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认证2020-01-03 12:54:55 20 0 2221
-
苏进春创作日记 对话
《八仙过?!返茸髌?emsp; 苏进春
2018-03-06 23:01:50 2 0 2220 -
秦发艺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动物画
抬头长望家乡月,
低头常思父母恩。
【老琴表意画】2018-05-28 18:05:54 53 1 2220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起源点为陇山(今六盘山,万年前的重要龙脉处)。红色线点下为黄帝陵,上为涿鹿战??;蓝色线点为黄帝行迹范围;黄色线点为黄帝问道、传道范围!取中央戊己土为“黄帝”说是春秋以后的事,直至道教出现俞演俞真而已! 石峁城在榆林神木一一神木是古名至今呵!
黄帝族群后裔一一石峁古城[强]对的!终于有学者敢于弄明白了。接下来“黄帝故里在新?!本突岵还プ云?,当代人用晋皇甫谧经史论黄帝故里就站不住脚了!史载黄帝生姬水,司马迁没有记录错!姬水即陇山东南一带到子午岭西北一带的河水,周先祖亦在水边生存,故以姬为水名!古时“陵随邑葬”说明陕西铜川黄帝陵(子午岭区域)、甘肃正宁县黄帝衣冠冢(子午岭区域)周边千里区域内一定会有“黄帝都城”的!也因此,黄帝就近在甘肃平凉崆峒山问道广成子,黄帝兴于陇塬,入晋地(晋中偏北)越太行是对的(故有尧在晋地)!
另,黄帝西去“昆仑”是在祁连山拜祭,因为是燧人、伏羲时期的古天文台(全世界历法最早诞生地),《山海经》、《穆天子传》记载没有错!黄帝去河北涿鹿战胜蚩尤也是对的!这些若按现代学科分论是需要涉及二、三十门学科可以互证清楚的!
石峁古城遗存分为早、晚两期,早期流行宽裆的斝式鬲,晚期变为尖角裆的典型鬲,新出三足瓮、盉等陶器,绝对年代分别在大约公元前2300~前2100年、公元前2100~前1800年。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20-01-20 20:10:52 14 0 2220 -
李亚南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山水画《烟笼古寺》,作品尺寸150cmx70cm;
第二幅国画人物山水画《鬆蔭高士图》,作品尺寸115X50cm;
李亚南书画工作室作品。2020-05-06 23:04:04 13 0 2220 -
王林昌创作日记 对话
月圆
宋代何应龙《桂花》:一树婆娑月里栽,是谁移种下天来?金黄恰似今宵月,一夜圆时一夜开。
月圆之夜,总有很多情愫莫言。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是浪漫是憧憬是希望。春色正好,月华清亮。真个剁掉娑婆 剁掉娑婆树,月色更清辉。
月圆时,本是圆满圆融圆通时。如果比拟人生,从月弦到半月到满月再半再弦,谁是那个相约,又谁是那个枝头?月半月弦何曾不是本为圆满圆融圆通,只因为一叶障目便成弦月。
对影成三人,邀月骂杯,枉负自心一片清辉,不粘纤尘。揽镜自问,对面人何曾识得镜里人,一处闲愁,两样别情,别扭群劫不省,枉负敲门声声。歌舞瑟弦,都是一片苦口婆心的独子境界。
月亮如磐,无声铮诤。月相如盘飞逝,素云空心难留。满天满眼的月华长长长短短,纤足无声到窗棂,移过茶盏漫过藤椅,走到楼角高处成一孤悬,圆圆凉凉亮亮清清爽爽的月,一年中最亮时最清时最大时最是不可思议时,很多的传说故事,精彩的,悲怆的,多情的,无情的,统统入梦眠随。
夜深正好赏月时,一夜圆时一夜开。 查看更多2024-12-11 15:08:33 54 0 2220 -
宋德发收藏日记 对话
油画新作《乡村》,尺寸50*60,客户订单,终于完成。
宋德发2018-03-07 16:13:57 7 0 2219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甲骨文古文字书画作品名称:盘古,编号:005
规格:45cm x 68cm
款识:盘古,人类文明之源。日月、天地、清气。盘古开天地,日月归位。己亥杨牧青书于京。
备注:本古文字书法作品这是为“纪 备注:本古文字书法作品这是为“纪念建国70周年和发现甲骨文120周年”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粹空间特举办“甲骨文书画展览”活动中《华夏之源·杨牧青古文字书画作品选辑》中的“32幅甲骨文书法原创作品”应邀展出。
