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振军收藏日记 对话
山水国画三幅,客户订的精品斗方。李振军
2018-02-04 09:26:15 4 1 3177 -
赵国毅收藏日记 对话
苍天圣地阿拉善一一与著名画家邹立颖老师在贺兰山下阿拉善采风写生。
“艺术下基层”2019中国长城书画院采风写生团来到苍天圣地贺兰山下阿拉善采风写生;2019-08-30 15:01:30 55 0 3176 -
2019-08-20 10:37:03 46 0 3175
-
2019-01-09 15:21:33 33 0 3172
-
李玉凤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花鸟画斗方蟋蟀系列作品《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近作三幅蟋蟀,希望大家喜欢。
2018-09-28 17:25:37 3 0 3170 -
2018-03-26 12:51:24 3 1 3168
-
杨牧青创作日记 对话
杨牧青直播讲稿:甲骨文“天”字解读
网络直播抖音号:187 8149 447
时间:2021年1月25日早午
示意文字:天
文字形体的大概类归:简体字-繁体字/楷行草隶-小篆/简牍-金文/大篆 字/楷行草隶-小篆/简牍-金文/大篆-甲骨文/图纹。
甲骨文解密方法之一:天象为源,生命为本。
甲骨文解密方法之二: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
甲骨文解密方法之三:以象取形,昭示民生。
讲解:杨牧青,号草坪先生、法青居士。专职从事书法、国画艺术创作,甲骨文与上古文化研究,智库决策与企业文化战略规划。善甲骨金文书法,工楷行草隶榜诸体;擅水墨大写意山水,兼人物、花鸟画,多艺术、文化、社会评论,撰有近百余万字文论,从艺术创作到学术思想业已形成风格鲜明、观点独到的体系。
力倡并主导“杨牧青甲骨文非卜辞说”和“杨牧青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是新时代甲骨文信息综合研究和上古文化研究独立学者,全球把甲骨金文以书法形式推上区块链的第一人,水墨三晋、水墨巴蜀、水墨京津冀、水墨华山与陕西八景?杨牧青书画文化行发起者、主创艺术家,也是较早开展中国书画国学系列公益讲座走进重点社区/院校/企业发起者、主讲人。
大家好,前两天我分享了云、雨、雷、电、神五个字,把内容整理成网络文稿发出后,反响还很大的,朋友们热切地期望我继续讲下去,感谢大家的热情和关注!如果逐个逐个的字去分享下去,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就时间上来说也不够用,我想着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字来分享,讫以海内外慧者共鉴。
天,是一个集象形、会意、指事为一体的字,不是传统的说法单是一个象形字,其形体构造要分解开来看,至少有四个层面的涵义,其功用甚巨,是解开华夏上古文明一把极其重要的钥匙,不明白“天”者,一切视为妄谈。
天、人、地、时与空,要五位一体观。八方不是平面的,八方涵盖着九宫,九宫是浑然的圆融一体,是九维空间。佛家的十方三界也是对的。
天心不可违,人心不可欺。天,上达五万年前的北极星,距地约400多光年,下映三万年来华夏族人的心识。上古无国界,地域不设防,山川适宜者人则择善处居之,大昆仑为地脉的生成处,故众神出焉。神即人,人即神,神话即人话,人话即文化即历史,神人共识,不要愚昧的拿宗教化愚昧的认识去理解神。人做了丧尽天良的事,那是其“神识”坏头顶了,“灵魂”腐烂掉了!
