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认证
刘胜利创作日记 对话
行书书法作品录唐王维诗《山居秋暝》,作品尺寸138X68CM;
应北京大兴区徐先生之邀而订购四尺整张横幅作品,唐王维诗《山居秋暝》?!翱丈叫掠旰?,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br>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民风,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这首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是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行书书法作品录唐王维诗《山居秋暝》,庚子年秋月刘胜利书於北京。 查看更多2020-09-09 12:36:38 25 0 3267 -
已认证
刘胜利创作日记 对话
行书书法作品录唐高适诗《别董大》,作品尺寸100X55CM;
此作品是应天津市南开区周先生之邀而订购三尺整张竖幅作品,唐高适诗《别董大》?!扒Ю锘圃瓢兹贞郑狈绱笛阊┓追?。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br> 《别董大》是唐代著名诗人高适所作的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因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这首诗的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是用白描的手法写眼前的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是灰蒙蒙的一片。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无人赏识的音乐家。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知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拷逯谐渎判判暮土α?,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拚搏!
行书书法作品录唐高适诗《别董大》,庚子年秋月刘胜利书於北京。 查看更多2020-09-09 12:35:01 14 0 3594 -
已认证
刘胜利创作日记 对话
行书书法作品录唐王昌龄诗《从军行》,作品尺寸100X55CM;
此作品是应天津市南开区周先生之邀而订购三尺整张竖幅作品,录唐王昌龄诗《从军行》?!扒嗪3ぴ瓢笛┥?,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玉门关?;粕嘲僬酱┙鸺?,不破楼兰终不还?!?br>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这首小诗是王昌龄所作的《从军行》七首组诗中的第四首,也是这七首诗中最精华的篇章。脍炙人口,一直被人们传诵至今。诗中抒发了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描绘了战争的艰苦与悲壮。最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点晴之笔,表现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英勇抗争,不战胜敌人誓不还的坚强决心和毅力,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在工作学习中去战胜各种困难的决心。
行书书法作品录唐王昌龄诗《从军行》,庚子年秋月刘胜利书於北京。 查看更多2020-09-09 12:33:19 26 0 3014 -
已认证
刘胜利创作日记 对话
行书书法作品录唐刘禹锡诗《秋词》,作品尺寸100X55CM;
此作品是应天津市南开区周先生之邀而订购三尺整张竖幅作品,录唐刘禹锡诗《秋词》?!白怨欧昵锉帕?,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 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的这首《秋词》,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了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到朗州(今湖南常德)。面对人生低谷,诗人以“鹤”自喻,不向命运低头,以颂美秋天的这首《秋词》展示了诗人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和宽广的胸襟。
行书书法作品录唐刘禹锡诗《秋词》,庚子年秋月刘胜利书於北京。 查看更多2020-09-09 12:31:15 25 0 3306 -
2020-09-09 12:01:10 3 0 1706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画的一席之地”马培童童心写历(25)
