来搜索着。县城不大,散步的人却不少,熙熙攘攘,然 ,然而却没找到一个熟人。一种莫名的孤独感袭来,心情很坏。突然意识到群居的人类竟是如此依赖彼此。
我找个凳子坐下来,打开手机迫不及待地查看今天发表的作品图片,一连串的点赞鼓励、关心问候、技法探讨,顿时感觉暖意融融:我还有这么多朋友关注,我不孤独。我逐个去认识他们,然而好多好多是谁我并不熟识,平时也没有挤时间去回复回访,一种负罪感由然而生。我的好友大都是认可我的作品后加的我,但我却没有时间去他空间看看,哪怕一个笑脸。可我整日价这么多画要画,实在没时间,只能在节日来临之际,群发一个祝愿:祝您中秋节快乐!~陈忠良记 查看更多2018-09-23 10:40:42 23 0 2390 -
2021-05-20 16:56:00 32 0 2390
-
马培童收藏日记 对话
“对话南宋著名画家刘松年”潘玮萱评马培童(37)
刘松年是南宋著名画家,杭州人,据《图绘宝鉴》记载,他在南宋淳熙年间曾在画院为学生,光宗绍熙间升为翰林书画院待诏,宁宗朝因进《耕织图》称旨,时称院 进《耕织图》称旨,时称院工中绝品也,并赐金带,以示嘉奖,这是南宋画家所得到的最高荣誉,此时他已是供俸三朝的老画师了。刘松年擅长山水人物画创作,在绘画上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艺术成就,并有所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连一向排斥院体的董其昌见到其精丽工致的作品,也不得不为之叹服。
明代张丑甚至将刘松年的成就和地位排在李唐之上。刘松年师法李唐,变李唐的“斧劈皴”为小笔触的“刮铁皴”;精于楼阁界画,以画小景园林山水为主。构图注意主体与衬景的互换,从而创造一种精致雅拙、清丽苍润的新画格,是“院体画”代表画家之一,与李唐、马远和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大家”。
刘松年代表作《四景山水》(见图一),绘春、夏、秋、冬四景山水各一段。刘松年以写实的笔调,描绘西湖一带士大夫阶层的庭院风光,把远山、湖水及堤、桥、树、石和建筑物巧妙合理地组成一个富有鲜明季节特征的景色,并赋予了生动形象的生活气息。南宋的山水画已由北宋全景式构图转化为小景式,截景式的诗画江南形式,由“无我之境”发展到“有我之境”,如刘松年的《四景山水》能让我们领略到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之美。
马培童以下作品,均从写生中来,由“无我之境”转化成“有我之境”,显示人与大自然的融合之美,与刘松年有相同之余韵。
(潘玮萱写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08-10 11:53:14 27 0 2390 -
陈锡顺创作日记 对话
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启功# 画四尺整张荷花
陈锡顺国画作品2018-04-13 12:21:43 2 0 2389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西王母:杨牧青古文字书法鉴赏及简考
编号:010
名称:西王母
规格:45cm x 68cm
款识:西王母为母系社会居昆仑区域非常重要的族系。巫、神。己亥杨牧青。
备注:本古文字系列书法作品 牧青。
备注:本古文字系列书法作品是为“纪念建国70周年和发现甲骨文120周年”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粹空间特举办“甲骨文书画展览”活动中《华夏之源·杨牧青古文字书画作品选辑》中的“32幅甲骨文书法原创作品”应邀展出。
“华夏之源·杨牧青古文字书画系列作品”共约120多幅,以华夏文化文明为主体,兼顾世界其它文化文明,涵盖了从远古摩崖、陶器、玉器刻画图文到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再到春秋战国文字的艺术创作。本次展出的32幅甲骨文书法作品,是在“人类上古文化谱系研究课题”和“中华文明探源”的总体思想主导下,着重对中华民族传统意义上的“三皇五帝”名号及其文化内涵作了水墨性的艺术创作,用书法表其意情,用书法传其精神。(详见:艺界网/艺界报)
附议:西王母之事在《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古文献中有记述。今考论,西王母其实是上古华夏时期位居大西北昆仑山区域一位“氏”族群的王国首领,也是与周王朝的先祖有关系,并形成一个影响力很大族群图腾文化与符号特征。西王母族群生活的时间较长,大约起于“帝夋”之时代,最后见世于西周早期“穆王”时期,且对古印度河流域文化有一定的影响,其域凡以“姆”者均与“西王母”有关。
西王母在“周秦”以后逐渐演化为宗教、民俗和神话、文学等相融的故事,广为传播于神州大地。所谓“西”者是以“中”对应“四方”而言的。今全国以甘肃泾川“王母宫景区”影响很大,其说是西王母降生地、西王母文化发祥地和西王母祖庙所在地,先后被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华西王母祖祠”“国家民俗文化重点景区”,被尊为“天下王母第一宫”。此地之景说,实为汉代以来中国道教和民俗神话之作俑,可视之为上古华夏文化文明的一个源渊烙?。?br>有关“华夏文明探源”可在我力倡的“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的思路下参阅《杨牧青:人类上古文化谱系年表——追根溯源血脉不断》一文(此处时间年限有新的修改,关于具体年限推断另撰文补述。)《杨牧青:探究三皇五帝新序位 传承中华文明大血脉》、《杨牧青:走出昆仑 一点八方——您所不知道的人类上古文化情愫》、《杨牧青:人类上古文化谱系导读之中国夏商周年表重排》等文稿。一一庚子立夏后一日杨牧青记于京华。 查看更多2020-05-06 12:30:29 3 0 2389 -
黎群创作日记 对话
油画宠物肖像画(狗狗)系列作品欣赏,欢迎来图订制。
2018-06-17 18:06:51 3 0 2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