按常见的说法是:“天,最早见于甲骨文,像正面站着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部。义同‘颠’(头顶)。造字本义是人的头顶,又表示人头顶上方的无边苍穹,引申出天空、太空等义,与‘地’字相对?!倍海ㄔ?8年-约147年)许慎《说文解字》:“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他前切?!鼻宕斡癫茫?735年-1815年)《说文解字注》:“天,颠也。此以同部曡韵为训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偁……臣於君,子於父,妻於夫,民於食,皆曰天是也……至高无上……於六书为会意……如一大、人言、止戈皆是。他前切。十二部?!蓖豕?877年-1927年)《观堂集林》:“古文天字本像人形。”
按现代汉语的“词性”划分,分为名词、形容词、副词,而“名词”在常用词汇语句中占多数。如,《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薄独指?杂歌谣辞?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br>今我说,甲骨文“天”字的形体有五、六种之多,各具其态,同时也各表其义,各寓其意,各达其用?!疤臁痹谥芮厥逼诘摹敖鹞摹弊痔逯懈佣嗔艘环萆袷ニ嗄轮校蟹疟晔叮ɑ蜃寤眨┑囊庀?。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天”以小篆体出现,隶书、草书、行书变化很多,后世异体“天”字衍生出三十多个。当然,大秦的统一是功德无量的,是划时代的,秦始皇才真是了不起的大人物!
华夏的先祖是坐地观天且以神识上达于天而“观天鉴地”的,这不是什么巫觋之术,也不是什么心理活动,更不是歪理邪说。按现代时髦的话讲,这是“意识态”的“量子学”呵,人可以通过自身的“静息内观”等修炼方法能达到的一种方法(待有机会详述吧)。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闭狻兑拙?系辞》中的话是千真万确的。科学的方法是没有错的,科学技术与产品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更是没有错的,关键是现代人受所谓的“科学标准”束缚就不会“象”了,更不会“则”了,丢失了本真,所以认为华夏的文化有问题,认为先祖的文明是蛮荒。这是从认知的根上出了问题,加之丛林法则的资本竞争状态中产生的捩气横生,导致无明,人们也就没有文化自信,失去了对天、对自然、对人与人之间的敬畏之心!
天是讲人的生命本体的,追根溯源,要知道爷爷是谁才能知道孙子血脉如何,爷爷与孙子这一对辩证的关系!
天字,我就略说两类如下:
一者(如《甲骨文合集?22453号》),一个横画表义不同情形下的天际线,因有昼夜等,或不同的时候又要表意天球的周天线。又一横画寓 “天垂象”之意,不是“人”字形,下方才是表示“人”的,要说明是谁在观察观测天象的,所以下方的“人”字的形体结构又各不一样。
二者(如《甲骨文合集?17985号》),这个“天”字更具特色,一下子道破了华夏文明的玄机,三千多年前的殷商先哲们也只有等着先生我来解读了呵:上方框不是□(围)形,有的方框却近似菱形或圆形的,这个方框是南方七宿之首的“井”星宿形,故《山海经》有“重”司火正(监测大火星)之记录。井星今归属双子座,此星明亮,代表国富民安,天下太平,如色变则动荡不安,按大禹九州对应雍、荆之州。其它菱形的是对不同星宿观察的结果,不一一细说了。下一横画依然是表义天际线,赤道经纬,不过这个字的天际线是晴天昼观,所以横画相对较长,说明人观察的远,看的清楚。下方依然是天垂象与人的意思。
中国的汉字经过至少三千三百多年的积累至今,数量已经庞大,多达近十万个字,真、草、隶、篆等形体也是极其复杂多变。就甲骨文字来说,历120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研究、考释、摘编,当前统计含一字多形的约6211字(见曹锦炎主编《甲骨文字形表/增订版》),单个字头的约4500多字(见“殷契文渊”字库),能用楷体“隶定”的约2700多字(其中,已释读的约1200多字,见黄德宽主编《商代甲骨文字形表》、马如森《殷墟甲骨文字实用字典》、刘兴隆《新编甲骨文字典》、刘钊、冯克坚《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等)。若按我的“甲骨文非卜辞说”观点去看,重新去解读,今已被专家学者释读出的除了常见的三五百字可共识之外,其余在“释义解读” 大都是有偏差的,或错释误解的,或有待时日我来慢慢解读罢了。
最后,我再为大家分享一下:
金文/大篆是长达800多年的周王朝使用的主体文字,上接晚商甲骨文,下启汉代隶书,前后延续约1000多年,至今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瑰宝之一。
甲骨文不是殷商王朝占卜之辞,它是商王朝使用的主体文字,是延续夏王朝图纹式的文字进行改革变化的,成熟的涌现在商中晚期的270多年之间,至西周早期后开始停止使用。自1899年从殷墟发现以来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术研究对象,是研究夏商周三个王朝的重要媒介支点,更是中华文明探源的入门钥匙之一,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瑰宝之一。就书法艺术层面来讲,又将必会成为国际性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
A.还有人问我:“老师好,学书法不写楷书(如唐楷)能行吗?”