焦墨艺术是我国最古老的绘画艺术,这种艺术,是多少年代留传下来、所以我一生努力研究探索,把创作经验积累起来,因此我就必须重视它的的技法。很好地研究它、整 的技法。很好地研究它、整理它,将它继承下来,传承下去。
所以我就必须在创作上出新,也就是要有时代感。同时必须有自己的个性、风格、特点。
在艺术上表达我的思想感情,在技法上有我独创刻石皴法,有感情的。有时代性,有个性。
在创作创新上必有变法:常新,传承;变法,革新也。承易革难。偶然得之。技法与灵魂组成,不外乎造化、意境、技法三者,能掌握三者,运用自如,便是时代之高手。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一事精致,便能动人。
谁有创造,谁就能在历史上占一席之地。
马培童写扵古沛。 查看更多2020-09-08 12:02:20 13 0 1456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画的形、神、道、教、无、(五)论”马培童童心写历(24)
我焦墨画的美来自大自然天地大美”,容天地于我心,顺天地而行追求于此。
“焦墨创作”是为“道”也,而道的目标包含西方“哲学”,但 道”也,而道的目标包含西方“哲学”,但更重东方的“人学”,“人学”是“哲学”之上更重要的人的追求??蒲笳?,人文求善,艺术求美,“道”则三求合一。而我的作品是经过“形、神、道、教、无”五种境界,直接“大美为真”的终极目标。通过自己的画,宣传自己的佛、道、教,这是艺术常青的本质。
目前,艺术最缺乏道、教的自觉,需要深层思考,深度挖掘。道、教是超象、超形、超色、超时代、超画种、超材料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不断进入“无”的文化自觉,超越形神才有可能。
我所追求者我的焦艺术,是我的艺术透过形和神,进入道和教的一种深层次的美学追求。因此,艺术不是“形神论”,是“形神道教无”论。
----马培童童心写历(24) 查看更多2020-09-08 12:00:40 18 0 1547 -
2020-09-08 11:54:50 21 0 1452
-
2020-09-08 11:25:44 17 0 4128
-
2020-09-08 11:13:19 11 0 1806
-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作品临苏东坡《中山松醪赋》,庚子年秋月陈文斌书;
《中山松醪赋》全文:始余宵济于衡漳,车徒涉而夜号。燧松明而识浅,散星宿于亭皋。郁风中之香雾,若诉予以不遭。岂千岁之妙质,而死斤斧于鸿毛。效 。岂千岁之妙质,而死斤斧于鸿毛。效区区之寸明,曾何异于束蒿。烂文章之纠缠,惊节解而流膏。嗟构厦其已远,尚药石之可曹。收薄用于桑榆,制中山之松醪。救尔灰烬之中,免尔萤爝之劳。取通明于盘错,出肪泽于烹熬。与黍麦而皆熟,沸舂声之嘈嘈。味甘余而小苦,叹幽姿之独高。知甘酸之易坏,笑凉州之蒲萄。似玉池之生肥,非内府之蒸羔。酌以瘿藤之纹樽,荐以石蟹之霜螯。曾日饮之几何,觉天刑之可逃。投拄杖而起行,罢儿童之抑搔。望西山之咫尺,欲褰裳以游遨。跨超峰之奔鹿,接挂壁之飞猱。遂从此而入海,渺翻天之云涛。使夫嵇、阮之伦,与八仙之群豪?;蚱秣攵璺?,争榼挈而瓢操。颠倒白纶巾,淋漓宫锦袍。追东坡而不可及,归哺歠其醨糟。漱松风于齿牙,犹足以赋《远游》而续《离骚》也。
查看更多2020-09-07 21:53:24 14 0 1976 -
2020-09-06 20:40:20 5 0 1745
-
2020-09-03 11:03:04 11 0 3523
-
2020-09-03 11:00:36 17 0 2131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今天是9月3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是所有中国人,
都必须铭记的日子!
应嘱题书: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 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庚子初伏杨牧青。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天皇裕仁广播《终战诏书》,
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
日本代表登上美军“密苏里号”军舰
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14年浴血奋战,
3500多万同胞伤亡,
终于迎来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
中国人第一次抗击外侵的全面胜利,
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历史转折点!
75年,
沧海桑田,
岁月变迁,
但历史永远不能忘记! 查看更多2020-09-03 08:46:00 19 0 2312 -
曹集珪创作日记 对话
行书书法:《福寿康宁》,少恶行千祥云集;
多善事百福骈臻!2020-09-03 02:03:05 3 0 1295 -
陈文斌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作品录:苏东坡书法经典句:我书造意本无法,点画顺手烦推求!