“华夏之源·杨牧青古文字书画系列作品”共约120多幅,以华夏文化文明为主体,兼顾世界其它文化文明,涵盖了从远古摩崖、陶器、玉器刻画图文到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再到春秋战国文字的艺术创作。本次展出的32幅甲骨文书法作品,是在“人类上古文化谱系研究课题”和“中华文明探源”的总体思想主导下,着重对中华民族传统意义上的“三皇五帝”名号及其文化内涵作了水墨性的艺术创作,用书法表其意情,用书法传其精神。(详见:艺界网/报)
附议:盘古是人类文化共祖,是人类文化文明的种子,是当今“智人世界”所有神话故事和文化传说的总源头。有关“盘古文化”之述,可参阅《杨牧青:人类上古文化谱系年表——追根溯源血脉不断》一文(此处时间年限有新的修改,关于具体年限推断另撰文补述。)《杨牧青:探究三皇五帝新序位 传承中华文明大血脉》、《杨牧青:走出昆仑 一点八方——您所不知道的人类上古文化情愫》、《杨牧青:人类上古文化谱系导读之中国夏商周年表重排》等文稿。 查看更多2020-04-03 20:34:39 5 0 2219 -
石川收藏日记 对话
成功的作品中,画家刻画的眼睛往往能令人心驰神往,审美者的眼睛与作品中的眼睛一经交会,就会产生美妙的审美愉悦,在眼睛与眼睛的对视中,审美者自身的生活世界渐次中断,在一种美妙的审美愉悦中,审美者与作品人 物的目光交流渐次使审美者进入画家着意创造的生活世界:
这里庭庑特大,月朗中天,花开满树;这里蕴涵了画家洗尽铅华、饱经风霜的人生体验,这里寄托了画家无尽的情思和无限的憧憬,这里深深隐含着海德格尔所说的“天地人神”四方世界。
眼睛在成功的绘画作品中不只是心灵的窗口或者说是灵魂的进口,眼睛展示了人的风神、展示了一个意义丰富的精神世界,这个精神世界是人们可以体会和渐次达到的审美境界。
石川 查看更多2018-03-10 12:47:28 8 1 2218 -
已认证
尚建国创作日记 对话
怎样过好今天的中秋节,想来思去与您分享一个故事,算是共度中秋吧:
话说一个14岁的加拿大女孩领着16只小雁南飞:女孩艾米在树丛里发现了16只刚刚破壳的小野雁,它们把艾米当成了妈妈(第一个见到的动 成了妈妈(第一个见到的动物),从此艾米就当上了“雁妈妈”,和父亲(滑翔机爱好者)一起照顾着这些小雁。到了秋天,它们只有跟随父母飞行,才能顺利迁徙到南方。怎么办?艾米的父亲突发奇想:制作一台飞行速度和大雁相当的滑翔机,用滑翔机教它们飞翔。可是,这群小雁只是拍了几下翅膀,依然留在地上:它们只认艾米。于是,艾米父亲又做了个疯狂的决定:把小艾米训练成一名飞行员,由艾米领着野雁飞去南方。艾米父亲还找到鸟类专家,设计了迁徙的路线,中间历经曲折,……这是从未有人做过的尝试,两个人、两架飞机、16只大雁,从加拿大飞到美国……让人欣慰的是,第二年春天,艾米的雁群自行北返,全部16只,都回到了艾米家的阳台。
中秋快乐! 查看更多2018-09-24 11:34:04 26 0 2218 -
王立军创作日记 对话
画家王立军个人照片及参加各种活动留影
2018-04-05 06:34:57 3 1 2217 -
王征明创作日记 对话
新作尺寸39x54厘米
绘画艺术旨在表达作者的意。中国画讲究文化很注重写意,以毛笔写字的方式写出作者的意,所以中国画很讲究笔意,由于造型能力的局限对形体把握极其不准也只能画形的大意(没学习过严格 画形的大意(没学习过严格的造型画不出来,甚至刻意画出似是而非的形让读者云里雾里的看不明白,名曰写意而乐在其中)。西洋画注重表象,如果要逼真就很注重形体的准确,但鲜有意。
无论什么画种要表意,那就认真的表明自己意即可,对中国画而言造型上的大意不足以表现真正的画意,西画逼真鲜有画意至使无意的视觉刺激愈演愈烈。
作为学习者取长补短,汲取优点方能使画意更准确,当然是积极健康向上的美好的意。 查看更多2018-05-28 21:27:37 12 1 2217 -
田光荣创作日记 对话
乙亥年新作欣赏?春猪献寿?两幅,四尺斗方68x68cm,四尺竖幅138x68cm,小六尺国画牡丹三幅?花开富贵?,横幅180x68cm。分享給艺术爱好者品鉴
2019-02-28 15:09:11 5 0 2217 -
姚声江创作日记 对话
这种最原始的中国文字―甲骨文(刻在龟板上的文字)甲骨文书法作品你见过吗?愿收藏结缘者,可以联系我订制…裱挂在家里接远古气息……“四条屏,左至右――(尺寸34cm*138cm*4)
甲骨文书法作品1: 1:录苏轼《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甲骨文书法作品2:录韩愈《题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
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