我严格的讲:“不行!坚决不行的!不写楷书就不是一个书法家,是忽悠日鬼人的书法家而已。如果开始不写楷书,打不下楷书的底子,上来就行行草书或甲骨篆书等,将来会落下书法气息韵致不足的后遗病症……”
B.有人反问我说:“老师,甲骨文、篆书都不是楷书,难道商周先秦的人都不是书法家吗?”
我说:“一者,准意义上的书法家这个称谓是秦汉时期形成的,至汉晋才定性定论的。先秦时期的人没有书法家的思维倾向和名称概念。二者,那是你不清楚什么是楷书,而是被一般的习俗的楷书观念束缚了,更不明白‘以楷作则’的核心是什么。商周先秦人用毛笔书写或契刻时时非常认真的,他们对笔画的处理态度就是‘楷则’,而且对文字的敬畏之心是不同一般的,不会陷入文字艺术游戏状态中去,更不是为了艺术之名而搞书法的。”
C.也有人问了:“老师啊,那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当今有位书协领导说现代人的书法‘尚式’对吗?”
我说:“书法的艺术性质的发展形态和崇尚什么,这是时人创造、后人总结的一个大问题,没有错的。至于现代人尚式,按我来看,今人的书法、美术等艺术形态都是尚权、尚钱、尚吹的一个特殊时期,等后人去评价或盖棺定论吧。”
D.还有人问:“老师,书法的文化和意义是什么?”
我说:“讲起来这个话题太长,简说之就是,文字学、书法学、绘画学要与哲学、宗教学、中医学去关联的,这些又要与天文学、地理学去关联,在对艺术的高度浓缩与提炼中又要反映到生命学的本体上来,一切不能以人文原则的艺术都是扯淡,脱离了人的基本属性讲什么都是空谈,不论文化的还是艺术的,乃至资本的还是金融的。就甲骨文研究的问题,不要轻易迷信当今某些文字专家的权威,或某些专家编写的字典,或许他们的思想出发点建立在为了项目套现、职称晋升、仕途升迁等功利主义之上导致思维和认识有偏差,我们需要客观的、冷静的、科学的去对待辨析?!?br>E.复有人问:“老师,我写的甲骨文书法评委专家说我写错字了,我也是遵照甲骨文字典或者字帖写的,这又怎么说呢?”
我说:“正好将今天微聊一段摘此供思:‘呵,不要把<国家宝藏>娱乐性的电视当那么回事了,让他们做历史文化学术性质的栏目,那是找错门了,理解万岁,他们让影视演员坐场调侃就已经不是在讲国家宝藏而是玩玩国宝而已。反思一下,我们的万年华夏文化如今不自信且大面积的烂腐、专家们冒泡泡还不是近几十年的电视首当其要的传播功劳吗……就好像甲骨文书法一样,写甲骨文的把错误字写出来了,这应该首要的追责编写《字典》者,可是专家们却说写甲骨文的要去研究文字学、甲骨文等等……如果回过头去仔细发现,说这些话的专家(含编写《字典》的)大都不会写书法,而且更不懂书法艺术是什么……于是就出现了甲骨文书法在普及过程中涌现出总有那么些专家们胡扯胡讲的局面了呵……当然我是就事论事,不是否定所有专家学者劳动汗水与可取可用且有益有价值的成果的。’”
备注:原创文稿不易,多转发分享、多赞赏就行,祝四海升平,一切吉祥如意! 查看更多2021-01-27 13:11:02 5 0 3167 -
2018-05-14 12:54:47 192 1 3166
-
李明成创作日记 对话
小隶书册页。
8点5平尺。
李明成书法作品2018-04-20 13:12:31 5 1 3165 -
韩梅创作日记 对话
工笔画《观音》,尺寸四尺整张,
韩梅 画2018-03-26 10:47:19 3 0 3163 -
石海博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工笔画《葡萄》,供大家欣赏,喜欢的欢迎订制,可添加自己要求的元素,纯手工绘制
2018-05-01 08:50:26 6 2 3163 -
韩梅创作日记 对话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四尺整张工笔荷花《荷塘清趣》,请欣赏。