庚子年秋月陈文斌书。2020-09-02 21:02:59 5 0 1745 -
税小宁创作日记 对话
纯手工核雕,作品名称《连年有余》???? 鱼儿雕刻的栩栩如生,非常灵动。荷花荷叶惟妙惟肖,鱼戏荷叶间,实物非常漂亮。
纯手工核雕《连年有余》寓意生活优裕,财富年年有富余!2020-09-01 11:37:01 15 0 3119 -
2020-09-01 10:56:28 17 0 1681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上万年的新石器文化与“万邦”文明诞生在黄河流域。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要大力?;ず秃胙锘坪游幕?,延续历史文脉,挖掘时代价值,坚定文化自信。
2020-09-01 10:48:34 5 0 1812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上古《山海经》按很成熟的"一中四方″的大方位法做的记载。根据文献记述和现代考古发现,这个"方位″答案会告诉我们《山海经》内容是产生在什么年代,这是一般的基本常识,也是许多学者不可绕开的重要的求证法之一 开的重要的求证法之一。
然,换个思考角度来说,如果今时的人通过考古发现而记载了过去几百万的事情,并编写了一本"史书″,那么再过三两千年后,以自据以为"正史″的会不会说今时的人的历史是"荒诞不经的″,或"神话传说″,或"蛮荒没有文明的″……?后人会这样认为今人吗?如果不,那我们的今人是不是对上古人的文化文明有偏见或出了差错的论调与判定呢?!现代人对衡量古代"文明″的标准界定要改观,要认识到西方化思想构架下的"文明三要素″的危害性,这是考古、历史、文化、社会、哲学等各学科的"国际学术界″必须要反省反思的!
同时,这也是我们"中华文明探源″路上(包括工程)为何步履维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什么是"文明″的认识和标准界定的问题!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20-08-31 16:00:46 6 1 1209 -
鉴藏文化创作日记 对话
书法作品:《神策军碑》、《李晟碑》、《复东林寺碑》。
所传图片仅为留图,诸师友多指教。作者崔大有(石缶)2020-08-31 12:15:06 4 0 1907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我用生命试出来的配方:九含、一创,八无,十有,九要、一预言?!蓖男蠢?2)
焦墨配方:焦墨艺术是中国五千年最古老的绘画方式。
(焦墨九含)一、含传承,二、含古 (焦墨九含)一、含传承,二、含古意,三、含笔法,四、含墨法,五、含禅意,六、含哲学,七、含意韵,八、含灵魂,九、含发展。
(一创)创刻石皴法。
(八无)一、无定则,二、无标准,三、无理论,四、无楷模,五、无样板,六、无大成,七、无造极,八、无第一。
焦墨画家(十有)一、有思想,二、有情感,三、有执着,四、有痛苦,五、有孤独,六、有呐喊,七、有哭笑,八、有痴颠,九、有游浪,十、有苦海。
(成功之路九要)一、要终生喜欢,二、要坚持数年。三、要读万卷书。四、要行万里路。五、要采风写生。六、要目读心记。七、要研究探索。八、要突破创新。九、要留传后人。
(一预言)三十年后我的画最热门。(今年疫情闭关中新作)(焦墨秘方)很管用。 查看更多2020-08-31 11:44:12 25 0 1945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画用笔的【刻写】精神”童心写历(21)
焦墨刻石皴法、刻也是写,是中锋用笔,逆锋行笔、枯笔、枯墨、枯骨、枯“意”是焦墨刻石皴法的刻写形式,更是焦墨画用笔的刻写精神,也是我画焦墨所有造型艺术 也是我画焦墨所有造型艺术用笔的精神,包括工笔细刻、写意粗笔粗刻。
把石窟雕塑佛陀以装饰形式刻在宣纸上。都是表达佛像“刻”为主旨。在“形似”和“神似”之间,更显神韵和灵魂。更强调“神似”,并且以“神似”为目标,而所谓的“神”,是作者自己感悟而倾注了主观“意韵”的成分,“以目视而感神遇”,神意和灵魂就在其中。
在焦墨艺术上我提出的“刻石皴法的刻与写是我研究最透彻地把焦墨艺术展示在宣纸上。在创作创新展示石窟雕塑佛陀艺术上作出贡献。
从远古岩画、汉画、青铜器,彩陶,甲骨文、各种符号等等,融合在一幅创作作品中,深入到艺术本质的刻石皴精神。包含天地人和的纵横观照,“刻”不是一个单向的,是与我思维方式和艺术形式并列的。它是纵横的、统观全局的、天地石窟佛陀为一体??淌且恢旨挤ā?br> 创作是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天地人合”是一种宇宙观,既是精神与物质相对应,相对于物质世界的一种创新精神。
马培童记于2020,03,07 查看更多2020-08-31 11:41:22 12 0 1608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画的创作和水墨画创作之不同之处”童心写历(20)