颠倒青苔落绛英。
甲骨文书法作品3:录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甲骨文书法作品4:录刘禹锡?(唐)《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span> 查看更多2019-03-07 16:00:58 28 0 2217 -
已认证
叶仲桥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新年感觉特好!又作5米*70公分长卷。叶仲桥
2018-02-21 09:25:31 5 0 2216 -
党文军创作日记 对话
四条屏,尺寸对开四幅(138*35)cm,《鸿运当头》《硕果飘香》《紫气东来》《绿珠积玉》
2018-07-24 12:21:14 7 0 2216 -
朱德茂收藏日记 对话
本人在景德镇青花瓷大瓶上创作的《沁园春雪》瓶已烧制完成,即刻就将运到上海。
2018-01-30 08:20:21 2 0 2215 -
刘应雄创作日记 对话
永州新田釆风----龙家大院、談文溪。釆风写生后,为龙家大院現場創作!《春到龙家大院》,2017年3月19日,刘应雄记
2018-05-12 08:54:43 12 1 2215 -
已认证2018-09-15 16:12:40 61 0 2215
-
陈刚生活日记 对话
与武当山集真观玉皇殿七子之子张兴坤道长及其弟子在屿北书院合影留念
2020-09-09 11:59:31 19 0 2215 -
陕西大秦书画院创作日记 对话
陕西美协会员臧茂春国画山水作品网络展(四尺斗方国画山水作品)
2020-11-24 15:12:48 4 0 2215 -
已认证2023-08-28 15:04:01 25 0 2215
-
2018-12-26 21:26:22 4 0 2214
-
朱德茂生活日记 对话
受邓运东董事长热情邀请,参加上海东阔实业公司年会,
2018-01-24 14:50:37 11 1 2213 -
2018-05-30 18:11:41 7 1 2213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厦门·上海社科院许明教授发言热情赞扬《上古文明之良渚文明文字五与三星堆文字一考释》的学术研讨会举办是2019年的文化大事件,是一项上古文明研究中的重大突破!
一一这些体制内的专家教授坐不住了,也省悟 省悟了,先生我的预言是准确,只不过来的太快了些,因互联网的缘故,或因先生我《全世界智慧人士联合起来!向全世界人类上古文化研究者倡议》一文高达百万人次的浏览量与相关信息传递吧!
至此,我们更加坚信,待甲辰入离宫,全世界性的“人类上古文化”及至“文明”的各种研究与论述,会全面展开,将有十几个机构和地方提出惊动全球的大发现、大论断,届时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就不攻自破,三万年的文明成为初设定论的开端,五万年的文化成为找寻理论的线索,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也成为定论,古埃及文明、古巴伦文明将不得不反思其错误的学术判定,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世界各地的远古图画文字的演绎之中……等等,这不得不使世界的、中国的文明史、文化史补救和改写!中国文化发展的现代文明进程是5+1格局将提上议程!!一一杨牧青随记 查看更多2019-01-29 22:56:21 4 0 2213 -
甘庆琼收藏日记 对话
由著名书法家马铭先生篆刻,甘庆琼题词,贵州茅台酒+广东禾门之2000多年的配方酿造而成的“禾门古神”、“禾门酒皇”系列养身酒,于4月1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品鉴会。迟来的祝贺!
2019-05-07 17:09:28 11 0 2213 -
陈庆明创作日记 对话
巨幅山水国画《富美家国》绘制过程,陈庆明
2017-12-25 10:48:42 3 2 2212 -
孙仲阳创作日记 对话
四尺三裁小作“澄怀观道,凝神读书”,孙仲阳作品
2018-02-13 20:49:07 2 0 2212 -
韩梅创作日记 对话
新作工笔动物画鹤《富贵吉祥》,尺寸68x180cm,请欣赏,手工绘制,欢迎订制
2018-09-29 09:25:56 8 0 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