2018-06-06 09:52:57 7 1 3161 -
已认证2021-06-29 17:05:42 21 0 3160
-
王丁创作日记 对话
《大展鸿图》,国画动物画系列~老鹰,新作两幅,需要私聊我
2018-07-11 21:11:41 3 1 3159 -
郭大凯创作日记 对话
大凯书法作品欣赏《家和万事兴》《浮光跃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请欣赏。
2018-08-02 10:35:50 4 0 3157 -
已认证2017-11-29 11:54:55 7 7 3155
-
刘娟创作日记 对话
《鹿溪霁雪》《冬日鹿语》国画动物画鹿,新作,四尺斗方68*68cm,出差在外,条件有限,练练手吧
2018-08-09 14:14:08 12 0 3155 -
张近生收藏日记 对话
联袂创作国画《封候得寿图》,与潮汕88岁泰斗书画家胡天民先生、著名老书画家黄铠先生联袂合作创作国画《封候得寿图》,题曰:“笑班超觅封侯虚名何用?”
微友道者赋诗《封侯得寿》相赠,谢过!
诗 》相赠,谢过!
诗文内容:
珠联碧合封候寿,
相得亦彰神韵足,
盛世相聚胡黄张,
不朽流芳大成就,
贺布展顺利展出成功!
今年四月份,北京荣宝斋专为胡天民老画家举办了大型书画展......
昨日(7月27日),潮汕泰斗书画家胡天民及老画家黄铠二先生与吾揭阳宗艺轩相会,品茗席间,联袂泼墨,国画“封侯得寿”图瞬间完成,雅斋内文风四射,祥瑞满堂。余夜半聊无睡意,即兴打油入微,观者一哂:
榕江雅集荷处逢,
大笔如椽醉夏风;
腕下奇逸出宗艺,
揭阳联袂谢天公。 查看更多2019-07-28 11:47:18 54 0 3154 -
已认证
刘胜利创作日记 对话
应福建省南平市陈先生之邀而创作四尺整张横幅作品《天赐鸿?!?。供朋友们欣赏。
2017-10-15 09:27:28 31 2 3153 -
2018-11-01 11:12:41 4 0 3153
-
2019-12-16 15:33:41 21 0 3153
-
韩梅创作日记 对话
工笔人物画《玉皇大帝》,四尺整张68*138cm,
2018-08-03 22:12:07 7 0 3150 -
苏进春创作日记 对话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2017-10-25 14:25:32 17 0 3149 -
已认证
叶仲桥荣誉资质 对话
行善积德,助人为乐。一直以来我都参与社会各项公益活动!广州好太太慈善公益活动,感谢你我的积极参与!
2018-01-16 09:39:04 45 1 3149 -
高志刚创作日记 对话
我的草书创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规格:四尺斗方园69x69cm
材料:仿古洒金宣纸软片
高志刚2018-03-27 18:35:04 5 1 3149 -
2018-09-29 16:07:45 15 0 3149
-
李伟强创作日记 对话
国画花鸟画“落红香散东风软”《明王淮诗意》
落红香散东风软,
灵岩络翠苔纹浅。
闲庭昼永日当空,
花影团团移未转。
乙亥年秋2019.8.18李伟强画于咏竹轩,尺寸四尺竖幅68×138厘米。 幅68×138厘米。2019-08-25 23:27:20 59 0 3149 -
2022-01-14 11:53:17 20 0 3149
-
李晓平收藏日记 对话
未来中古国是一群正知正念正能量人的天下……(习近平)
2018-02-14 08:07:37 2 0 3146 -
叶向阳创作日记 对话
翰墨颂中华:国画山水画作品《云拥群峰峰腾云》,艺田笔耕:书法作品《寿》。恭请亲朋好友共同分享并雅正。谢谢。
2018-07-11 09:23:01 76 1 3146