中国焦墨画的创作和水墨画创作之不同在用水,觀念上都有各自不同的方法,這表明我是画焦墨的逆行者,心中各有一把尺,主要原因是以绘画方法不同,所以 方法不同,所以我画焦墨一点水都不用。
中国焦墨画作品用枯骨笔墨,和用枯笔渴墨技巧来创作。大自然生態環境,山川河流,石窟,岩画、汉画、最深層的心寧思維,艺术與心血脈相連,刻石皴法,組織笔刀刻法弱和强,黑和白,阴阳循環,创作出来的作品都是很值得欣賞的高雅艺术,代表者我的思想和創新理念,也代表著上我創作靈感上的價值觀,在一幅焦墨画創作上,先想好創作理念构成及靈感发挥,达到藝術最高境界。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名長養萬物,抽像無極概念與演化,灵魂、生命與生活帶著我進入石窟藝術写生采风,从生活走进艺术创作。
马培童记于2020,03,06 查看更多2020-08-31 11:32:54 14 0 2163 -
马培童创作日记 对话
焦墨画创作中禅意和"十力"-童心写历(19)
焦墨画作品中含有禅意颇浓。禅意的感受从美学的角度看就是美的境界,这种境界在古典美学中称为意境也是禅意,禅意入画表现净心顿明、空浩之境,有着虚空明境的 意入画表现净心顿明、空浩之境,有着虚空明境的审美意韵。是感性之相,是本体的实相;实相是一种无形之意境,大象无形、至音无声,意境是意中无限之形,而是意中之大相。正因为意境之相是超绝于眼中之象的,因此意境是导引欣赏者进入无形大相的一种象征。
在直观中顿悟就是意境。因此禅境也是作品中的意境,所以在创作中要一发挥自己实力。审美能力,和感受能力。在动脑开动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在采风写生中发挥观察力和记忆力。然后加入想象力,和造型能力。最后完成作品不要心急,要有忍耐力。
马培童记于2020,03,04。 查看更多2020-08-31 11:17:39 7 0 1386 -
陈祖松创作日记 对话
隶书书法作品: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知己知规知足知行。(自知)
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我秀我行我梦我奔。(自我)2020-08-29 20:31:33 3 0 2265 -
2020-08-29 13:45:34 12 0 2156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用艺术传播中国精神,以文化助力经济发展,在"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工作历程中,是日在文旅产业研究者张剑容主任、青铜器物鉴藏家贾睿奇总经理相伴下,前往曲 家贾睿奇总经理相伴下,前往曲沃晋国博物馆学研釆风,欣遇博物馆党支部书记、考古研究学者陶向明先生会见交流。
华夏故国三千载,风云春秋六百年,古晋之貌的确让人留连不已!当看见考古学大家邹衡(1927-2005)先生腊像时,我心又不能不感敬万千,中华民族的精英,世人会记得住的啊!
夕阳下的乔山、中条山苍莽犹龙,夜行浍河畔,众通韩高峰总经理的热情与志向、远景颇可圈赞。晋中南的此地又是不同的人间风情,处处的文化淳朴与厚重,我们相信必当在"晋陇之融″中发其之优,尽其之长!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20-08-29 09:16:26 14 0 1250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2020年4月29日指出,要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形成文旅融合发展的强大动力。回想2017年12月7日起在四川梦康酒业及川府诸多友人全力支持下开展的"水墨巴蜀·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活动何 行″活动何尝不是如是的努力融合呢?!
今时"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晋陇文旅科创123+5实施计划″推进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是的更进一步的努力融合呢?山西、甘肃两省有相对的五千年、八千年乃至上万年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优势,关键需要又是怎么样的如何去融合发展?!
自"晋陇之融、晋陇融合″概念提出至此以来,我想绝不会是2676年前的"秦晋之好″的历史故事那么简单,而是开启2676年后的又一个历史故事,不过这故事的人物又会有谁的身影和足迹呢?!一一是日阅微有感,杨牧青随记于古尧都。 查看更多2020-08-28 11:54:42 4 0 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